唐君毅对人生问题的认识(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3 共10293字
1.哲理人生的散文诗
唐君毅对人生问题的感悟和体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作的共有三个部分:生活之肯定、心灵之发展和自我生长之途程。我们前面对他“生活之肯定”部分的文化哲学的内容作了解读,可以看出唐君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对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他的这些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见解,与他的哲学理论的表述是大不一样的,采用了随笔和散文诗的语体和文体的轻松、生动而富有诗意的形式。如“说人生之智慧”“说真理”“说宁静之心境”,等等,这是随笔的语体,把深奥的道理,轻松随意地口语化地“说”出来,而不是抽象严密的逻辑结构。在句式上,多采用短句,避免了哲学论文语句的繁复。在段落的处理上,没有冗塞的长段落,而是短段落,分段灵活,很多地方像诗歌一样分行排列。这些构成了语体形式的美,给人以直观视觉随性、轻松、跳跃的美感。
文体上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如在“说人生之智慧”里写道:
人生的智慧是不待外求的,因他不离你生命之自身。智慧是心灵的光辉,映着水上的涟漪,生命是脉脉的流水。
只沿着生命之流游泳,去追逐前头的浪花,你是看不见水上的涟漪的。
你要见水上的涟漪,除非你能映放出心灵的光辉,在生命之流上回光映照。
这是说,你当发展一个“自觉生命自身的心灵”,如是你将有人生之智慧。[1]24
这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不是哲学的说教。他把智慧比作心灵的光辉,把生命比作脉脉的流水,智慧映照着生命流程中的每一个涟漪。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一个曲折波澜的地方,都需要智慧的光辉来映照。这把智慧形容得多么形象而富有诗意。
2.“赋、比、兴”的运用
我们知道,赋、比、兴是诗歌写作的常用手法,起源于《诗经》,唐君毅对赋、比、兴有过专门的研究,因此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说,受《楚辞》抒发人文美和人格美的影响,中国文学产生了“赋”这种特殊的体裁,唐君毅认为这可能是希腊罗马人没有的。赋就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看重人文美、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左思三都赋等,都不以言情、咏物为主。这些长赋描写的对象,却是大城市的人文社会状态,而以此人文社会之美,为其所赋。此是很特别的文学。我想希腊罗马人,未必有雅典赋、罗马赋。此外,汉赋中如司马相如之上林赋,扬雄之杨赋,是赋畋猎;扬雄之甘泉赋,是赋郊祀的;王文考鲁灵光殿赋,是赋建筑之宫殿的。魏晋时代之文学,更有长笛赋、琴赋、笙赋、啸赋之赋音响,陆机文赋之赋文。此皆是将人之文化活动的美,成为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2]317可见,抒写都市和自然的赋,是表现的人文美;抒写田猎、人神的赋,则是表现的人格美。赋这种铺排、渲染的手法,在唐君毅的笔下运用得十分娴熟,如“说宁静”:
人类灵魂最高的幸福,是它的宁静。
在宁静中,你的思想情绪,在它的自身安住。
在宁静中,你的性灵生活,在默默地生息。
在宁静中,你的精神,在潜移默运,继续地充实它自己。
在宁静中,你的人格之各部交互渗融,凝而为一,以表现于你自己心灵之镜中,而你的心灵之镜光,能互相映射。[1]27
关于“宁静”的体悟,唐君毅用了四个小段,铺排开去,从情绪、性灵、精神和人格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发散和渲染,扩散了“宁静”的含义,加重了其表现力。
唐君毅对《诗经》中的“赋、比、兴”的“比喻”手法,谈得尤为透彻。他认为诸子的哲学,都贯穿着“义”,而诸子文章在讲“义”时,又多善用“喻”的手法,来形象化地说理。他认为“方才说诸子之义属哲学,连上譬喩,则又属文学”,这就是文学譬喻手法的源起。唐君毅梳理总结了六种表义的譬喻手法:第一为“即事喩义”,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二为“以喩明义”,如墨子释其不修饰文章之故,以“买椟还珠”为喩。第三为“即事成喩”,孟子最善取当前之事为喩,故常就对方事譬喩,转为己用。如孟子之与告子辩性,告子云:“性犹湍水,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以喩性无善不善。孟子即取此水为喩而曰“水无不就下”,以喩人性之无不善。第四为“遥喩引义”,其喩初与理不即相干,是为“遥喩”;以不相干之喩而逐渐衬出其义理,是为引义。庄子最善于用此譬喻。第五为“以喩破义”,多见于韩非之文,此类譬喩,不重建立一义理,而重破一义理。第六为“以喩合义”,此为《吕氏春秋》文之特色。《吕氏春秋》喜用人事作譬喩;而一譬喩配合一义理。其义理与喩,合则道理大明,分亦能达其意。[2]321-324
