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制度创新角度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15 共349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因素探析 
【第一章】制度创新理论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应用绪论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制度创新之间互动关系阐释 
【第三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经验及启示 
【第五章】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构想 
【结论/参考文献】制度创新角度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创新、变迁的过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一体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影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财政制度因素、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因此,要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逐步放宽户籍限制,以及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户籍改革政策。

  其次,完善财政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包括:扩大支农资金规模,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财政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划拨机制,加大资金使用监管的力度。

  再次,推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主要包括:明晰土地产权,保障农民拥有土地所附带的完整权利,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

  最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保一体化。一方面要建立统一制度平台,对接现有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法律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薇。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01:77-80.

  [2] 刘金璇。山东半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4-5.

  [3] 张计成。英国城乡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城市问题[M].2007,01:13-14.

  [4] Hugo Priemus. System Innovation in Spatial Development: Current Dutch Approaches[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9 ,10:23-24.

  [5] Muchlup,Fritz.A history of thought on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Macmillan[M] PressLtd.,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6] Steven Alter.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ervice Economy: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for the 21st Century[M]. US:Springer ,2008,61-80.

  [7] 赵强社。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必要性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41.

  [8] 周江梅。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14-15.

  [9] 牛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24-26.

  [10] 张蕾。工业“反哺”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J]. 科学之友(B 版)。2009,03:183-184.

  [11] 李永刚,杨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57-58.

  [12] 肖俊斌,胡立和。论农村制度与资源的调适与重构--深层求解“三农”问题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61-65.

  [13] 于守福。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12-13.

  [14] 郜兴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17-20.

  [15] 张文,徐小琴。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初探:内涵、特征与实现条件[J].求实。2010,03:28-31.

  [16] 李江苏。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昆明市分圈层城乡一体化模式[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20-23.

  [17] 蔡艳红。我国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22-25.

  [18] 毛利超。制度创新与城乡一体化互动机理分析[J]. 科学研究。2012,07:4-5.

  [19] 杜威漩。农业技术供给制度非均衡及创新路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3-23

    [20] 李瑛,张兴恒。制度创新理论的研究探索[J].现代经济。2007,08:6-7.

  [21] 顾列铭。户籍改革不容回避[J].中国工人。2010,12:28-29.

  [22] 朱力。户籍制度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57-59.

  [23] 陈维涛,彭小敏。户籍制度、就业机会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经济经纬。2012,02:8-9.

  [24] 胡艳君。我国城乡统筹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7,02:13-14.

  [25] 梁诗琪。关于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04:57-59.

  [26] 林家彬,刘毅。我国土地制度的特征及其对住宅市场的影响[J]. 中国发展观察。2007,07:16-18.

  [27] 郭晓鸣。成都市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探索及创新思路[J]. 中国房地产。2009,12:54-55.

  [28] 宁岩,任苒。构建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困难与对策探析[J].中国卫生与经济。2011,06:35-37.

  [29] 李伟。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参考。2010,12:50-54.

  [30] 庄金峰。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战略的选择[J].上海农村经济。2009,01:8-8.

  [31] 程丽娜。浅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4:13-15.

  [32] 倪建伟,何冬妮。挪威城乡一体化核心制度安排及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06:88-94.

  [33] 郭燕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广州实现和谐发展的新路标[J].探求。2009,4:4-8.

  [34] 胡云。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探讨--以“三个集中”为视角[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06:32-35.

  [35] 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城乡一体化:“五朵金花”的启示--成都市锦江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J].理论视野。2006,02:23-24.

  [36] 段龙龙,李杰。城乡一体化的地方试验--基于成都四种模式的调查与反思[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04:46-50.

  [37] 任平,周介铭,张果。成都市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11:22-23.

  [38] 钟声。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略论[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13-16.

  [39] 贺永泽,黄晶。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回流原因与效应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3-25.

  [40] 夏珑,高艳。二元户籍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7-19.

  [41] 沈英。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从农民工的视角审视[J].特区经济。 2009,03:36-28.

  [42] 刘畅。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困境及对策建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9)

  [43] 赵云旗,申学锋,史卫,李成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16:44-65.

  [44] 刘国军。消除体制性障碍大力提升农村消费需求[J].决策导刊。2009,11:22-24.

  [45] 严长远。论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2-25.

  [46] 任保平。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视角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9,01:14-21.

  [47] 葛扬,薛飞。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创新[J].阅江学刊。2009,04:22-29.

  [48] 林冬生。我国农地规模化流转模式简要评价及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2009,11:43-45.

  [49] 方文。现有农村土地流转与产权制度变革困境的理论解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08:23-27.

  [50] 田鲲,袁清坡,廖磊,魏予民。以土地流转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15-19.

  [51] 潘怀明,谢娟娟。贵阳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平行对接问题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04:20-24.

  [52] 韩鹏,张海燕。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研究[J].经济论坛。2011,01:19-21.


    致 谢

  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自己也即将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

  回顾过去,那份浓浓的师生情和同学情让我铭记心中。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杜威漩老师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杜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经常指导我的论文写作,从遴选题目到写作提纲的拟定再到论文的写作,杜老师都认真仔细的给与我指导。三年来,杜威漩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我在学业上和生活上都受益良多,在此谨向杜老师致以最真诚挚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我指导意见和关心的诸位老师。感谢刘溢海院长、周武军书记和褚晓飞院长在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前后对我的帮助,感谢岳佐华老师、刘海菊老师、张纪老师、高斌老师、马培衢老师、薛选登老师和陈晓燕对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感谢曹兰英老师和齐靓靓老师对我学业的关心指导。

  然后,我要感谢张林宏书记、高伟民老师、樊珂老师、刘淑琴老师和董兴干老师在我做兼职辅导员期间对我工作和学习的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包容和鼓励!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是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才能使我不断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谢谢你们!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