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内涵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2 共40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立场的巨大变化和为人处世上的反复无常,所以屡屡受到人们的诟病。要对梁启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还他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必须走进梁启超的内心世界,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目的。此外,梁启超在中国近代人生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与康有为、孙中山、王国维一道,共同完成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向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的转换。因此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脉络、主要内容,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
  
  二、研究意义
  
  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的发展演变,拓展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研究领域,丰富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研究内容,构筑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理论体系。作为启蒙派人生哲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身上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反映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与价值取向。而启蒙派人生哲学又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人生哲学流派。
  
  因此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对于我们把握中国近代人生哲学的发展演变,构建中国近代人生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梁启超人生哲学探讨了许多重大的人生问题:比如关于正确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如何实现人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如何平衡人生责任与趣味爱好的关系,如何形成良好的家风和教育子女等等。梁启超不仅有很好的真知灼见,而且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对于我们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公民道德修养,锻造现代人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从时间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梁启超逝世至 1949 年。这一时期主要是搜集梁启超的生平史料,整理编辑其着作文稿。先后出版了林志钧编的《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32),丁文江、赵丰田编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32),王云五主编的《欧游心影录》(商务印书馆,1936)。这些资料的搜集整理,为日后对梁启超进行大规模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第二阶段是从 1949 年至文革结束。文革前十七年,学术界主要从史学角度研究梁启超,对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启蒙宣传中的地位作用给予肯定,如李泽厚发表的《十九世纪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研究》(新建设,1956 年第 4 期)。文革时期,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动辄上纲上线,梁启超研究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片面性,更多的是指责梁启超在戊戌变法的不彻底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后至今。梁启超研究步入了一个新天地,一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梁启超研究的学者达数百人,而且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和广东社会科学院两个研究重镇;二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不再局限在历史学、思想史、哲学史的角度研究梁启超,而且开始研究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美学思想、人生哲学;三是研究成果更加丰硕,在 2003 年在天津召开的“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仅国内学者就提交论文 110 多篇,梁启超研究可谓方兴未艾。
  
  从总体上看,学术界对梁启超人生哲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从学术着作上看,方红梅的《梁启超趣味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虽不是全面研究梁启超人生哲学的着作,但该书涉及到梁启超的人生哲学。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学是梁启超“趣味主义”的思想渊源,并以“趣味主义”为枢纽,把梁启超的艺术思想、审美观点与人生哲学贯通考察。与此同时,对梁启超的生平传纪研究不断深入,其中蒋广学、何卫东的《梁启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最有学术价值。《梁启超评传》从表面上看是一部传纪,实际上却是一部梁启超的思想史,既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和心路历程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史变迁的缩影。特别是关于梁启超从欧洲游学回来后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 1923 年“科玄论战”的态度,对我们研究梁启超人生哲学颇有帮助。
  
  在学术论文方面,主要是研究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是金雅教授的《梁启超趣味人生思想与人生美学精神》(社会科学辑刊,2011 年第 1 期),彭树欣先生的《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五邑大学学报,2011 年第 3 期)。金雅认为:梁启超将美学思考与人的建设、生命创化相统一,从生活艺术化、不有之为、生命春意、情感与趣味教育等方面建构了趣味人生,突出了肯定情感、热爱生命、关注人格精神完善的人生价值取向。
  
  彭树欣则研究梁启超趣味主义人生观的起源,认为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基础来自于儒家的乐感文化,但对它进行了现代创造和转换。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实质是强调人生过程的趣味性、愉悦性、审美性、无功利性。伊丽娜从“仁”的角度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认为梁启超继承了儒家的人生哲学,把仁智勇统一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虽然我国学界有不少着述论文涉及到梁启超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但从宏观上全面探索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对梁启超进行研究的主要有日本和美国学者。日本学者研究梁启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因为梁启超在日本曾经生活了十三年,留下了丰富的着作文稿。美国学者对梁启超的研究较早,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理论架构都有独到之处。
  
  美国学者勒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一书,是美国最早研究梁启超思想的着作。在本书中,勒文森将“一个中国人怎样才能适应其文化遗传的显着消失--或者说中国在西方化的进程中怎样才能感觉到自己与西方有平等的地位” 这个问题作为研究的基点。勒文森将梁启超的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他通过“理智--情感”、“历史--价值”两分法,对梁启超的思想演变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梁启超思想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在追求与西方平等的过程中,既赞美西方、又嫉妒西方,既批判历史,又渴望回归本国历史。勒文森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的中西交融性特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深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美籍华人张灏撰写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主要从思想史的视角,截取 1890 至 1907 年这段时间,研究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影响。本书以“中国中心论”代替“西方中心论”,重点分析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
  
  张灏没有被这一时期梁启超某些方面的激进表现所迷惑,始终认为梁启超是一名文化革命者,“正如中国文化传统在他看来是复杂和多变化的一样,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态度也是复杂和多样化的,有时由真实的理智判断来决定,有时为一些说教的因素所支配,有时还不知不觉受他保留文化认同愿望的影响” .张灏还对梁启超的“新民”的人格进行了分析,将“新民”人格与儒家理想人格和西方近代的国家公民概念进行比较,探讨了中西方思想对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影响。
  
  日本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成果丰硕。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开始对梁启超进行研究。日本京都大学狭间直树教授主编的《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一书是近年来日本学界对梁启超思想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本书采取集体研究方式,将十四篇不同论题的论文收集成册,涉及梁启超的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等诸多领域,拓展了梁启超的研究范围。其中不少论文观点新颖、论证有力、史料丰富,对梁启超思想发展历程分析有独到之处。如竹内弘行教授的《关于梁启超师从康有为的问题》一文,提出身为举人的梁启超为何会拜当时仅为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细致的论证,分析了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的真实目的。再如井波凌一教授的《启蒙的方向--关于对梁启超的评价》,分析了梁启超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的启蒙大师,并将海外流亡时期和回归学界时期的梁启超思想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地位和价值。该书还有很多论述对本文的写作颇有启发,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如果以孤立静止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思想变迁,就很难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动态考察梁启超的人生哲学的发展演变,科学分析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基本内容,客观评价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既不任意拔高,也不肆意贬低,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还梁启超以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文献分析法。
  
  梁启超没有撰写专门的人生哲学着作,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散见于一千四百万字的着作文稿中,因此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就离不开相关的史料文献,特别是《梁启超全集》、《梁启超年谱》等着作。阅读梁启超着作和相关文献资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阅读原着文本,才能发现梁启超的人生哲学思想。
  
  (三)历史分析法。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因此研究梁启超的人生哲学离不开历史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也就是把梁启超的人生哲学放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二十世纪之交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去考察,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得出较为真实、合乎逻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
  
  (四)比较分析法。
  
  首先进行横向比较,将梁启超的人生哲学与同时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王国维人生哲学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梁启超人生哲学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其次进行纵向比较,考察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
  
  二、创新之处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全貌,将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分为奠基、形成、成熟三个时期。第二,从人生理想、人生态度、理想人格、处世之道等方面,概括梁启超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三,探讨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剖析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