唐君毅经常运用“比”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入浅出地阐述人生的哲理。如:“真理总是千古常新,犹如朝朝海上涌出的初阳”“你将觉新真理,自旧真理涌现出来,犹如胰子泡上的新花纹,随胰子泡之吹大,而自旧花纹之夹缝中,涌现出来”“你可以吮吸宇宙之真理,如婴儿之吮乳,你将获得幸福”;“真理的知识,犹如生丝,当浸润在充满意味的水中时,自然条条清澈,婉转如画”“这时你再向真理招手,你将如火车开动后的客人,你愈向月台上送别的人招手,你离开他愈远了”.[1]24-26把真理比作初阳,把新旧真理的关系比作肥皂泡的花纹,如此等等,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成为生动的形象比喻,使晦涩的理论具有了优美的诗意。
二人生的拟人化
书中“人生的旅行”部分,唐君毅采用了童话的寓言体形式,把人生拟人化,用讲述故事的生动形式,描述了人自出生到获得智慧的旅程。
(一)人生旅程的故事
人生从呱呱坠地开始,每一个人的人生旅程就开始了。人生所面对的宇宙,在宇宙的时空里经历的磨砺、苦难,以及如何与智慧相伴,获得人生的升华,唐君毅用童话故事演绎了人生旅程。
1.人类与自然之母。人生的母亲是大自然,人是降生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然之母没有赋予人的本能,人类需要在独立的生存中获得能力。于是,自然之母离开了人生。可以说自然诞生了人类,但是自然之母又抛弃了人类,让人生在野兽出没的世界中,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走出自己的前途,获取生存的本领。于是,人生离开了人间,开始了独自的旅行。
相关内容推荐
-
习近平关于人生哲学的新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其中,关于人生哲学的新理念是一个重要内容。他指出,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应当努...
-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
第二章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者。梁启超的人生道路虽丰富多彩,但其人生哲学的轨迹却清晰可寻:1873至1898年是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奠基时期。梁启超在...
-
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
本文剖析了《论语》中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并从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来看《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从中学习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的哲学与人生论文。原标题:浅...
-
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本土化研究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三个基本概念。明确这些概念的内涵,了解其相互关系,对于本论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人生哲学。人生哲学...
-
老子“无为而治”的人生真谛
老子人生哲学与智慧是如何建构的?又如何给今天的读者以启示?我想可从五个方面或者说抽绎出老子常说的五个字,作些介绍与分析。
...
-
-
贺麟对人生哲学的体察与考释
人生哲学是贺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由于贺麟本人在人生哲学方面并未以系统的方式予以展开,学界也少有研究者关注其人生哲学的基本架构,因此缺乏对其人生哲学的整体认知,进而使得其人生哲学长期以来隐而不彰,阻碍了其新心学的理论视野。本...
-
梁漱溟对孔子人生哲学的认识
梁漱溟是一个有思想、又本着他思想行动的人,其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索研究。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探索已经进入到最根本的思想文化层面,东西文化之争也日渐激烈,传统文化遭受着来自各方的攻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梁漱溟清...
-
哲学与人生、时代的关系
尼采的哲学道路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哲学家叔本华。当21岁的尼采第一次读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深深震撼了他那敏感而忧郁的心灵,从此叔本华成为尼采的哲学导师。1847年尼采发表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文,就像当年柏拉图...
-
老子和庄子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老庄建构了由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克制观,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视生命观所组成的四大自我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