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吉林省农产物外贸出口的问题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4 共654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的问题成因分析
  
  4.1 市场因素
  
  4.1.1 价格因素
  
  农产品外贸出口,打入外国市场,价格是及其敏感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在同等质量条件下,较低的价格能够很快的进入市场,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快速占领市场。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基本上都是属于依靠大量劳动来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但是生产分散、单一科技化机械化水平低,所以其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相对较低。同等条件下,因为吉林省的人口众多,可耕面积相对较少,吉林省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几百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过少,生产过于分散,规模小,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导致农业科技得不了应用和迅速推广普及,机械化水平也比较多,专业化程度不够,这些都导致了吉林省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相对较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吉林省的农产品外贸不占用价格优势。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吉林省的玉米大豆和水稻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价格不仅仅远远高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而且高于同期国际平均价格。在国内的市场上,吉林省是玉米和大豆产出大省,具有价格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其价格优势不明显甚至成为短板,所以,价格因素是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方面。
  
  4.1.2 质量因素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概念的推广并被人民所广泛认同,世界人民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所以,人们更加愿意花更多的价钱去购买质量过硬的产品。当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竞争中,质量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质量好的产品往往具备极高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占据相当多的市场份额。
  
  但是,吉林省的外贸农产品基本上还是由分散的小农进行种植,规模小,生产分散导致各个种植户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不一。而且,吉林省的农户长期靠天吃饭,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绿色生产、生态健康没有丝毫的概念。政府虽然制定了相关农产品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实施部门,具体执行力不够,有一些指标还不能够进行实际运用,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也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
  
  因此,吉林省的大量出口农产品质量不一,没有生产标准也没有市场监管而在市场上进行流通。
  
  现在,吉林省的农业生产环境形式十分严峻,各种土地污染、水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近些年来,吉林省的各种石油化工企业发生各种事故,造成大量的有毒物质流入河流和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对水源地和大气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河流受到污染不能作为灌溉水源对农田进行灌溉;大气污染造成了大量的粉尘飘落在农田上空,粘在农田农产品上。还有一些农民为了盲目的追求产量,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了农产品上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残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影响了农产品外贸出口。
  
  4.1.3 品牌因素
  
  品牌从一定意义上市产品质量和形象的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定位。优质良好的产品一般都具备良好的品牌,为大众所熟知,向消费者承诺了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同时,好的产品品牌也是一个标签,是把自己和其他产品进行区分的标准。所以,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品牌能够提高农产品外贸出口额,提升农产品外贸出口水平。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概念的推广并被人民所广泛认同,世界人民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而品牌是一个产品质量和形象的表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吉林省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了品牌的建设,农产品类的商标注册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在国内农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但是,吉林省的外贸农产品基本上还是由分散的小农进行种植,规模小,生产分散导致各个种植户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不一。而且,吉林省的农户长期靠天吃饭,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所以对于品牌的建立、宣传、保护力度不够,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多而杂,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现在,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大多都是贴牌生产,被国外的企业购买而贴牌酒能够卖出比成本高几倍的价格,只有“德大”和“皓月”两个品牌还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拿人参为例,众所周知吉林省的人参举世闻名,其中药价值和营养成分远远高于韩国的高丽参,但是吉林省人参企业一直不重视品牌建设,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竞争力不强,所占市场份额少。
  
  吉林省大多数农产品外贸企业都是走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注重品牌建立,价格保护,质量保证等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些企业大都是和农户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农产品供应都是以单一的零散收购为主,其数量、质量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单纯靠低价格,打价格战来进行市场竞争与占有。这样就导致了各个农产品外贸企业的价格压低,引起恶性竞争,使得贸易外部环境不好,也不能突破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的贸易壁垒,更加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外贸企业都是“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对农户进行标准化收购和价格保障,有稳定且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农产品,同时重视品牌建设、维护和宣传,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吉林省的农产品外贸企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其国际竞争力不足。
  
