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战略形成和战略实施(包括监控和反馈)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和谐管理理论下战略研究主要涉及战略的形成过程,而战略的实施(围绕和谐主题的双规则机制构建)则主要归属于和谐管理理论下的组织研究。和谐主题是和谐管理视角下战略研究的核心,具体来讲,和谐管理将组织战略的形成诠释为定向/愿景引领下的和谐主题识别与和谐主题漂移,而和谐主题在本质上则体现为领导对不确定性情境的“意义”主张[29]。
管理是在变动的环境中依赖人与物的互动而获得组织绩效改进的人类实践[30],任何管理理论都必须回答组织与组织所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谐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与所在环境互动的开始是“定向”,而不是“计划”、“设计”、“定位”,或者近似于“愿景”[20]。基于最初的方向选择/愿景提出,组织将进行和谐主题的辨识及表征。和谐主题辨识指对组织面临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并对组织业已存在的各类特征进行考察,经过领导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管理问题,然后从中提炼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当前组织的中心工作议题(即和谐主题)[31]。和谐主题的辨识本质上是领导选择性注意的结果,是领导基于环境和组织要素加工升华进而得到意义的过程[29]。和谐主题的表征则是领导脑中隐性意义显性化的意义给赋过程,指领导者将存在于自己脑海里的“意义”主张表达、传送给组织其他成员[29]。可见,领导是和谐主题辨识和表征的责任主体,在和谐主题的辨识和表征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个一成不变的主题必然使得组织的管理陷于僵局,和谐主题随组织发展进程也会发生漂移。和谐主题的漂移指组织领导者为动态适应外部环境和组织自身特征的变化而主动将组织从原有主题转变到新的主题,或者由于外部环境、组织自身状况及领导者特征发生突变而自动演化、涌现出新的发展主题的过程[20]。和谐主题的漂移既可能是突变的过程,也可能是渐变的过程,既可能是隐性的,也可能是显性的,究其原因极可能源自于组织本身或组织所在环境的客观因素,也可能源自于领导的创造性思维、洞察力、应变力、解释力等主观动因[20]。
和谐主题的漂移着意于使组织能够随时调整,实现领导、组织与所在环境的动态匹配。领导作为“能动者”,其注意力选择、认知模式、心智模式、个性特征及经验背景都对这个动态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组织定向/愿景引导下的和谐主题识别与和谐主题漂移构成了组织发展进程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决策或行为”[32],随着不同阶段和谐。主题的逐步实现,组织也产生其独特的生命线,这也就是组织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和谐管理以和谐主题为核心对组织战略进行新诠释,源自于组织所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以及相信组织根本发展路径应当是“建构+演化”的;直接原因则在于和谐主题具有全局性、目的性、相对稳定性、涌现性、情境依赖性、可操作性、主观认知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20],从而使得和谐主题相对于战略意图、使命、愿景、战略等传统战略研究概念更有力度地解决复杂性、整体性、快速应变等组织管理问题和更能满足全局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两大特性,成为复杂快变环境下组织进行整体性快速应变的有效工具[29]。相对于“主和派”、“主谐派”以及“和谐交替派”,和谐管理理论下以和谐主题为核心的战略形成过程强调将“和”“谐”并用并时时处处将二者耦合起来,从而更加适用于处于复杂、快变却并非完全混乱情境中的现代组织,但其运用效果则在相当程度上与领导的认知能力与驾驭能力相关[33]。
2.3和谐管理视角下的组织研究与领导
组织理论可以看成一种解释组织的思维模式。和谐管理理论对组织的解读跳出了现有组织理论衍 生 出 来 的 大 量 “组 织 细 节”,选 择 从“人—参与—组织”的过程观点尝试建立一个更具解释力的分析框架[4]。组织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人要素”和“物要素”,组织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这两类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互动过程。和谐管理理论认为主题导向下的组织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建构+演化”的。针对“人要素”和“物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互动过程,组织管理需要兼具“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和“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人要素”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能动性而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和主动地位,对“人”的探索成为和谐管理理论下组织研究的起点。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下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使人进入组织,但因为永远无法穷尽人性的复杂多样性,更不用说判断人性实际的、特定的分布,所以,和谐管理理论拒绝对人性的“先验假定”,而认为组织管理中的人是特定的“生物属性的、历史的、社会的、情 境 的”有 复 杂 的 “意识”、“行为模式”的“活生生”的人[4]。相对一般员工,领导在获取和支配组织信息、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对组织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人”,因此,对(情境如何塑造)领导心智模式及行为模式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和谐视角下“人性”探索的重要一环。
和谐管理理论将与人有关的问题归结为“和”的问题,人及人群的观念、行为在组织中的“合意”的“嵌入”被称为“和”[1];用来调整人际间、人群间乃至组织间、组织与社会间共处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指导环境诱导下自主演化的原则,被称为“和则”[21]。与此相对,“谐”指一切物要素在组织中“合理”的“投入”[1];“谐则”是用来指导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和目标下去追求优化的基本原则。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确定性(概率意义)中的效率问题,通常称之为“优化性”[21]。组织管理作为一群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通过合作完成目标的社会行动,所谓“人的行为”、“物的运转”、“人与物的互动”,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主题导向下规定着“人与人”、“人与物”互动的特定“结构”或“机制”,称为组织的合作秩序,而合作秩序的来源根本上在于人愿意留在组织———接受特殊的组织纪律,扩展自己达到目标的能力和边界[4]。基于此,韩巍等[4]认为在和谐管理组织理论中,“和”可以进一步定义为一个/一群具有意愿及行动不确定性(复杂性)的组织参与者,让渡自由的部分控制权,遵循组织的“规定性”与他人建立并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合作关系”的选择性行动;“和则”可以进一步定义为组织借以构建合作秩序的制度安排,因此,对合作秩序的形成和维系的探索成为深化和发展“和则”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和谐管理理论下组织研究的重点内容。领导作为合作秩序达成的主要推动者,一方面对合作秩序达成的样式及结果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以领导为核心的支配/服从秩序也是组织合作秩序的微观基础,合作秩序的探索可以看作领导支配/服从秩序在组织层面的深化和拓展。
如果将和谐管理理论下的战略研究归纳为如何通过和谐主题的识别和漂移达成组织目标和发展,和谐管理理论下的组织研究则可以归纳为如何通过“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和“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的和谐双规则耦合机制达成特定和谐主题。所谓和谐双规则耦合机制简称“和谐耦合”,指在和谐主题导向下,通过组织学习机制等实现和则、谐则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转化,使组织表现出在目的导向下的系统协同和涌现特征[3]。和谐耦合的思路包括和谐主题辨识时的策略性思维、谐则分析时的程序及步骤思维、和则分析时的文化及人际思维、利用和则与谐则实现和谐主题时的系统性思维[2]。和谐耦合的程度决定了组织逼近“和谐状态”的程度,也决定了组织绩效的高低。围绕特定主题达成的组织双规则耦合机制成为和谐管理理论下组织研究探索的关键。避免在局部最优和全局最优之间适应性游走的和谐管理耦合机制陷入小范围局部最优就停止的关键在于领导能够引领组织实现合理的长短跳组合[34]。另外,耦合机制的 适 应 性 是 造就组织中不同管理能力和异质管理系统的根源,和 谐 耦 合 体 现 为 领 导 涌 现 性 知 识 的 生成[35]。领导作为和谐耦合的主 导 力 量,其 知识、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其采用耦合机制的范围、类型、方式与程度。
