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探究
【第一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平正义探析绪论
【第二章】公平正义视阈下新农保制度的理论分析与测量维度
【第三章】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实证分析
【第四章】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运行的公平正义性评价
【第五章】新农保制度运行中公平正义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公平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安徽省桐城市 H 村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对"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进行实证分析,并分析制度公平正义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矫治制度非公平正义的对策,得出以下结论:
6.1.1 安徽省 H 村新农保制度实施取得不错效果
安徽 H 村新农保制度从无到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现着普惠性的制度设计理念,参保率和覆盖率比较高。H 村 60 周岁拿钱的有 837 人,参保缴费的有1887 人。新农保制度是农村老年人的一种养老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工具理性角度,缩小了贫富差距,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价值理性角度,培育了公平正义,孕育着伦理道德,包含着人文关怀,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尊严。
6.1.2 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现状分析
新农保制度的公平正义性问题主要包括"起点公平正义、过程公平正义和结果公平正义".
起点公平正义:普惠性得以实现,但并不意味着公平性的实现。新农保制度覆盖对象的广泛性,实现了普惠式,但存在捆绑缴费;缴费困难群体的政策体现了制度的起点公平正义属性,但在对象的选择中存在着不公现象;新农保制度存在"知沟效应",致使信息不对称,影响农民的参保。
过程公平正义:实现了制度各环节的明晰设置,但存在程序的不公开透明。
参保登记、验证和养老金发放具有明确的规则设置;筹资机制设置具有公平正义性,但是政府补贴,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存在公平正义缺失的现象;缴费困难群体的选择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基金管理监管规范明确,但存在规范虚设现象。
结果公平正义: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实现了老有所养,但以保障的低水平为前提。大多数农民参加了新农保制度,实现了老有所养,但养老金待遇有待提高;养老金待遇透露了结果的不公平;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持欢迎态度,但制度在满足和改善老年人生活的作用方面十分有限。
6.1.3 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实际就是"国家视角"和"地方系统"的碰撞,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共同影响着制度的公平正义性。
制度设计因素:惠农政策。筹资机制: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影响新农保财政补助公平;补偿机制:新农保财政补助影响结果公平正义;监管机制:新农保基金管理和监督影响过程公平正义。
制度执行因素:村委会的运作。村委会的宣传影响机会公平;村集体补助影响结果公平正义;缴费困难群体的认定影响程序公平正义;地方性知识影响制度运行的公平正义。
6.2 对策建议
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对于制度而言至关重要,"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新农保制度的政策运行正是新农保制度的体现,公平正义理念正是此项制度的内在要求,新农保制度在内容上力求充分展现公平正义,因而新农保制度运行必须充分表达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一) 加强参保宣传工作,通过政策认知实现制度信任
遵循利益导向,更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合法合理要求,政策宣传到位,积极组织引导,展现政府责任,扩大参保率,促使村民更多选择较高个人缴费档次,真正实现新农保的普惠性。
(二)政府财政补贴要因时因地而异,建立最低农村养老金制度
中央政府要根据当地村民纯收入状况以及参照当地物价水平,适当变动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最终通过技术和数学手段制定一套公平正义的联动挂钩机制,今年"两会"提到的推进财税改革:全面公开、调整责权,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补贴要严格根据新农保相关法律来操作,对相应缴费档次提供相应的浮动但有差别的财政补贴,"多缴多补",并尽量避免逆向收入再分配,要有合理的补贴间距,并制定最低养老金制度。
(三)为实现集体补助提供条件,完善缴费困难群体的认定
集体补助因为现实经济困境,无法实现,所以当地政府应健全自身职责与职能,积极引导投资,完善市场环境,为村集体创收提供更多条件;缴费困难群体的认定简单粗暴,给予相应的人格尊严,同时应适当增加贫困户的缴费困难资格认定。
(四)新农保制度要加快相关立法,加强组织与监督。
***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了强化新农保的法律地位,必须尽快出台《农村养老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等相关立法,实现新农保制度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在新农保制度宣传、参保、登记、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并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政策在农村执行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笔者建议,国家财政部尽快出台《中央财政新农保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同时发力,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明确处罚程度,从而规范补助资金预算安排、申请拨付程序和使用管理工作。
(五)培育新时代农民的公平正义观,促进社会伦理道德进步
新农保制度是农民的应有之权利,伦理道德意蕴深厚,充满人文关怀。新农保制度体现了人道的精神,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公民权利的基础,新农保制度之于农民而言就是获得了帮助,这是权利,同时新农保制度也体现了社会对相应群体的帮助,这是义务。以人为本,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养老,而且最终推动了个人与社会的伦理道德进步。
俞可平等(2014)研究认为公平正义问题是中国改革的关键,公平正义是新农保的价值取向,新农保制度更加公平透明,养老金才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发展才是为了人民,这是社会民生的重大工程,这是社会的调节器、稳定的关键和发展的根本。"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运行;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最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6.3 研究不足
本文主要不足如下:
第一, 调研地域和样本规模的限制。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原因,本研究基于安徽省桐城市 H 村,H 村原由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但是调研主要集中于一个镇上,还有问卷规模也不是很大(有效回收 305 份);第二,一方面基于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受自身理论水平和时间所限,研究论证可能有不妥之处;另一方面基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更多使用描述性分析、交互分析和相关分析,也适当使用了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但是定量分析方法不够丰富,访谈不深入且数量不多,理论与实证结合亦有不合理之处,更是担心在文章中不能更好地还原村庄社会和村民生活的真实面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居民自愿参加,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实行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它的实施对于切实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收入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为失业者提供基本保障,并通过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家跃升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但是,近些年来持续的超低生育率水平和快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羁绊着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负担持...
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县级以上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都被纳入国家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行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把建立社会...
新业态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应当在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障新业态就业群体的社会权益。应当将劳动关系中的经济依赖性独立出来,与社会保险的参保关系相关联,强制新就业形态群体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并完善符合这个群体职业特征的参保和缴费...
澳大利亚早在1909年就建立了最初的养老金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完善,目前澳大利亚形成了三支柱模式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是国民年金,旨在防止老年贫困;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称作超级年金,旨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第三支柱是个人退休账户,旨在进一...
一、引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底至2012年三年来,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已投入110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缴费补贴...
绪论一、研究背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背景来进行思考。一是经济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需要更加均衡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收入差距也在逐...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主要以老年人为保障对象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称,包括公共年金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社会救助制度以及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等。在日本,现代意义上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于二战之后。早在1961年,日本就已经实现了国民皆年金、国...
韩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Long-termcareinsurance,下文简称LTCI)自2008年实施以来已有6年之久,该制度采用了社会化保险制度安排,是韩国五大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韩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亚洲具有典型意义,经过多年探索,这一制度在覆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