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山东政府推进蓝黄两大经济区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3 共8020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新年伊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 3 周年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获批国家战略也已步入 4 周年之际,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强力引擎,蓝黄两区在全省转调创方面率先垂范,引领山东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同时,实施标准化战略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是推动蓝黄两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到蓝黄两区加快经济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中。

  实施标准化创新战略,对增强蓝黄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标准与标准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成为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所普遍遵守的技术规则,围绕标准和标准化这一核心所开展的信息提供、成果转化、活动的开展与推广应用等服务是提升标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蓝黄两区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来,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聚集起一大批中高端企业,建立起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和劲头。但是,蓝黄两区若要在现有的高起点基础上寻求更大的发展,实现新的增长点跨越,就必须着眼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即从内向型发展模式转化为外向型发展模式、传统型模式向现代型模式发展、低端型模式向高端型模式转型、淘汰转移低端型加工业,向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被动式承接国外加工型产业向主动参入引进外资,变接单者为发单者转型;从块状型的开发模式向集约化开发模式转型,建设一个高瞻无边的陆海经济带。

  而实现这一根本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实施标准化创新战略,就是借助标准化和标准信息资源来提升区域整体核心竞争力。因此,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创新与实施,使蓝黄两区真正成为我国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业和科技研发的转化基地、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发地和产业化基地的必由之路,也是山东省全面推进蓝黄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抓好重点产业培育,打造标准化产业集群基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立 4 年来,依托丰富的各类资源,其发展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 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034.8 亿元,比山东省平均增速高 1.2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3564.4 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211.6 亿美元。其中,现代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生态旅游等 5 大高效生态产业得到了全力发展,有效推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打造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地。

  2013 年前三季度,黄三角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18 家,认证“三品”产品 1168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38 个。起到黄三角开发桥头堡作用的东营市相继打造了北方鱼米之乡,先后与泰国正大、新加坡澳亚等国际国内大型农牧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实施高端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在潍坊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16565 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1200多个,辐射带动合作基地50万亩。

  淄博市高青县新建或改建瓜菜菌标准化基地 8040亩,规模养殖场达到 175 家,山东黑牛发展到 4.9万余头。在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13 年新上了海狗油系列产品、富康制药螺旋藻系列产品、默锐化学沿海滩涂耐盐能源作物化工产业链等海洋生物项目;信得科技、华辰生物科技、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海洋医药企业和盈珂海洋生物材料、蓝帆新材料、同大海岛新材料等海洋新材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华能风电、国电风电、光伏发电园等新能源等一大批项目。在提升先进制造业方面,重点推进了中海油海化石化盐化一体化、弘润管道物流及储备罐区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以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为特点的特色化工基地。实施了潍柴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北部修造船基地、盛瑞动力 8AT 自动变速器、墨龙机械高端石油装备、瑞其能风力发电设备等一批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装备自主化、高端化、集成化水平显著提升。

  3 以标准化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培育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产业特色园 ,重点加强政策、资金的扶持。蓝色经济区已培育形成 37 家初具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园。青岛海西湾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已进驻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海洋石油工程 ( 青岛 ) 等重点企业 10 家 ,2011 年实现海洋业务收入 154 亿元。威海石岛冷链物流园已进驻大型骨干企业 57 家 ,2011 年实现海洋业务收入 131 亿元。潍坊滨海开发区特色海洋化工产业园重点引进海洋化工产业链项目、大型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 , 目前已有中海油、中化集团等81 个项目进驻 ,2011 年实现海洋业务收入 265 亿元。黄三角已培育形成主营收入过 50 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 19 家 , 目前已进驻企业 3500 多家。黄三角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获科技部批准建设;东营胜利工业园已建设成为全国产业集中度最高、行业科技水平领先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邹平韩店现代生命生物工程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和出口基地;乐陵泰山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器材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在山东 3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园区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3 年,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新增入驻企业 400 家,企业总数达到 1300 家,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新年伊始,省“两区”办又从产业规模、产业集聚度、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园培育目标,建设好 20 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和高效生态产业园,推动现代海洋优势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在潍坊市所有县市区中都在培育特色园区。全市把园区培育和项目建设作为蓝黄“两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链条向海洋优势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拓展,努力培植产业发展优势,作为蓝黄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求每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都要确定 1-2 个特色园区作为重点发展和培育,筛选了滨海区特色化工基地、高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寿光海洋石油装备基地等10个产业园区(基地)进行重点培育。2013年1-7月份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 246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09 亿元,新开工项目 79 个、总投资 380 亿元,完成投入 223 亿元。省里确定的 37 家初见成效的特色产业园区中,潍坊市就有 9 家园区列入,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潍坊市还全面推进各类园区向蓝色高端转型、向高新技术园区升级。目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新兴高端产业发展“63513”工程成为全省示范工程。

