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探析
【绪论】西方国家共产党对经济危机的研究绪论
【第一章】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
【2.1】对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
【2.2 2.3】关于世界经济危机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西方共产党关于当前经济危机的应对策略
【第四章】经济危机理论策略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西方共产党的经济危机理论实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1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
1.1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始自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于住房信贷领域大量次级贷款的出现,金融领域的资产泡沫不断膨胀,最终在金融系统内产生一次“过剩”危机,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次危机又向实体经济和世界其它国家蔓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大洲,最终演变成为一次影响全球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1.1.1 经济危机产生背景
美国“次贷”市场混乱和房地产市场不断降温是危机爆发的前兆。印共(马)政治局委员亚秋里指出,所谓“次级”是指利率低于银行优惠贷款利率,而“次级贷款”则是指把钱贷给那些信用可靠性低的人①。2001 年后,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美联储采取强刺激经济措施,连续 14 次降低再贴现利率,13 次降低联储基金利率,使美联储的隔夜拆借利率在 2003 年 6 月份达到 1%的超历史最低水平,并维持了整整一年,利率的持续降低使得金融机构承担了更多的次级房贷。
在之后的 5 年中,美国楼市异常火热,很多按揭公司或银行为扩张业务,大量介入次级房贷业务,银行则可以从中获取更高的利率,而随着利率上升和房价降低,美国银行贷款出现亏损,而还贷者负担加重,无力偿付这些贷款,次级房贷违约率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承作的次级贷款占用了大量的金融资本,直接影响了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和重复利用率,产生了大量的资产泡沫, 最终引发“次贷危机”.“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屋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的破产是其最直接的表现,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正是肇始于 2007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于 2008 年引发金融海啸,最后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这形成了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扩展到全球,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国际金融环境。在经历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许多国家的经济逐渐陷入了低迷期和复苏期,世界经济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全球金融资本的总部,通过美元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硬通货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将全世界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正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使得在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很快便波及到其它国家。南非共产党认为,金融“全球化”是金融危机不可忽视的因素。新的金融机构和操作出现的‘杠杆经济’和‘衍生性贸易’已经成为积累巨大利润的基础。金融“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和各国金融市场的密切联系成为了金融危机由美国逐渐波及到全球的重要推手。
1.1.2 经济危机发展过程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由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2007 年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初现端倪,并于 8 月 9 日爆发了流动性的危机。2008 年 9 月以来,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一步步发酵,接着是股市崩盘,美元贬值,大量银行倒闭,银行业陷入财政困局,局部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波及全美的金融危机,虚拟经济系统内的危机转移到实体经济当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第二个阶段是金融危机由美国波及到全球,成为世界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国际金融市场,它是近年来罕见的冲击世界市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性危机的直接表现就是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陷入了财政困局,金融系统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银行业发放的大量贷款带来了巨额债务。2008年 GDP 不足 194 亿美元的冰岛负债超过 1383 亿美元,冰岛银行向海外发放大量贷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四大银行资不抵债,冰岛也濒临破产。较高的资产负债率限制了银行业金融资本的经常性流动,影响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世界金融危机逐渐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2009 年 2 月美国通过一项总额高达 8190 亿美元的拯救美国经济的新经济刺激方案,这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刺激方案。这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将实体经济卷了进来。世界各国也是如此。其中欧洲尤为严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国家资不抵债。不管是金融行业,还是实体产业都难以正常运转,失业率高涨,社会保障大幅下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
第四个阶段是世界经济危机由萧条转向复苏的阶段。随着美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以及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央行,瑞士银行等向金融系统大量注资并实施降息策略,世界各国采取的纡困举措以及社会主义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稳定,世界经济危机逐渐趋于缓和。目前,美国已经出现复苏迹象,欧洲还在艰难的调整。
1.2 资产阶级的救市政策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纡困举措,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都在危机爆发后为金融系统注入巨额资金以及调整利率,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除了采取经济政策外,还采取政治控制、意识形态宣传以及转嫁危机的方案,期望通过这些方式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1.2.1 经济策略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最突出的表现在金融系统的紊乱和股市崩盘,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重振资本主义经济,普遍采取了包括注资、降息、资产担保、国有化等经济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计划以及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
2008 年经济危机起始于金融资本市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资金注入,实施“拯救银行计划”.从 2007 年经济危机初现端倪开始,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银行业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2007 年 8 月 14日,美欧日三大央行再次注资 720 亿美元救市。在各国央行推出大额资金援助计划外,世界各国央行也共同联手来应对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在 2008 年 9 月,德国政府就出台了 5000 亿欧元的全面银行救助计划。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系统承作大量次级贷款导致的流动性资本减少,较高的债务违约率使得银行业负债累累,固定资本已经无法对冲高额的次级信用贷款。大量的资金注入并无法阻止银行的破产以及金融系统紊乱。除了直接的资金注入,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调整利率试图阻止股市下跌,在 2007 年 3 月美股大幅下跌后,美联储于 8 月宣布降低窗口贴现利率 50 个基点至 5.75%,9 月再次调整的 4.75%,到 2008 年 3 月,贴现率已下调至 3.25%,在 2008 年 10 月贴现率已经跌破 2%达到 1.75%,其它多国央行也采取降息政策以稳定股市,阻止股市崩盘。除了利用资金注入和降息等传统的货币政策外,资本主义国家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定期拍卖便利、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以及定期证券借贷便利、商业票据融资便利、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便利等货币工具。
货币工具的使用并没有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和衍生危机,2008年美国还通过一项经济稳定紧急法案,即频临破产的商业银行被政府收购,实行商业银行资产的国有化,这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类似纡困举措。除了私企部分资产国有化,包括丹麦、奥地利、以及爱尔兰和希腊等国都为国内的银行存款做担保,以稳定银行业和金融市场。除此之外,加强金融监管、提供资产担保以及设立扶助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纾困基金等都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经济举措。
1.2.2 政治控制
