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14 共34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培育探究 
【引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引言 
【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衡水市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状况研究
【3.1】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制定 
【3.2】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强化方案的实施 
【第四章】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及结果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及中职教师的定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界定

  中等职业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在学校中,学生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专业课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从而达到“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主体。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以及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技术工人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界定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指已取得教师资格证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一线教学工作或教务、学生等相关管理工作的教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要求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师德、熟悉教学或管理等相关业务工作、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能够根据时代需要培养相应技术人才、教学思路宽阔、普通话标准、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和学生沟通等。

  中职教师分为专业技能岗位教师和管理岗位教师。前者主要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及教研工作以及专业技能实践环节的教学及教研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后者主要从事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例如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等)。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指出:“教师的质量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要超过教育中的其它方面。不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为未来生活的成功做准备的高质量教育”[6].

  中职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播者,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还要组织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操作现场模拟真实的工厂车间、农田等与专业相对应的职场环境,对所学习的专业进行强化拓展,培养学生适应、模仿、实践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过渡。

  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态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试和实践测评考核;定期到行业、企业及其它院校进行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的进修学习;把握市场需求方向,依据行业的时代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良。中职教师的职业作用是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拥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在当今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对初、中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二、教师职业素质及其重要性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某一行业领域的从业者对该行业要求的个人综合素养和相关能力的体现。职业素质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内涵主要指个人道德修养,包括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个人的社会阅历、学识、智商、情商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外延主要指从业者在职场中所应具备的胜任工作的各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对职场的了解和认知度、正确的职场意识和态度、职业所要求的基本业务能力和应对职场的心理活动等方面。影响从业者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工作环境、培训程度以及从业者的身心健康等。

  (二)教师职业素质的含义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个人素养和岗位需要的相关能力的综合表现[7].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同,因此对教师职业素质内容要求并不唯一。我国教师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教育理念认知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教研的能力、教学教法的水平、部门管理的能力、人文修养程度及沟通艺术等。

  (三)教师职业素质对于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教师的持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每一名中职教师都应当对学生给予无私的关爱,同时还要具有对当今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与时俱进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多元化的知识架构等。

  1、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市场规律,变化的市场需求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应当有时代性和方向性。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传播文明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精神财富的获得,包括了文学、美学、伦理学、德育、自然科学等,在这些内容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上层建筑,同时也涵盖了数学、物理、语言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意识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矫正和行为习惯的规范。三种体现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教师职业素质培训的终端效果正是体现在教师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8].

  2、教师职业素质高低影响到中职学生的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教育,其教育终极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量多质优”的现代化技能人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是人才打基础的关键期,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特色,为学生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保证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按照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接受理论实践的各项教学环节,逐步提升自身人格修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中职教师是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者,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教师拥有热爱教育和学生的事业心、改革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多元化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管理、教学教研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保证在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项环节中带给学生优质的教学内容,正所谓“高水平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学生”.

  3、教师职业素质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科学健康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专有名词,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 +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定义为既获得相关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又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中等职业教育一线教学或管理工作的人员。被定义为“双师型”的教师能够同时胜任理论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技能教学环节。由于职业教育拥有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并举并重的特殊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已然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指标之一[9].

  2012 年,衡水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专任教职工 1986 人(含基础课教师 770 人,专业课教师 1039 人,实习指导教师 177 人),其中“双师型”教师 578 人,所占比例为29%[10].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子内容。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讲,“双师型”教师更能够符合当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双师型”教师除了应当具备普通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之外,还应当具备宽厚的行业及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发展分析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对教育培养目标以及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和专业开发和改造能力的培养等。此外,“双师型”教师要比“单师型”教师更加具备市场适应力和创新力,即要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技术快速更新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求,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善于指导学生开展发明创新活动的能力。

  新时代下的市场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技能从事理论课堂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指导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中职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却不注重“双师型”教师入职后的职业素质提升,教师队伍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指导,重视学历提高,轻视能力培养,以致昔日的“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变化明显的今天显得力不从心。加强“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是稳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确保“双师型”教师拥有较高的“含金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教师德育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