  4.1.4 出口结构
  
  在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种类中,玉米和鸡肉类的农产品及其加工类产品所占的比重过大,几乎接近了百分之八十,而其他的农产品出口量过少。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严重依赖于玉米及其相关的制成品,导致不可预期的风险加大,也严重影响了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总额的稳定。一旦国家关于玉米类农产品的出口政策有所调整,或者国外对于吉林省的玉米类的产品进口有所限制,那么吉林省的农产品外贸则会受到重大影响,导致吉林省的农产品外贸总额减少。单一的农产品外贸出口也抑制了其他农产品的发展,导致过分发展玉米类的农业发展,而其他种类的农业发展水平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不利于整个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吉林省农产品外贸的发展。
  
  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还是初级农产品或者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的初级加工品,而深加工的农产品较少。众所周知,深加工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远远高于初级加工品,而且其利润和经济效益也是如此。从初级加工品和深加工品所占农产品加工比重来看,前者所占超过了五分之四,后者还不到五分之一,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过少,因此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比例还是极不协调。
  
  4.2 外贸主体因素
  
  4.2.1 农产品出口企业主体资金匮乏
  
  吉林省农产品外贸企业大都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资金匮乏,受各种条件影响,其资金贷款不足,导致企业资金不足,难以发展壮大。而企业的资金不足,导致企业难以进行农业投入,难以进行科学技术应用与推广,导致其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且受农产品季节性的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资金主要运用于农产品的收购环节,这段时间因为要去各个地方到农户手中收取农产品,所以导致这段时间企业的资金缺口大,流动资金少,有些农产品的收购难以进行。吉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多,但限于本省农产品外贸企业资金不足,吉林省农户只能把农产品卖给外省的收购企业,造成了农产品的大量外流,进而影响农产品出口。
  
  而对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加工企业而言,资金匮乏导致企业难以进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其加工机械也不能进行更新换代,进而影响了农产品加工质量与数量。大多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科技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其农产品收购、科技开发等后期也难以开展,导致企业项目进行十分困难,加上科技应用于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也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很多农产品外贸信用不够,难以接受到银行贷款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吉林省农产品外贸企业的资金匮乏、难以为继,进而影响了吉林省农产品外贸企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4.2.2 农产品种植主体科学素质低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营体制还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重经济体制。农村土地虽然在不改变耕地用途的前提条件下,允许了土地流转,但是家庭还是目前农村经营的主体。特别是在吉林省,经济水平不够、市场不够大、人民的思想不够开放,所以实际上还是以家庭为主来组织从事农业生产。这就造成了吉林省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分布广泛,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有组织形式的少,基本上是以单个的家庭来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缺乏足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难以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而且吉林省农民的组织形式落后,大多数农村合作社只具其名,没有产生实际价值与作用。而且,吉林省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机构严重不足。这些众多的因素都导致吉林省的农产品不能与国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相竞争。
  
  吉林省从事外贸农产品生产的经营主体的科学文化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对于当前先进的农业科技无法掌握,也不能按照现代市场的要求来组织生产。当前吉林省的农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就是单纯的依靠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来带动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其他国家大多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依靠高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资本投入带来规模化和机械化的产出,所以在国外从事农产业的经营主体相对较少,但是因为采用先进科技而导致其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特别高。而且,吉林省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国内虽然处于前列,但是其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地区。吉林省的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为中老年,大量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中老年年纪大精力不足而且思想僵化,不能吸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其人均产量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地区,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没有竞争优势。
  
  4.3 现代农业基础投入因素
  
  4.3.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根据表 4-1 所示,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的境地,全省各个地区的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农村用电、有效灌溉面积、配套机电井、化肥使用量均不足。由于各级政府对于农产品外贸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不够,导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外贸的需要。一方面,吉林省现存的农业基础设施因为使用年限长,改造升级不够而陈旧老化,而且相对一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部配套,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天气变化而且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具体来看,吉林省的中部和西部是降水较少的地区,需要面对少雨干旱的局面,但是吉林省的中西部的灌溉设施明显不全,不能满足抗旱的要求、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灌溉需要;而东部处于山区,降水丰富、需要应对洪水等突发状况,兴建的水库和水坝也不完善,很多水库都年久失修,对于村庄农田的影响特别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吉林省政府的农产品外贸投入不够,总量小、过于分散,而且中间环节较多,导致直接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不够。因此,农田的基础设施经常得不到维修与维护,更谈不上兴建了,基础设施的老化导致农产品的生产不够稳定,各种科学技术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造成了农产品外贸的数量和质量不够稳定。
  
