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的那一刻,经济危机就与科技进步不断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在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都促进了世界重大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说人类近代史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速经济危机的发生速度,改变着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只有找到协调科技进步与经济危机的规律才能够降低经济危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由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是走出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一种必然现象.资本主义的每一轮经济发展周期都是由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这四个阶段所构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 "不断重复出现周期---工商业繁荣、生产过剩、危机恐慌、经济萧条、逐渐复苏,而复苏并不是长期好转的先兆,而是新的生产过剩和新的危机的先兆."[1]
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这种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生产的过剩,是生产相对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相对于一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过剩,相对于一定市场规模的过剩,相对于保存资本价值和增值资本价值的过剩,或者是相对于一定利润的过剩.
随着货币的出现,把买和卖分裂成两个独立的行为,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带来了商品生产者之间复杂的债务关系.这让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了可能性.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经济危机就有可能变为现实.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下,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根源.生产的社会性导致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但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只属于少数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如果这些商品不能顺利地卖出去,那么资本家也就不能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再生产的过程也将会受阻.只要资本主义的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制度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动力.信用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它本身,但也仅仅是就它本身来说,已经包含着资本本身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危机的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2]
它不断打破了工资收入与消费需求对生产扩张的束缚与限制,并创造出虚假的市场繁荣与大量的虚拟资本,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提供了人为的推动力.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研究经济危机这一课题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均衡论理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了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商品生产的比例失调,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因此,治理经济危机的关键是避免生产的比例发生失调,只有经济体系各部门之间保持平衡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产生.然而在现实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这种平衡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所以由于比例失调而导致的经济危机无时不在.
二是消费不足论.消费不足论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是消费不足所引起的危机,其中比例失调是不重要的,关键原因是人们的消费不足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所以,资本主义存在这一种固有的趋势,即消费品生产能力的扩大快于消费品需求的增长.
三是国家财政危机论.奥康纳提出了国家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国家预算的构成能够左右经济发展的兴衰.在他的理论下危机在经济上的必然性转化成为围绕政府预算各方面博弈的结果.
四是经济成长理论.曼德尔认为,国际资本主义经济一般要经历一次大约 50 年左右的繁荣和停滞周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次长时间的周期繁荣来看,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都是由技术创新所带动和引发的.
五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实质上是获利能力所产生的危机,而这种危机是由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引起利润率下降的必然结果.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危机的影响
1.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科技进步不断加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不可避免的现象.20 世纪 30 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证实这一基本矛盾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进步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从而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需求并没有与生产力同比例的增长,使得相对生产过剩不断加剧.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涨发生后,新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在企业利润上升的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缓慢,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为止,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也从 1980年的 0. 4 上升到 2006 年的 0. 47; 自 1975 年到2005 年,美国最富有的 1% 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了近2 倍,富有的 25% 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长也超过70% ,而其他家庭收入的增长都不足 30% ."[1]生产的迅速扩大,与需求的相对增长缓慢并存,因此,成为经济危机原因之一.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世界缩小为一个地球村.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生产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也越来越强.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得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生产的重复浪费与无政府状态由一国扩展到全世界的范围内,经济危机也因此跨出了国界,成为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3]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的科技进步将人类的计算能力不断的提高,为各种类型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差也越来越大,虚拟资产的过度膨胀,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更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的直接产物.此外,随着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资本获利能力不断降低.资本在虚拟市场中的增殖性也不断增加,大量的产业资本从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物质生产部门转移,虚拟经济正逐步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具体表现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在当今时代,也因为实体经济要素,如资本、劳动、土地等需要通过虚拟经济的形式如证券、股票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联系.虚拟经济中的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2. 科技进步也是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
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但是从当今各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科技进步又降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也是摆脱经济危机的一种重要途径.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更加合理.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流也越来越通畅、便捷和高效.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大为减少,无论是对单个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协调,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各生产环节更为协调,降低了资源浪费.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生产与流通系统可以极大地精减库存,同时又能更加灵敏地应对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管理方式.二十世纪的日本精益制造体系就是良好的证明.这类生产方式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同时也能够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减少商品的积压,从而不像传统的资本主义通过依靠大规模销毁产品和破坏生产力来摆脱经济危机.
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来看,生产盲目性程度大大地降低.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便捷,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统计以及对市场行情的预测水平也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资本主义企业对于整个市场的当前行情以及个别部门生产长期趋势可以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因此,资本主义企业在繁荣时与之前的时间相比,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生产销售计划.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前,可以预先对经济形势做出预判制止生产的过度增长.同样,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能够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对商品生产、流通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将危机持续的时间缩短,尽可能地让经济发展平稳健康,避免经济波动.[4]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固定资本再生产周期物质基础的作用,减缓了经济危机产生的破坏力.科技进步一方面由于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而加快了固定资产的无形磨损,另一方面大型建设项目需要的周期较长,以及机器所具有的耐用性使得固定资本更新的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投资规模,从而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加快了经济复苏的速度.
重大科技创新一方面将实体经济中生产要素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降低已经处于危机中产业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从整个经济来看,又可减轻相对生产过剩而让经济走向复苏.
正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危机中具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因为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相对生产过剩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不可避免的情形,而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减缓了经济危机爆发的破坏程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的预测帮助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从当今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为了摆脱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都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增加各方面投入.面对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世情下,在这样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站在科技的最前沿,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5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4.
[3]马艳。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5) :42.
[4]姚慧琴。 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供求裂变一个新的理论的提出与论证[D]. 西安: 西北大学,2001
世界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把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重心的货币政策当作公认的原理加以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和央行,在应对经济衰退时,往往把扩张性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作制定政策的基本范式。我国学术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信任比西方学术界更普遍,货币政策还被...
一、马克思关于危机的生产过剩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批判地发展了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的思路,强调了有限消费需求所造成的实现困难。他的目的是用危机理论来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提出来的和谐论。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一...
翻开马克思的着作,我们发现他本人并没有对经济危机问题设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而是散见于各种论着中。于是一百多年来,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理解认识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形成了多家派别。如基本矛盾说、比例失调论、消费不足论、利润率下降论,等等。这...
(二)实践挑战1、国家干预主义政策的实施及仍然活跃的危机国家干预主义是指反对自由放任,在经济活动中扩大政府职能,限制私人经济,国家行政力量干预或参与控制社会经济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中。国家干预主义的特点有:政府权能体系迅猛扩张,行政国家取...
一、导论关于经济危机或者经济波动的探讨始终都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①无论是从规模、破坏程度还是从持续的时间等角度而言,都是自1929~1933年西方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而且此次危机至今尚未完全消...
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的那一刻,经济危机就与科技进步不断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在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都促进了世界重大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说人类近代史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危机理论,这些理论往往和创立者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保罗阿特维尔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不同的发展时期同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论,而其中直接与经济危机相关的理论又是与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着作《资本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本论》这部马克思几乎是用了毕生精力倾注全部心血...
马克思在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我们研究世界万物最普遍的方法。经济危机的研究,我们也应当从哲学角度去考虑。一、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经济危机具有波及...
阿特维尔在《60年代的激进政治经济学:一个社会学视角》中曾经指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占据核心的地位①。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却比较分散,大部分散见于其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