2.4和谐管理视角下战略、组织与领导间关系
基于以上回顾,和谐管理视角下的领导、战略及组织研究存在紧密的互动关联。从根本上来讲,无论领导研究、战略研究或者组织研究,其最终均服务于如何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组织发展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目标和路径选择以及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和谐管理理论下战略研究和组织研究分别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组织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就是环境、组织和领导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环境、组织和领导之间的三元互动是和谐管理理论分析解决上述两个关键问题的起点和基础。和谐管理理论承认人们知识的永恒局限(有限理性),根据具体的管理问题,采取“建构”与“演进”二元耦合方法[20],基于环境、组织和领导之间的互动,通过和谐主题及其漂移来揭示组织发展目标和路径的选择过程(战略研究),通过(和谐)主题导向下的双规则耦合机制揭示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组织研究)。在环境、组织和领导的互动过程中,领导具有“能动性”,在互动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是研究三者互动关系的核心,因此,探索领导在组织目标与路径选择以及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也成为探明战略研究和组织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换言之,和谐管理理论下的领导研究贯穿战略研究和组织研究的始终,是认识到领导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后,以领导为核心对组织目标与路径选择以及目标实现的探索和分析,也是以领导为核心对环境、组织和领导三元关系的重新梳理。
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领导是环境和组织特征的接受者和处理者,领导会首先对组织所在的模糊、复杂、快变和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进行解读和意义给赋,从而选择组织的发展战略,进而将特定组织战略的实现交由组织完成;同时根据组织绩效或环境、组织、领导三因素的变动及时校准组织的发展路径和与之相适应的双规则耦合机制(见图2)。其中,战略研究的核心在于组织和谐主题的识别、表达和漂移;组织研究的核心在于围绕特定主题的和谐双规则耦合机制的构建和组织合作秩序的形成和维系,领导理论则在于情境、文化及社会化影响下组织服从支配秩序的探索,以及在此基础上领导在和谐管理理论框架下作用的探索。由此可知,和谐管理视角下的战略、组织和领导研究均是在演化、情境、互动的视角下,依据不同的基本问题和侧重点对环境、组织和领导三元关系的探索,其中领导作为“能动者”,串联起了和谐管理视角下的战略、组织和领导的研究,因此,领导研究在和谐管理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和谐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关键。
实达是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曾创造了10年间从16个人到16个亿的神话,凭终端、外设、PC、网络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打拼出含金量不俗的实达品牌。后来,高速发展的实达面临很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于是斥资300万元从着名的麦肯锡公司买来了一个洋药方.麦肯锡的咨询...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能否创新,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在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领导者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而领导风格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研究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不...
一、引言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在此背景下要想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能够持续开发出新颖、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用低于竞争对手的...
在信息社会,万物互网时代,互联网本身已演变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的价值追求。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呈现出创新、民主、开放、自由、互动、共享、共创特点。互联网思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习近平...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与企业发展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知识型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也是知识的转化与创新,野中郁次郎等人基于创立的知识创新与转换的SECI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间的隐性知识,但是对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转化、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与充满挑战的时代,很多组织因不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而遭到无情淘汰.时代的发展对组织内部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组织内部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是领导方式.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以往学术界主要侧重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尤其是乐观、自信、责任心...
0引言伦理型领导与中国儒家文化对领导者的品行要求一脉相承。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浸润中国大地两千多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企业经营方面也不例外。人们心仪、推崇儒商,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修为,愿意成为儒商便是明证。所谓儒商...
题目:分析权变理论与领导权变理论目录摘要(详见正文)1.引言2.权变理论与领导权变理论2.1权变理论2.2领导权变理论3.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3.1费德勒模式3.2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3.3通路-目标模式3.4不成熟-成熟理论3.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4...
今天,中国进入需要用思想影响实践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正在进入这一时代。在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中,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权力的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权力高度集中是其本质特征。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
一个组织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与强有力的管理。领导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其愿景或一系列目标的能力,是由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科研单位的领导者身负组织领导本单位党政事务、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科技推广等管理工作的重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