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5 年间,中国货物进出总额从 206 亿美元(1978 年)上升到了 41 600 多亿美元(2013 年),增长了 201 倍,世界货物贸易的排名从 32 位上升到第 1 位。但伟大成就的背后也伴生了诸多严重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态问题。出口产品数量虽多但结构不合理,出口产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出口企业过度依赖国外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等等。这种粗放型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做出调整。
一、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理论综述
目前学界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范畴的界定、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以及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等几个方面。
(一)关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范畴的界定
李翀等学者(2012)提出,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它包括对内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两个方面。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外部经济的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对外金融和直接投资的发展方式。其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双向式对外贸易、国际投资、技术引进和出口、人才的流入和流出等方面(王中保,2010)。贾根良(2010)认为,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一国通过创造各种制度安排,扶植、保护和创造本国高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步从“出口低端产品并进口高端产品”向“出口高端产品并进口低端产品”转变。
(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关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学界一般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使得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倡导储蓄,量入为出,同时加大出口力度并促进制造业回归,支持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商务部课题组,2012)。欧美等经济体增长惨淡,企业销售市场萎缩,失业率上升等引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对我国反倾销、技术性壁垒、标准性及绿色贸易保护手段更加频繁出现(王放,2009)。发达国家企图通过主导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规则,包括约束性的减排义务、边境碳税等手段,在未来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领域占据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同时制约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权利。我国可能面临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枷锁,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将会受到制约(商务部课题组,2010)。
关于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简新华、李延东(2011)等指出,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方式,以数量扩张、外延扩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依靠廉价劳力、较少的环境成本、超低价格和增大规模取胜。李翀(2011)认为,虽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名义上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但实质上中国还处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在土地使用上给予过多的优惠,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三)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模式和路径
关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学界观点有些不同。一些学者提出,只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就不应该发生变化。也有学者认为,应改变传统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的动力由国外转移到国内,建立以内需为主导、外需出口为辅的经济发展战略。刘国光(2010)等提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不能继续走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但是单纯的封闭式进口替代战略也不可取,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坚持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相协调的道路。程恩富(2009)提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低损耗、高效益;双向互动,自主创新”的“精益型”对外开放模式,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简新华和张皓(2007)从具体细化角度说明转变的目标: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市场多元化、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科技兴贸、以质取胜、产业结构合理、附加值大、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二、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强调出口导向,贸易顺差过大
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鼓励出口。如图 1 所示,在这方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以出口为导向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在一段时期内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但这种低水平的数量扩张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击败了竞争对手,占领了低端市场,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巨额贸易顺差也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图1】
(二)高新技术出口自主知识产权严重缺乏
如果仅从数据上看,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貌似已经进入技术领先的强国之列,但实则不然,有诸多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如图 2 所示,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多集中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业,占 70%左右,电子技术产品位列第二,但也不过 17%以内,其余总计占不足 15%。这说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水平发展极不均衡,存在结构性失调。而排名前两位的出口产业又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独立知识产权。能够代表大国技术发展水平和地位的航空航天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水平有限,出口能力薄弱。二是出口企业结构类型严重失衡。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中外合资企业次之。2002 年外商独资企业占 55.4%,2006 年达到峰值68.6%,2012 年回落为 60.7%。同 年 度 中 外合资 企业 约 占16.8%,国有企业仅为 5.7%。【图2】
(三)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
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与飞速发展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特征。如表 1 所示,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口比重虽然有所增加,出口比重却在不断降低,而且服务贸易逆差也在逐年增大,2012 年甚至高达 897 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贸易比重为 9.3%(2012 年),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表1】
(四)区域间外贸发展水平严重失衡
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也可以表明其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如图 3 所示,我国目前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域之间外贸依存度差异巨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2004—2007 年外贸依存度均超过 95%以上。2012 年我国平均外贸依存度为 50.1%,中部与西部地区分别仅为 10.06%和 11.91%。东北地区一些年份能接近 20%左右,但始终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中西部地区本质上仍属于内向型经济结构,参与国际分工较少,外贸发展水平很低,进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基本没有太多体现。
