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中俄产能合作的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17 共316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中俄产能合作的背景

  2.1 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

  2014 年 12 月 14 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哈萨克斯坦,在同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时提到了中哈可深化产能合作的倡议引起了哈总统的高度兴趣。会谈的原本套路是,哈方向中方介绍他们在推进的"光明之路"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改善本国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李总理立马意识到中哈存在利益契合点,当即提出在"光明之路"上深化产能合作的建议,将中国的富余产能同哈方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实现对接,得到哈方总统的高度赞同。次日,两国总理进一步磋商产能合作,并初步达成了 180 亿美元的"天价早餐"大单。如今,中哈产能合作计划在迅速进展,2015 年 3 月 27 日下午,两国总理在北京又见证双方签署了涵盖多领域,金额达 236 亿美元的产能合作文件[15].在继中哈产能合作计划之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硕果累累,在国际范围内有效推进,2015 年 5 月 19 日,李克强总理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谈,达成价值 270 亿元的 35 项合作协议,中巴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在出访拉美期间李克强总理还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 新模式",即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方式,围绕中拉合作项目,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16].2015 年 6 月 29 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也提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指出中欧可围绕装备制造在第三方合作上突破,双方还决定要建立新的互联互通平台。近期,中非致力推动双方关系全面转型升级,中非产能合作的机遇也被广泛认知,非洲国家通过承接中国产能转移推动工业化进程,中方也为优质产能过剩找到出口,通过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可以说,李总理提出的产能合作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许多合作项目已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2.2 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原则。

  为了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有序进行,2015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指导产能合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原则,第一,义利并举。

  要考虑目标国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另外,在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保证生态平衡,生态良好,要以长远利益为目标,不能只看眼前,拒绝掠夺式的开发。第二,合作共赢。合作除了要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还要追求互利,中国除了得到自己的利益外,还应该切实的帮到目标国,完善他们的基础设施,扩大就业。第三,开放包容。目前,我国产能合作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发展中的国家,在合作的过程中,坚持平等,不区别待遇,合作过程完全透明,不搞恶性竞争。第四,市场运作。鉴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任何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生存,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适者生存,因此企业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实现主体地位的价值,当然,政府在国际合作过程也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透过这些原则,可以看到在中国产能参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不靠蛮力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而是依靠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及丰富的经验,接受国际市场的选择,通过政府引导,双边谈判,寻求利益契合点,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开展合作。

  2.3 中俄产能合作的背景。

  2.3.1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2014 年,***首次阐述了"新常态",即现在及将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该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广泛议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17],首先,经济增长速度处于换挡期,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及制造业处理过剩产能,使投资受到很多制约,而且,经济形势不景气及收入分配不合理制度制约着消费增长,另外,受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出口需求大大降低,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这样,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受到约束,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2014 年中国 GDP 增长率为 7.4%,2015 年经济增速 6.9%,中国经济增长已告别了 8%的快速增长时期,正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其次,经济结构处于调整阵痛期。中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尤其重工业得到发展快速,但是这种发展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除此,中国制造发展迅速,但是这建立在之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基础上的,制造业缺乏独创品牌,附加值极低。目前,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红利的逐渐丧失,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加强,发展生态工业的要求,我国面临结构调整的任务,但由于当前产业结构长期固化存在,在这个阶段进行结构调整是痛苦的。

  最后,中国正在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影响。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缓解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采取了刺激计划和政策,虽然当时对减轻金融危机影响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使投资和信贷扩张,这些资金流向本来就产能过剩的行业,更加重了产能过剩、利用率不高、效益低的问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失衡、内需增长缓慢、外需增长乏力、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潜力,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突破口是当前发展面临的任务[18].而积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将优势产能转移出去,创造经济效益,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可以说,产能合作是为适应中国当前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思路,是经济新常态推动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步伐。

  2.3.2 俄罗斯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迅速上升,俄罗斯意识到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经济发展重点,更加关注亚太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目前俄罗斯已参加诸如 APEC 会议、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会议等涉及亚太政治、军事、经济层面的国际组织一方面促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亚太战略。俄罗斯重视与亚太地区的合作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俄罗斯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与亚太地区毗邻的优势来进行合作。其次,与亚太国家的合作有助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发展,长期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一直处于落后状况,而俄罗斯要实现大国梦需均衡东西部发展,俄远东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可利用与亚太地区存在强大的供需互补优势加强合作,推动远东的发展。再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多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能源上,大幅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金融方面,拒绝向俄罗斯企业贷款,长期依靠从欧盟国家借款的俄罗斯企业资金链的安全一时难以保障,俄罗斯与欧美关系陷入低谷,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进,国际油价的下跌,俄罗斯国内资本外逃、卢布贬值、通胀严重,经济陷入困境,俄加紧推进亚太战略,减轻与欧美关系紧张带来的损失[19].

  在俄罗斯推进亚太战略中,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发展双方互促互利,人流交流深入人心。在政治方面,2015 年,两国共同举办了反法西斯抗战胜利 70 周年,***出席了俄罗斯的"5?9"庆典活动,普京出席了中国的"9?3"纪念活动。在经济方面,旷日持久的天然气东线供销谈判完成并签署合同,在李总理访俄期间以及中俄总理会晤期间,双方还签订了涉及金融、能源等多方面的 40 多项合同。另外,2015 年 5 月份,两国元首还签署发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联合声明,为推动丝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合作共同努力。在人文交流方面,2014 年、2015 年中俄两国分别在圣彼得堡和北京举办了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来加强两国青年间的交流,鼓励游学访问,了解双方的历史文化,两国政府及旅游当局还鼓励中俄边境居民出境旅游,感受异国风光,相互了解彼此的民俗文化。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俄罗斯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加紧"向东看"战略落实的背景下,中俄合作面临重大机遇,机不再失,失不再来,两国应抓紧机遇,寻找利益契合点,深化合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