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山东省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06 共172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对策建议
  
  针对文章第五章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山东省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政策建议,继而对影响物流发展的其他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6.1 协调海关与财政支持并举,迅速增加海关监管运输车辆
  
  通过前文对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现状的描述及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山东省现有的公路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山东省国际物流的发展需求,但是与国际物流相配套的专用载货车辆的数目不足则制约了山东省国际物流的发展。
  
  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看,这个结果的出现与山东省海关系统对从事国际物流运输的海关监管集装箱运输车辆的管理模式有直接关联。
  
  建议省政府和海关系统积极协商,争取降低海关监管车辆的准入门槛,简化山东省海关监管运输车辆的审核程序与收费,使得更多的社会运输车辆能够进入国际物流运输领域。
  
  山东省本身应该出台对从事国际物流运输车辆的财政支持政策,如各类规费的减免,对从事国际物流运输车辆实施补贴等措施,大力补足这个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最大的物流短板,快速形成山东省对外贸易的相对优势。
  
  6.2 以增加集装箱吞吐量为目的统筹沿海港口建设
  
  目前山东省的港口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基本上可以满足现在山东省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但各地依然在不断地兴建新港,扩大港口吞吐能力,这不但浪费了资金,对国际贸易的实际促进作用也不大。
  
  建议山东省出台指导性政策措施,减少各地市新港建设及盲目对港口吞吐能力的扩容,应该把资金集中运用到原有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上。集中改善集港条件,堆场容量及信息化、无人化堆场建设,快速吊装吊运设施等,充分发挥资金的集约效应。
  
  6.3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化建设,优化省域信息技术发展环境
  
  从实证结果看,山东省信息技术的建设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建设依然有着广阔地发展空间。
  
  山东省应该从优化省域信息技术环境入手,加快省内国际物流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与国际信息的全面联通;推进海关、商检、金融、交通、税收等物流外部环境的完全信息化;通过对物流企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实现物流设施的信息化,建设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分拣、装卸、存取系统,打造智能仓库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6.4 政府政策方面
  
  应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为依托背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规范的国际物流体制;形成国际国内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间良好的对接机制;加强省内各相关产业部门之间的融合和运作发展;海运、海港、空港、铁路、货代、船代、银行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协调推进。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国际物流企业的政策扶持,实施退税、补贴等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制度,为国际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及社会政策环境。
  
  6.5 物流企业内部建设方面
  
  针对山东省国际物流企业的重复作业率过高、缺乏科学化运营管理模式的现象,建议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银行部门提供低息贷款,由山东省国际物流协会带头,团结全行业物流企业合作,参考南方省份已有的样板,共同开发一款自主整合省内所有物流信息的软件,实现省内国际物流的科学统一管理。
  
  针对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物流企业应创新性的采用各种手段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国际物流代理服务,增加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配备更多标准化基础运输车辆,为企业提供一整套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代理一站式解决服务模式。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有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国际物流企业应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型,顺应国际物流一体化的内在发展要求。建设适度规模的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易商之间形成良好合作模式,满足国际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需求。
  
  6.6 人才培养方面
  
  重视对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国内高校及物流企业都应制定严密的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切实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高校的研究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教学,培养一批兼具科研与实践能力的物流技术型专业人才。
  
  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与国际高水平物流科研机构或者物流企业形成有效的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引进物流业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与国外合作办学,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教学及管理经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