  4 以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中,石油装备制造、盐化工、纺织服装、生态造纸等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撑,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滨州市培养了山东西王集团、香驰粮油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拥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 2 家,培育山东省重点循环经济园区 1 家和省重点循环经济企业21 家。

  (1)用品牌化做优第一产业。蓝色经济区积极发展现代渔业 , 创建全国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安全养殖区 , 目前已建成明波水产、黄海水产等省级以上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71 家、总面积48 万亩。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 , 建成了东方海洋国家级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寻山国家级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好当家全国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引进培育了大西洋鲑、斑点鳟鲑、鲆鲽鳎等一批优良品种。黄三角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 , 高效生态农业初具规模。目前 ,全区共建成绿色种植业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 185个 ,30 万亩的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 , 乐陵百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基地、高青 10 万头山东黑牛繁育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 区内共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35 家,其中,国家级 17 家。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已建成登海种业、农兴种业等省级以上良种繁育科技平台 15 家 , 新品种繁育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同时,培育了寿光蔬菜、沾化冬枣、山东黑牛等大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知名品牌。

  (2)用高端化推进第二产业。蓝色经济区重点培育了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等 5 大产业 ,初步建成了 29 家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 目前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化工、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水平和产量全国领先 , 溴素产量占全国的 90%, 海洋药物的种类和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黄三角着力培育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 , 已建成全国重要的东营石油装备制造、莱州汽车零部件、滨州轻纺产业等 7 家特色工业基地。石油装备产值占到全国的 43%, 山东科瑞陆地 9000 米石油勘探装备技术水平全球第一 , 山东金麒麟汽车刹车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30% 以上 , 魏桥纺织产品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3)用科技化提升第三产业。以信息化和科技化改造提升第三产业 , 着重培育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 着力培育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乐陵 ( 义乌 ) 国际商贸物流园、博兴京博物流等现代化物流基地 , 建成了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 , 设立了山东海运公司并投入运营;启动建设了黄三角优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示范工程 , 保障了黄三角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和食品质量安全。大力打造海洋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 , 投资 46 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20 亿元的青岛华强嘉年华、20 亿元的烟台渔人码头项目建成开业 , 黄河口湿地公园、东营天鹅湖综合开发项目、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初具规模。建设了民生银行海洋渔业金融中心 , 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5 实施标准化创新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1)转型升级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先后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等创新平台,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建设创新孵化器面积达 52 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企业达 88 家,建成 50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家重点实验室和 10 家院士工作站。日益强大的创新实力,成为东营工业转型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推手”。该市围绕化工、橡胶轮胎、纺织等九大传统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优化要素配置,突出发展重点,让传统产业魅力再现。截至目前,传统产业 80% 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创新支撑,推进实施了泰克拓普 10 万台 LED 智能化植物生长箱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投资驱动型,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型转变。 潍坊市规划建设了 21 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科教创新区,建设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园区,目前已有 22 所院校、科研院所入驻,正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标准化人才引进培养基地。

  (2)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产品检测覆盖率。蓝色经济区的潍坊市以落实省质监局和市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快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为动力,突出抓好山东省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商用汽车零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铝合金型材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工程机械及液压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铸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7 个省级质检中心建设。严格按照省级质检中心筹建任务书要求,抓紧开展前期筹备和项目开工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快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步伐。同时,做好国家盐及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计量反作弊技术研究中心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获得国家总局批准筹建;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丘分中心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适时启动国家电声器件及光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申报筹建工作。通过努力,争取把各质检中心建设成为集标准制修订、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促进全区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以标准化引领制造业走向高端。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中,潍坊市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提升高端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按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链条”发展原则 ,瞄准世界、国内和民营500强企业,加快外部资金、人才、院所、技术等各类资源融合 , 重点发展 10个产业园、100 家骨干企业、1000 个重点项目。

  目前,潍柴集团投资 30 亿元 , 建设万台中速船用柴油机、工程机械试验场配套项目 , 围绕发动机业务在滨海建立产业卫星集群 , 将滨海产业园打造成行业领先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制造基地。产业集群形成后,可以实现3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

  新和成药业山东项目 , 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医药生产基地。国翼飞机制造项目 , 五年内可形成年产 500 架飞机的规模 , 并计划在 2014年举办航空展览;康迪电动汽车项目即将实现 10万辆电动车下线;华创机器人正在加快建设速度,总投资千亿元的数百个大项目已落户滨海。

  6 加强技术平台建设,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标准化为蓝黄经济区建设服务,潍坊市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潍坊)国内外贸易技术壁垒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辐射了全省 9 地市 59 个县区,海域面积 15.95 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 9.05 万平方公里,总面积达 25 万平方公里的信息化高速平台。平台与山东省标准馆及沿海发达地市的标准信息服务网络对接,实现全球标准化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共享。

