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主要是对英国和美国方面的文学的探讨,英国文学历史久远抄,文化底蕴深,美国文学起步晚,却发展速度巨大,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英美文学论文,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两国之间的文学差异有所帮助。
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一篇:英美文学作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当前社会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同时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直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利用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让学生们意识到在语言交际上的文化差异,同时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以及英语中的丰富思想,其中利用优美的英语文字描述出来的情感,都能够应用到英语课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关键词:英美文学; 初中英语; 渗透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其中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同时为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初中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为了升学的目标而学习英语,更重要的便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培养的英语语言素养,让学生能够具备使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利用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言,开拓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1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1 英语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便是以"教"为主,让学生对英语单词及语法死记硬背,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低下,教学方式的单一,在英语教学中以考试为目标,没有让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全面发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这样便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从开始学习英语便让学生接触这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的心理,并且觉得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这也会大大的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1.2 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课本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课本中的内容理论过于重视,而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内容过于脱离现实,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所涉及的知识让学生很难去掌握,进而造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无论哪个学科,教师都非常注重题海教学,指望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知识的掌握,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会给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将知识点教完后便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任务,然而学生却完全没有对知识理解透彻,同时初中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做题,形成哑巴英语。
2 英美文学渗透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中中外文学是有思想与欣赏价值的共通性的,并且学生对于故事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也有学习过《威尼斯的商人》。所以想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需要了解其语言的国家文化以及起源,并且我们在学习汉语时,就会感觉学习的非常轻松,那是应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了解所处的文化,所以学习起来得心应手,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在学习英语时,先从英语的文化开始学习,教师给学生讲解英美文学,让学生去了解,同时将英美文学融入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成为英语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活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中挖掘学生的英语潜能,并且能够改善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3 初中英语渗透英美文学的策略
艺术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英美文学也是,所以在英美文学中即包含了现实生活,又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当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了英美文学作品后,不仅能够感受到我们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风土人情,还能够被英语的魅力所吸引,让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单词储备量的匮乏,让学生直观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一定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
3.1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却不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来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而且有些英美文学作品有标注适合哪个年级以及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阅读,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英美文学作品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3.2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自主的搜索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同时大胆的让学生对作者创作的历程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 批判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思考
英美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深层认知,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带着批判性去阅读思考。在初中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下,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素养。
4 结束语
将英美文学作品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还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只有加强英美文学对英语教学的渗透,才能够丰富现代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而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的去了解英语。
参考文献
[1] 谢聪。浅尝英美文学片段阅读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对一节英语课外阅读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学生英语,2017(42):68-68.
[2] 杨晨。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渗透[J].读与写(中旬),2016,13(12):155. DOI:10.3969/j.issn.1672-1578.2016.12.181.
[3] 康乐。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6,38(2):253-254. DOI:10.3969/j.issn.1671-1602.2016.02.193.
[4] 吕旸。浅论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7):85. DOI:10.3969/j.issn.1673-2162(d)。2016.07.075.
文献来源:鲁翀。英美文学作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20(12):229.
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二篇: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摘要:在进行英美作品研读时我们发现中国人的形象曾多次出现,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形象却有所不同,其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联。十九世纪英美文学作品中基本覆盖了对中国的政治、民族性格、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描写,但多半是以扭曲的形象出现,当前我们对这一情形进行研究时找到其不合理性是必然的,但从中获得重要启示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揭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不合理现象,并通过辩证的分析,为未来在国际文化中的真正中国形象的宣传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英美; 中国形象; 文学作品;
自20世纪开篇,西方文学作者不断探寻着中国的形象,在对众多作品进行了解后我们知道,他们笔下所写并非真实的中国。多数的作家以自身所处国家作为起点,以自身文化背景作为基点,认为自己短时间内考察所认识到的片面的中国形象即可以概括整个中国[1].每个作家所到的地区不同,返回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出的中国形象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西方国家也逐步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这点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就可以看到。
1 中国形象在英国眼中的变迁
英国文学作品最早描绘中国形象可追根溯源到十四世纪中期,至今已长达七个世纪。英国的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主要分为正面和反面,这二者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颠覆。当然,中国形象的正面、反面与否,与学者写作时对中国的固有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也与英国文化中的自我对立有直接联系,中国的形象是他们自我反思和品评的一部分,并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单纯批判中国形象,这当然也是英国文化的一种体现。
《曼德维尔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首部对中国形象有所描述的文学作品,发表于十四世纪中期,内容主要为主角曼德维尔对中国的美好进行了夸张的描述,将中国形容成了天堂,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君王仁慈、国家繁荣。这部书的出现为欧洲对中国的崇拜打下了基础。
