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176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一、赏识教育的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阐述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2”.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挖掘或认识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点或潜力,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肯定。赏识教育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教育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于学生的教育就体现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体现了对人才及学生的尊敬。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应该向孔子学习,现代社会的学生有很多值得老师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教师应该有种虚心的姿态,给予学生应有的自尊和肯定。
  
  关于赏识教育内涵的解释有很多,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赏识教育不等于夸奖教育。赏识教育对于学生不都是夸奖,赏识教育也有批评,但这种批评是讲究方法的,是在“给足面子”下的一种提醒,是一种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赏识教育者认为,赏识教育要以尊重学生自尊心为前提,对事不对人。第二、赏识要掌握好时机。赏识时机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会影响赏识的效果。当教师发现学生取得了进步或者发挥出来了某些方面的优势时,应该及时给予夸奖或赞扬,这样有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努力发展。否则,容易打消他们前进的积极性。第三、赏识要恰当、具体。赏识不是事事都要夸奖,赏识应该具体,不能以偏盖全,不当的赏识容易让学生骄傲自大,而且对于教师的表扬或欣赏也容易感到模糊不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学生提出的同样问题,他给予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赏识教育也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千篇一律,这种尺寸的把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对赏识教育的理解。
  
  (二)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知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有的在某些领域强些,有的在某些领域弱些。而且表现的时间早与晚也会有所差别3.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个学生,并且树立人人会成功的思想。鼓励、挖掘学生的强项,帮助他们提高弱项,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承认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强带弱,运用好的方面,带动差的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罗森塔尔效应
  
  由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又名期望理论。他在一所中学中,随机抽取了几名普通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很聪明,将来可能会大有作为。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同学,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
  
  事实上,并不是罗森塔尔能掐会算,而是教师给予了他们的特别关照,使他们得到了尊重、肯定,从而,增强了信心,也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这个实验证明,普通的学生在老师寄予厚望后,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与众不同,并且会加倍地努力学习,所以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际上,这种神奇效果的背后,是潜意识对他们产生了作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种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他们会信心百倍的努力学习,从而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3.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赫西等人提出的,从强化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形式,正强化指的是奖励和表扬,负强化指的是惩罚和批评5.该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指的就是学生的某些积极行为或心理,在得到教师的赞扬或肯定后,会得以强化,并且会延续下去。相反,如果学生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没有得到教师的赞扬或肯定,那么这种行为或心理就会起到弱化的作用,甚至会逐渐消失。赏识教育正是一种通过正强化的方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从而取得进一步的提高和进步。
  
  4.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6.这五个需求的关系是由低到高、逐层递进,并且是相互关连的。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学生的前两种需求都已经基本得以满足,他们更需要的是后三种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对于当今社会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很多,他们的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他们更注重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各个学校都应重视关爱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拥有的自尊和理解。赏识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赏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