但东部地区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受到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该地区外贸依存度降到了 10 年内最低点 67.43%,与峰值的2006 年相比,降幅超过了 30%,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图3】
三、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分析
(一)合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中对出口导向的过度追求,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使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协调发展。扩大进口规模,有利于逐步消减巨额贸易顺差,平衡国际收支。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引进,能够不断优化进口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人民生活必需品的进口,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缓解通胀压力。
合理利用“两种资源”的同时,更要充分开发“两个市场”,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投资设厂,我国只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却被转嫁了大量的贸易摩擦和环境污染,改变这种局面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鼓励中国企业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全球产业布局。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网络服务,为企业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和安全保障。
(二)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最核心的要求,应该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自主品牌的掌握。政府要在高科技战略性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增加研发投入,建立自主品牌,严格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提高企业对新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造的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利用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完善外资企业技术人员扩散机制、知识扩散机制及地区扩散机制,提升外资利用效率。
(三)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服务业产值占 GDP 比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始终受制于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予以重点突破。政府要出台政策,对服务产品出口进行全方位支持:加大出口信贷额度,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加强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等。改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旅游业,发挥其产业带动效力和辐射效应。
(四)构筑国内“雁行模式”,促进区域间对外贸易协调发展
“雁行模式”在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目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与当时东亚发展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适当进行借鉴。如果把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设为“领头雁”,中部和东北地区作为“雁身”,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雁尾”,就可以大致构造出中国区域间发展的“雁行模式”。对东部地区应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加快其“走出去”的步伐。
中部与东北地区可以发展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加强深加工贸易的发展;西部地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并最终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翀.战略抉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转型[J].学术月刊,2012,(1).
[2]王中保.科学发展需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J].甘肃理论学刊,2010,(10).
[3]贾根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呼唤经济发展战略的变革[J].经济纵横,2010,(9).
[4]商务部课题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2012,(6).
[5]王放.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出口企业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6]商务部课题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抉择[J].国际贸易,2010,(1).
[7]简新华,李延东.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困难和途径[J].学术月刊,20
第3章美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及特征。3.1美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及动因。3.1.1美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因互联网技术起源于美国,所以美国的互联网经济也是发展的最早又是最快的。随着20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洛杉矶分校的一些研究人员成功的将数据通过...
摘要电子商务的触角已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国际贸易领域,孕育出崭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它以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为基石,填平了国家之间的贸易鸿沟,将物理上分散的各国市场,整合成为虚拟化的统一的全球市...
一、引言中共十八大以来,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以往资源环境高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当一个国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峰值之后,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发展服务业来拉动,而服务业拉...
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发展对外贸易,增强本国在国际角逐中的竞争力、使对外贸易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经济,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深刻...
第4章促进长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当前,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长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针对危机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长春市自身发展的障碍和局限,我们应立足于实际,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长春市...
4.2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成效对新疆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发展的贡献度,本文选择2001-2013年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研究。4.2.1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的处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但本文主要研...
根据研究,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存在而且日益紧密。但时至今日,单向影响更为明显,即产业结构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明显,而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还是受自身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要想改善出口贸易...
近代东北对外贸易一般指的是近代以来东北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活动,即进出口贸易。营口开埠后,近代东北对外贸易进入一个新阶段,既与近代东北社会的结构转变有密切关系,又深受外来势力此消彼长的影响。...
第6章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6.1打造立体化营销,拓宽文化输出渠道目前我国正逐步减少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向海外拓宽并稳定营销渠道,化解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困境。国际文化贸易发达国家在对外文化贸易当中擅长应用整合营销,美国经济学者...
第5章对美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评价5.1积极效应。5.1.1创造了新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美国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并长期开始进行扩张,这是美国经济经过150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新的现象。为此,美国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