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

唐君毅对人生问题的认识(4)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3 共10293字
  2.人生与时空的关系。人生的旅程是漫长而寂寞的,而旅行的环境就是宇宙时空。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宇宙。与人生相随的,首先就是时间。时间为夫,空间为妻,时空构成了宇宙,他们不知所始,也不知所终。在时空永生的宇宙里,人生决定自己的走向。时间是人生的引导,空间时时让时间恢复青春。时间伴随着人生的旅程,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人生旅程的坐骑,现在朝未来走去,走过的成了过去。
  
  3.人生的磨砺。在时间之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相伴下,人生进入了希望之门、幸福之门,在这处诱惑人的境地,住着忘忧、莫愁、怡怡、愉愉等小孩,还有享受的后代爱情、权、富等人。他们都劝人生留在此地享受美好的风景。在人生动摇的关口,时间老人催促着人生离开了这幸福境地,再次走向孤寂的人生旅程。
  
  4.人生与智慧。人生走在孤寂的旅途上,进入了虚无的世界,沉沦之中,智慧出现了,引领人生重新走上人间的世界大道。智慧教人生识别爱和恨,告知人生人间的恨,常常是自爱的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智慧告诉人生,什么是善和恶,但人生对罪恶的世界很是向往。
  
  5.人生与罪恶。人生坠入了罪恶的世界,遇到了美丽的空间和她的侍女惰性,在她们的诱惑下,人生产生了怨恨和嫉妒两条毒蛇,这是原始罪恶之源。之后,人生又陷入了“自欺之网”“淫乱之地”“忘恩背信”的罪恶世界当中,在智慧的引导和启发下,人生乘坐上了“理想之舟”.
  
  6.人生的价值。智慧引导着人生,在理想之河上遨游,智慧告诉人生,理想之河都流向“文化价值之世界”,那里的土地叫“心灵之才能”,理想的河水浇灌那片土地,由真、善、美等人群种植出各种文化之树,那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傍晚,理想之舟靠岸,人生独自梦游价值世界,迷失在美好的夜色和忘忧、莫愁、怡怡、天欣等孩子的游戏中,智慧引导人生走出了迷茫的梦境,告知他认识价值世界要靠自己的觉悟。
  
  7.人生信仰。人生向往着不死之国,其实不死之国就是自然的怀抱。人生从父母的教导得知,每个人必须做自己在世界中的事,走自己的路,尽到自己的责任。
  
  8.人生重返人间。应父母的要求,人生伴随着未婚妻智慧,重返人间。人生的旅行,使人生明白了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罪恶。也使人生明白了现实的原理和理想的原理的融合,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尽到自己的本性,就不至于玷辱家门。
  
  (二)童话版的人生旅行
  
  唐君毅把人从出生到成长所要经历的追求、向往和磨砺,以及如何发现人生的幸福、真爱,如何避免人生的罪恶,如何发现人生的价值,如何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这样一个漫长的人生旅程,用童话故事的讲述方式,给我们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童话是用形象思维所进行的丰富的想象,所运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把人生奋斗的意义融贯在形象当中。
  
  在文中,人生相应的概念和理念充分的拟人化,想象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生,一开始是五岁的小孩;大自然化为母亲,时间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空间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的三个儿子,如此等。概念和理性的逻辑,变幻成了一个个人物演绎的故事。
  
  唐君毅还善于描绘童话的幻境,渲染童话的氛围。
  
  人生听智慧一段话,不禁听得入神。但是忽听智慧道:“夜色已更深了,我们大家倚船舷而睡,明天我们再去游玩吧。”话说完,智慧便躺着船舷睡着了。但人生听了这一段话,觉得价值世界真是太有趣了,他总是想去看看价值世界中的女孩子与老头子的生活,他又睡不着了。看看月已当中,他仍不能合眼。渐渐朦胧睡去,忽又醒来。望智慧已不见,这时河水不波,柳叶静静地垂着,一切都悄无声息。他想一定是智慧在如此月白风清之良夜,一人到岸上游玩去了。于是便独自上岸,他通过柳荫一直走去。虽然是一广漠的草原,什么曲折都莫有,然而他一直前走,觉有无穷意趣,脚步总不能停。渐渐通过一松林,看见一大池中,有许多楼台。但楼台中既毫无声息,也不见灯火。他知道其中的人都睡了,而且池中的荷花荷叶,都静悄悄地闭着,似乎也都睡眠。他忽觉得寂寞得可怕起来,他自己的脚步声,成寂寞之威胁之象征……[1]168
  