  (1)平台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平台依托全省现有主要标准存量资源、技术资源开发等,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适当新增必需资源,通过增强标准信息(标准馆藏、数据库等)服务与技术研究的基础条件,强化资源保障能力,将为蓝黄两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信息与技术服务。

  (2)平台建设将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提升蓝黄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平台资源和服务优势,积极推动蓝黄经济区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及时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产品技术与专利纳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使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进步的互动发展。

  (3)平台建设将有效提升出口企业应对贸易技术壁垒能力。平台与省 WTO 贸易中心及沿海省市贸易技术中心相对接,及时发布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和 TBT/SPS 红色通报、橙色通报、黄色通报及技术贸易壁垒资讯,提供贸易壁垒信息在线免费检索和专家在线咨询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蓝黄经济区企业应对技术壁垒信息预警机制,加快对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吸收、转化,加快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平台建设将有利于培养标准化人才队伍。通过平台的建设,围绕两区主导产业,以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和有效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为突破口,开展中、高级层次的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与交流,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以满足蓝黄两区实施标准战略所开展的标准转化、研究、实施、推广、应用等对人才的需求。

  7 改进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为进一步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改进行政行为,鼓励引导蓝黄经济区企业快速发展,潍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随后,潍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支持滨海经济的发展,相继下发了《潍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支持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意见就如何发挥职能作用,鼓励引导滨海企业发展以及改进行政行为,创新优化滨海发展环境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1)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定企业每月有 20天的静止日,每月 1-20 号不准进企业进行执法和检查。并规范自由量裁权,凡涉及滨海企业的行政处罚案件,由市局案审委统一审理。对企业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及时纠正并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免于处罚。对于屡教不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安全,依法坚决予以查处。

  (2) 强化打假扶优。加强 12365 投诉服务平台和网络投诉中心建设,协助名牌产品企业处理省外产品质量问题和开展打假维权活动,依法查处企业、消费者投诉的生产假冒名牌产品案件,为滨海企业和消费者搭建一个良好的保护平台。

  (3) 严格各类涉企收费。对滨海区企业在代码、招商引资项目、在建的重点工程,做到提前介入,从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和认证认可等方面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把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技术规范送给各重点工程业主和重点企业;对权限内办理的各类事项,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办理、产品质量检验、特种设备检验等涉企收费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收费标准,公开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照下限收取,凡是有优惠、减免政策的一律一次性落实到位。

  (4) 主动对接重点工程建设、滨海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建重点工程,做到提前介入,从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和认证认可等方面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把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技术规范送给各重点工程业主和重点企业,对权限内办理的各类事项,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5) 定期组织召开滨海企业座谈会,搭建滨海企业交流沟通平台,及时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帮扶解决。同时查找质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分析原因,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滨海企业发展的目的。

  8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突破蓝黄经济增长极

  2013年6 月29日, 位于环渤海C型“金项链”重要节点的潍坊 , 召开了全市加快滨海开发推进会 , 吹响了谋求更高层次突破滨海战略的号角 ,标志着打造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增长极、为科学发展提供无限量支撑的新一轮滨海大开发序幕正式拉开。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山东充分发挥了濒临渤海和黄河三角州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高效生态产业和海洋产业,不仅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同时还促使山东经济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目前,潍坊滨海新区以一天一个亿的投放,加速集聚起一大批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四区三园”为代表,蓝黄两区产业层次和质量效益加快提升。青岛西海岸、烟台东部、潍坊滨海、威海南海四个海洋经济新区以占全省2.2% 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省 5.6% 的生产总值和 5.3% 的财政收入;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进驻企业 1300 家,总产值超过3000 亿元。占全国 60% 以上的海洋科研力量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化工、海产品加工产业全国第一。2012 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 9460 亿元,居全国第二位。黄三角的粮食总产量、畜产品、蔬菜产量已超额完成国家规划确定的 2015 年目标任务。

  目前,潍坊市将蓝黄“两区”规划和实施意见确定的重大项目纳入重点调度范围,2013 年有19 个项目入选省蓝黄重点项目,居全省第三位。

  截至去年 7 月份,这 19 个项目完成投资 60.9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70%。总投资 109 亿元的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投资 55 亿元的中化弘润管道及 400 万方罐区项目已完工,600 万方罐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 72 亿元的北汽福田多功能汽车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围绕加快构建高效生态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资金安排、用地用海、人才引进、政策配套等方面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特色产业倾斜,促进优势产业链条式、集群化产业发展。2013 年上半年,蓝黄“两区”实现生产总值13000多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0.6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领跑全省。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