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政治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普遍做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其中就包括在 2008 年通过的一项经济稳定紧急法案以及其它的金融监管举措,政府救市还包括接管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以及为银行业提供资产担保,政府通过政策干预进行经济调控的现象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德国的金融监管机制下令从 2008 年 9 月 20 日至年底,暂停对 11 家德国金融服务公司股票的卖空行为,这被称为“卖空禁令”,还与银行界共同推出高达 350 亿美元的信贷担保。
法国政府则通过以国家参股公司的形式为濒临破产的银行提供救援。资本主义国家在“救市”政策中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政治控制,进一步加强了资产“国有化”程度。大型垄断集团和财团掌握着国家的巨额资源和财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充当了资本主义加强政治控制的幕后推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控制突出表现在对经济运行的监管和控制上,金融市场的无政府状态成为危机爆发的诱因,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必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消除这一危机的选择。
1.2.3 意识形态宣传
资产阶级利用强大的意识形态工具,转移人们的视线,力图掩盖危机的真正原因,并给那些反映人民大众利益的解决办法的实施设置障碍。美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诋毁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遇到经济危机时惯用的策略。苏东剧变后,在资本主义的强大宣传下,社会主义已经被看做是一种与专制、独裁的法西斯政权等同的国家。因此,不管是资本主义的右翼势力还是极右翼势力,甚至是包括社会民主党在内的中左翼力量都抨击社会主义,企图通过恐吓民众,如果不接受他们的救市措施,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有可能走向专制独裁的法西斯政权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可能。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这样的宣传让人民保持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以及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笃信。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试图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西式民主”制度。西方国家利用“颜色革命”和支持街头政治的行动试图进行和平演变,从而消灭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国家和地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霸主地位。
1.2.4 对外转嫁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自我救援的能力,但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仍然选择通过外部转嫁经济危机的方式化解本国的经济危机,这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惯用手段。2008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就通过危机转嫁的方式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通过继续增发货币,导致美元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推动他国出口导向型企业成本增加以及大量美元进入他国,利用他国本币的再发行的需求拉动型通胀。此外,还通过让他国直接承担外汇资产缩水或者债务内爆的损失来减轻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例如,“两房”有高达 5.4 万亿美元的债务,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最后都由中国买单,美国则是通过美元贬值,使得中国、日本等国购买的大量美国债券的价值大幅缩水,美国国债不再是一种债权,而更像是一种“人质”和“抵押”,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体系将美国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从而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成为危机应对联盟,在经济危机爆发后采取共同的应对策略,美国成功通过这些方式将危机转嫁给他国。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实行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一种间接的危机转嫁方式,其目的就是利用货币工具,实现将国家负债转为战略资产,从而实现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其它国家购买的本国债券则随着美元贬值而大幅缩水,资本存量隐形缩水,危机的对应国也由一国转变为多国。日趋紧密的金融联系和统一的金融市场使得危机转嫁有了更多的可行性空间,而资本主义国家也正是利用其主导地位成功的实现危机转嫁。
在这次危机中,利用货币工具实现危机转嫁成为一种常态,这也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国内消费力不足,出口市场萎缩,外汇储备贬值,大量企业倒闭,经济增长迟缓,经济危机逐渐波及到了世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经历一系列的调整和危机转嫁后,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缓解,各国经济都有复苏回暖的迹象,西方国家经济也正处于由萧条向复苏的转变阶段。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良好, 进出口比率也逐年上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来往越来越紧密, 贸易量持续增长。...
马克思所着《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金融危机本质做出了揭露,并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必然性以及周期性做出了论述。通过对《资本论》做出了解,不仅能够让我国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与本质,同时也能够指导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用有针对性的...
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正在恶化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总危机跌宕起伏。在20世纪末,由于苏联崩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资本主义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二十年过去了,现在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仍然在继续发展,这个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所谓技术革命,按照保罗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中的定义即包括生产工艺的改进、新的改良产品及新服务的引进,表现为总生产函数的上移。不断推出的新技术革命在避免平均利润率下降、刺激投资者生产积极性方面无疑有重要作用。在投入既定条件下,技术变革能够使产...
世界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把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重心的货币政策当作公认的原理加以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和央行,在应对经济衰退时,往往把扩张性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作制定政策的基本范式。我国学术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信任比西方学术界更普遍,货币政策还被...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迅速的蔓延到金融各个领域,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影响到全球其他国家,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以及金融动荡。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以及连锁效应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成因以及经验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第6章三次危机的启示6.1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推手百年来的三次重大经济危机究其根本,最终都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性,从根本上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频发,根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内在缺陷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揭示出引发三次危机的...
近两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发生的那场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又开始不断被人们提起。很多人认为,几十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调控经济运行的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原因,要避免这类危机发生,必须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从港口到贸易到旅游再到金融,只有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迪拜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荒漠小镇,迅速成长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海湾地区的贸易、航运、信息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级的购物天堂,更是展示顶级奢华的旅游胜地。迪拜经济一度被誉为中东石油经济...
题目:化工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与建议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坚定信念,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二、强化安全,确保生产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三、从严控制,积极加强内部管理四、重视科研,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五、灵活机动,不断深化经营管理六、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