  价值世界的环境,是广漠的草原,郁郁的松林,辽阔的水池,和池中的楼台,以及睡眠着的荷花荷叶。唐君毅渲染出一幅辽阔、神秘而寂静的童话世界的画面。
  
  三诗化的心理道颂
  
  唐君毅崇尚的是道德哲学,对人的内心成长,给予了高度的精炼浓缩和诗意的表现。
  
  (一)颂心道
  
  唐君毅用四言诗的形式,抒写出他对人本体的心道的感悟和哲学思考。全篇分为明宗、呈用、立体、世出世间和思道几部分,由于是他的哲学思考,加之又用浓缩的四言体诗来写作,其含义比较深奥难懂。这里只是摘取片段,来说明该文的写作特征。
  
  在“心象(一)”中,唐君毅写道:“茫茫大块,悠悠高旻。乾坤父母,藐然我身。形骸七尺,百年电惊;时空局限,与物无分。谓人同物,异执纷纷。凡彼外论,莫得其情。”[1]178
  
  这一节诗的意思大致是说:苍茫的大地,高远的天空。在天地乾坤的父母前,人类是多么渺小。我们的七尺身躯,百年后都要化为尘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物没有分别。说人与物相同,有不同的议论。那些皮毛的观点,没有道出真实的性情。可以看出,唐君毅的视野开阔,他的文化哲学,是以天地乾坤的宇宙为背景,在天地时空的观念里,思考人类与物质。
  
  (二)心理道颂的诗意化表达
  
  唐君毅把哲学思考,转化为诗的意境,“此意境虽尚未清晰,有似烟雾迷离之远景,然人对兹迷离远景,或反可引出深远幽眇之思,向往超脱之情”.[1]178唐君毅的用心,在哲学思考的诗意化表达下,更能启发读者的超脱之情,对其深远幽眇的意境,有更超越、发散的理解。
  
  唐君毅通篇采用了四言诗的形式,四言诗是《诗经》的主体语言表述形式,唐君毅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哲学思想,受到《诗经》的人文主义的熏陶很深厚。唐君毅认为西方看重戏剧和小说,中国文学则看重诗歌和散文。“即在西方文学中小说与戏剧之重要性,过于诗歌与散文。在中国文学中,则诗歌与散文之地位,重于小说与戏剧”.“中国最早出现者,乃为写自然与日常生活之抒情诗,如见于诗经与楚辞中者。尚书、左传之史,则中国散文之本也”.[3]330唐君毅研究中国人文美的哲学思想,就是受到《诗经》的熏染和启发的,他对《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还有专门的研究,这就说明唐君毅采用四言诗的语体形式,与《诗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把哲学的思考,形象化为诗歌幽远的意境,是唐君毅诗意表达的良苦用心。由于文学的时空是超越历史公共时空的独立时空,受文学家情志的驱动,其想象力会超出现实时空而创造出新的文学“境相”.“此更由于文学家在其创作时,其想像中所对之境相,无论为虚境,或初为实境,皆为此想像之所摄,而一切文学之想像,皆有文学家之情志上之向往在后面推动之故。由此情志之向往,推动此想像,即同时将其所摄之境相,向上拔起,而加以凸出,并加以持载;于是此境相,即必然与一般意识之公共时空中之其他事物其他境相,若相截断,而自形成一文学家心目中之一世界。”[3]252由此,唐君毅特别强调文学意识的主体性,强调文学世界是文学家的精神主体,“由是而文学意识,即成超越一般所谓历史意识之一独立的意识,每一文学作品中之世界,皆自成一独立的整体,而宛若绝对无外矣。”[3]253正是在对诗歌主体精神的认识下,唐君毅对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予以了诗意的表达,构成了哲学的意境。
  
  结语
  
  哲学家的头脑,诗人的情怀,这就是唐君毅的学术人格。这一人格的形成得益于家庭教育的熏染。唐君毅的母亲陈大任是个自学成才的才女和贤妻良母,唐母的诗歌朴质清新,其诗歌的成就超过了丈夫唐迪风和儿子唐君毅。如《幽居》一诗:“乱世幽居远市场,生涯日拙日匆忙。自磨麦面和麸食,清煮鲜蔬入碗香。儿女苦饥甘饮粥,舟航径望梦还乡。松扉静掩天辽阔,时有书声出院墙。”[4]140日常生活随吟成诗,劳累甘苦、耕读守望,相映成趣。唐君毅的父亲也是饱读诗书,在诸子学术思想上对唐君毅影响颇深,李璜先生回忆说:“迪风课子甚严。”[5]14这样的家庭,自幼就给了唐君毅诗人的气质,何一先生说:“而唐君毅生活在一个诗人和学者的家庭,使得他的人格成长,在诗歌和庭训中,性情和理性得以两性并举。”[6]38
  
  参考文献:
  [1]唐君毅。人生之体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唐君毅全集:第7卷[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1.
  [3]唐君毅全集:第4卷[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1.
  [4]唐君毅全集:第29卷[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1.
  [5]唐君毅全集:第30卷[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1.
  [6]何一。情儒者与儒者悲情[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人生价值观论文
返回: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