著名的英国地理学家查德·哈克卢特在1599年时权威发布了《航海全书》,内含对中国所属疆域、边防管理措施、税收制度、政治管理办法、农业状况等全方位的叙述。其中对我国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2],简单的叙述了我国三大宗教。将我国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孩子教育的培养理念引入英国,一时间引起了轰动。
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展开,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物品在十七世纪时,开始通过海运流入英国皇室,英国的建筑也开始仿照中国,自此刮起一阵"中国风",文人们更是对中国有了一定的向往。一时间出现了很多颇具代表性的文章,如马可·波罗《游记》、波顿《忧郁的解剖》等等。
《世界公民》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哥尔斯密斯在十八世纪发表的,表达了对中国完善法制和道德准则的欣赏,认为中国的学术气息浓厚。通过对中国的寓言、故事、哲理等的应用来讽刺当时的英国社会风气[3],旨在促进社会变革,当然该作品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同一时期的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纺织机、冶铁技术的出现使英国的手工业作坊生产模式直接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模式,国力和经济水平直线提升,野心和欲望也在不断膨胀,英国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唾弃。从出使中国的马夏尔尼归国后所发布的《英使见乾隆纪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形容中国为"傲慢野蛮、愚昧腐败",严肃的批判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十九世纪中期,英、法、德、日、俄等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英国开始了对外侵略和扩张。而此时的中国受到闭关锁国的影响综合国力已大不如前,面对鸦片战争中国已束手无策,而后欧洲列强的不断打击也使中国陷入了困境。中国的形象在英国人眼中逐步跌落至未被驯服的"蛮族",大力向中国贩卖鸦片,蚕食中国国民的身体和经济储备,以军事力量对中国进行镇压,文学作家更是在作品中开始了对中国的嘲讽。
2 英国文学家毛姆眼中的中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曾因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专程于1920年到达中国进行游历,其发表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长篇小说《彩巾》都颇具代表性[4].分析毛姆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提出了自身对中国形象的独特见解,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古典气息,华美且不做作,中国的自然风光如诗般宁静,如画般精妙。但仍抵挡不了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停滞和衰落的现实。毛姆从客观角度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进行了阐述,深入的解析了"中国观",体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英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普遍认知。
3 近代中国形象在美国眼中的变迁
受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美国眼中的中国形象与英国较为相似。从马可·波罗到中国进行游历后发表《游记》开始,欧洲各国便对中国产生了敬仰和向往。到了十七世纪,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传教士的引领下欧洲各国开始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体系。众所周知,美国与英国有着不可忽视的血缘关系,在政治体系上美国大多借鉴英国,而英国的文官制度则是在中国的科举制度基础上演进而来。所以在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极为认可,我们从文学作品可以看到。1768年,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写道"如果在我们国家的农业上引入中国的农业体系,将会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表明此时的中国形象在美国人眼中是"勤劳、睿智"的。
十九世纪随着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爆发了鸦片战争开始,闭关锁国自顾不前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暴露出来[5].此时的西方多数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结束了手工劳作的时代而转向机器,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都大幅提升,但中国却仍然处在手工工业的小作坊阶段,自然无法抵抗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西方国家,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可不断减少,认知逐渐变化,形象也从华贵转变为衰败,西方国家大规模的侵犯,使得中国无奈签下不平等赔款割地转让协议,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狂热追逐也不断减少,直至消失。美国建国较晚,因此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传教士,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游记当属《中国人的性格》,当中详细的阐述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将"黄祸论"列为重要依据。
4 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眼中的中国
受到重创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复苏和发展,美国作者彼得·海斯勒所发表的"中国三部曲":《寻路中国》、《江城》、《奇石》,是美国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题材纪实性文学作品,其内容深入的阐述了中国的发展和演变,是新世纪两国多元文化交流的奠基之作。
彼得·海斯勒曾在中国生活数十年,在此期间其对中国的社会现象和民众形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老百姓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特色。他认为中国的老百姓虽然善良、友好、包容,但仍存在一定的排外心理,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因素。中国老百姓虽有着深沉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但往往不会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大多出现在国家的危难关头。在中国游历的过程中海斯勒见识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双重性格,他认为这主要在于中国百姓未能明确认知到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身份。在《甲骨文》、《江城》、《寻路中国》中,海斯勒都曾深入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真实中国,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体制深入变革,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呼应,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多元化时代,文化形态也在悄然变化。
5 结语
本文我们分析了英美眼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我们应辩证的去探究,不能完全以他们的想象和虚构为主,当然想要修正也不可完全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问题,而是应立足于世界,对各国历史和演变进程有所了解以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看待文学作品。未来的中国应当发扬大国气度,将中国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发扬到全世界,改观世界对中国人的认知,树立真正的中国形象,让中华民族更好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 王爽。近代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国形象变迁[J].现代交际, 2019(12):102-103.
[2] 刘静。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戏剧之家,310(10):226-227.
[3] 刘巧平。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38(09):69-70.
[4] 舒大钟。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文学教育(上),000(7):P.128-129.
[5] 郭文君。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变迁[J].北方文学,2017(26):101-101.
文献来源:董全悦。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福建茶叶,2020,42(03):415.
英美文学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
对于英美文学研究,界内一直予以很高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对英美文学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学批评主要是从文学实践角度着手,将文学鉴赏操作视为起始点,基于此,对文学实践活动产生相应影响,不仅如此,其也是对文学鉴赏的一种升华和提升。...
人类跨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密切深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学者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英美文学作品通常是作者源于现实,将所知所想通过艺术手段凝练为文学作品。因此,英美文学作品带有作者生活的气息,在语言的使用上明显具有地方性语言特点。...
戏剧性独白经常出现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英美文学作家的主要表现形式。戏剧性独白有其独特的特点,通常以诗歌的形式出现。...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容易造成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文学作品交流的效果。...
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人们交流情感的方式,它在人们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加深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如何充分呈现出语言背后的魅力,让人们准确把握和理解,这是语言学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人们交流情感的方式,它在人们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加深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如何充分呈现出语言背后的魅力,让人们准确把握和理解,这是语言学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阅读审美与鉴赏,是对文学作品内涵最后的探究途径。进行英美经典文学作品鉴赏,有利于陶冶自己的情操与提升文学阅读的鉴赏能力,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
"女性"一词自产生便备受关注,男女之间的平等问题、女性独立问题,一直是近代西方国家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之一,也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着重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