  4.3.2 各项现代农业要素投入不足
  
  这十几年来,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外贸的发展,加大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合作,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创汇,并且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供各方及时把握政府信息。2012 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2501 万千瓦,同比增长 12.1%,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32.5 万台、机电井 18.3万眼、农用排灌机械 76.45 万台,同比分别增长 15.6%、13.7%和 3.5%.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 182.34 万公顷和126.46 万公顷,比上年分别提高 0.8%和 1.9%.然而对比外省经验,吉林省在各项现代农业要素投入方面仍然不足。但是,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增长率不高,各类农业机械仍然较少,特别是大型拖拉机和排灌机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建设不够,不能满足吉林省农业灌溉的需要。吉林省的机器耕种面积和机械播种面积仅为全省的总体耕地面积的一般,而且绝大多数的耕地仍然没有使用现代机械和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大量的人力耕种农产品不利于了吉林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也间接导致了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的不足。
  
  吉林长期处于东北偏远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是近些年来菜发展重视起来的,各级政府的各项农产品外贸政策还在制定和商榷中,对农产品外贸出口的投入不足,而且政府把重点放在了吸引外资而不是农产品出口上,所以对吉林省的农产品外贸出口力度不足,各个农业支持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发挥为农业服务的作用。在各项农业支出措施中,因为对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不明确和没有经验,很多在规则允许范围内促进农产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还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的力度不够。对农产品的补贴投入不够,而且方式还是以间接的种子、机械补贴为主,直接补贴的较少,而且补贴的范围不明确,没有重点,对农民种植外贸农产品的激励作用不明显,造成不仅是农民没有资金进行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连企业也没有资金进行科技的引进和机械的更新换代。
  
  4.4 外部因素
  
  4.4.1 国际市场影响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给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中国承诺开发农产品市场和降低关税和各项补贴,导致大量的国外农产品流入中国,不仅仅参与了吉林省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而且打入了吉林省市场抢占了一部分吉林省市场。吉林省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却因为缺乏附件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而被国外国家和地区设置各种贸易壁垒,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或者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流动时间。吉林省作为一个发展农产品外贸十几年的省份,对于国家贸易组织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够了解,所以屡屡遭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没有在规则允许之内扞卫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经济收益。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就是让吉林省的农产品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遭受更大的市场竞争,加速了优胜劣汰的速度。
  
  4.4.2 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
  
  近些年来,关税大幅度降低,传统的保护贸易措施如关税壁垒逐渐淡化,非关税贸易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以一种“绿色壁垒”
  
  的新姿态对出口国又造成了新的威胁,这是一种较为严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绿色壁垒的保护下,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即所谓的“绿色生产”.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执行《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农产品达到工 ISO9000 系列标准体系,同时要求使用绿色环境标志,采用绿色包装,实施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
  
  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这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将会愈来愈多。
  
  由于吉林省经济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一些农业出口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出口商品在安全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仍然占次要地位。随着全球对产品质量水平和档次要求的不断提高,吉林省农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相应提高。在出口方面遇到的技术性壁垒越来越多,这已严重影响到吉林省的农业对外贸易发展。
  
  4.4.3 地缘政治影响
  
  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态势来看,自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随着危机的传导与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整体的下滑。这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而言,外部市场环境恶化,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虽然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但根本问题还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投资、消费两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由于欧洲、亚洲是吉林省的主要贸易市场,所以欧洲、亚洲经济增长复苏的乏力将会继续影响到吉林省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意识、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对外发展战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合作的推进较为缓慢。同时,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环境也对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朝鲜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常常爆发出敏感的政治问题冲突,由此便会影响到双边的经贸关系发展。可以说,朝鲜半岛的危险局势,对于中国,尤其是东北部地区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军事领域的冲突,必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没有和平的环境作为保障,经济发展无从谈起,所以周边环境的安定与否,是吉林省对外经贸发展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