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和欧洲诸国比起来俄罗斯是后起国家。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罗斯是个相当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横向对比一下,在彼得改革前的十七世纪,俄罗斯基本上还没有出现伟大的个人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欧洲已经有了弥尔顿、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一系列可以在文学史上留名的文学家;至于中国 , 封建社会在此时已发展到顶峰,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文化的巅峰。所以,可以说俄罗斯文学创作的起步是相当晚的。
一、俄罗斯文化发展进程
俄罗斯大规模学习欧洲文化始于彼得大帝。彼得事无巨细地在古老的俄罗斯推行欧化生活方式,从造船冶金玩枪弄炮,到礼节社交穿衣吃饭。举个例子,电影里、名著里俄罗斯贵族们举办的盛大舞会令人印象深刻,可是彼得最初引入大舞会时,“会上弥漫着一种尴尬冷淡的气氛,人们只是小声的聚在一起谈论,生怕说错了什么触怒了沙皇;女士们远远地躲在房间的另一端,几乎不可能和她们搭上话”--《彼得大帝传》尼 . 伊 . 帕甫连科。总之,彼得大帝用近乎野蛮的方式推行着他认为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着俄罗斯在文艺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一)十八世纪
改革对文化的影响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打开了欧洲文化进入俄罗斯的大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起,俄罗斯的文学可以说是对欧洲亦步亦趋。古典主义、感伤主义、只要欧洲流行的文化俄罗斯都全盘接受。到了叶卡捷琳娜时期,据说一个欧洲的流亡贵族评价俄罗斯上层社会“简直就像法国的一个省”。 另外,这个时期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家叫拉季舍夫,不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是因为他的激进。
因为在那个时代他就已经开始号召要废除农奴制。
十八世纪是俄罗斯学习和过渡的阶段。当然,虽然努力欧化,俄罗斯却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欧洲国家。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在古老传统文化和欧洲文化间挣扎。不过,虽有西欧派和斯拉夫派之争,从后面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可以看出,19 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写作主题都包括俄罗斯向何处去的问题,西欧派、斯拉夫派只是视角不同,关注点都是一致的。
(二)十九世纪
经过一个世纪的学习和酝酿,俄罗斯文学在十九世纪终于步入黄金时期了。从 1812 年俄法战争中,一些远征国外的贵族军人开始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起,到 1825 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爆发,在当时俄罗斯贵族交际圈中,支持民主,追求自由是一个非常潮流的话题。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成名的。普希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他之前的俄国文学家有一共性:贵族。因为在此时的俄罗斯,只有贵族才具有文学创作的条件:有经济实力、有时间、能接触到欧洲的进步文化。,既有经济自由,又有思想自由,文化就发展起来了。另外,除了自身拥有巨大的文学成就,普希金还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为后起之秀提供了舞台。
19 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现实主义盛行。举个著名的例子:果戈理。乌克兰小地主出身,中学毕业后离家去彼得堡只谋得一个小官职。没过多久,结识了文坛巨匠普希金,于是果戈理发行了充满乡土气息的《迪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成为了优秀的作家。除了果戈理,同时期名家还有莱蒙托夫(贵族),赫尔岑(贵族私生子、哲学家),别林斯基(平民、大学肄业、批评家)。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虽然不是贵族,但也可以进行优秀的文学创作。
五六十年代,平民知识分子大批量出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 , 俄罗斯农奴制度已经是千疮百孔,资本主义有所发展,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开始推行农奴制改革。这时期的文学作品当然反映了这一巨变。平民知识分子们大多受过大学教育,现实主义、革命民主主义横行,杂志《现代人》、《祖国纪事》在平民中传播广泛,发挥重要影响。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被认为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总的来说,彼得大帝打开了文化传播的国门,19 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大军的主力是贵族,贵族受欧洲思想影响,同时又有经济基础支持创作,他们学习着欧洲的思想,思考着俄国的问题。大学教育的普及,文学杂志的出现使平民知识分子也有了舞台。
二、俄罗斯文化在战争年代依然兴盛的原因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战争永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但是在不断的战争中俄罗斯的文化依旧日益蓬勃、民族精神越发坚韧,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政权推崇
但自彼得大帝始,俄罗斯就非常有意识地向西方学习。
不只是技术上,更多是文化上。彼时,俄国的文化学习对象应该是法国,叶卡捷琳娜大帝跟伏尔泰等知名哲学家都是长期通信的好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风气带动下,这个国家想不沾染点文化气质都难。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社会主义,是凭借政权强行中断了社会文化的自然发展,代之以一种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完全依附于政治的工具性文化,比如文学领域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当文化完全成为政权的工具时,这个政权当然会维护它并且大力宣扬它。
(二)宗教信仰
整个俄罗斯历史中,东正教的影响非常深刻,这种东正教被俄罗斯本身就有的多神教改造了不少,因此才能彻底融入进俄罗斯社会,俄国人,尤其是创造文学与艺术的知识分子有相当一部分信仰东正教的文化传统,它和社会主义的无神论文化是完全背离的,所以当社会主义的文化钳制稍一放松,东正教的文化传统就会抬头,一个八十年的文化,远远抵不过千年的传统。也因东正教的影响,俄罗斯人非常热衷于探讨诸如上帝、死亡、生命的意义这类的宏大话题,也因此他们的文学与艺术要深刻得多。无论政权怎样更迭,东正教的历史文化传统是难以肃清的。
(三)与欧洲联系紧密
俄罗斯贵族和欧洲的紧密联系使他们的作品更容易被欧洲理解(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最初是用法语写的)。再伟大的作品也需要传播开来,让人评价,才能让人意识到它的价值,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被承认为伟大。俄罗斯的作品比较容易传到掌控话语权的欧洲,其伟大的作品也能够更早为人所知。
结语
起初,俄国因为自身“出身不高”,所以常常显现出一种两极个性:一方面,对于过往的自卑,使之对文明有种天然的向往和尊崇,由此引发出一种高度的道德感;另一方面,又来自于民族的本性,时常显露出一些蛮荒的状态。实际上,十九世纪后,俄罗斯就已经不只是文化上的学习者,至少在文学、音乐上,在当时的欧洲地位都是不低的。但一方面是上下阶层的割裂,另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双重个性,使其表现形态很复杂,既爱芭蕾,也爱伏特加。苏联之前的沙俄人民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悲惨命运的逆来顺受,以及东正教的教义中的忏悔意识,造就了他们经常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习惯,而思考正是文学创作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在不断的战争年代中,俄罗斯文学依然经久不衰,这是文学家们努力不屈的结果,也是俄罗斯文化积累下的沉淀。
参考文献:
[1] 司俊琴 , 常文昌 . 跨文化视野中的中亚东干战争文学与俄罗斯战争文学 [J].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03).
[2] 司俊琴 .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3(02).
[3] 肖向东 . 战争·人性·和平—论战争文学主题的文化蕴含与启蒙意义 [J]. 怀化学院学报 ,2013(10).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美国华裔文学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起,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早期华裔女性作家Edith、赛珍珠、汤婷婷,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生存,在中西文化冲突下成长,她们的作品中不乏传统中国文化的书写。对祖居国文化,她们表现出双重态度:既旗帜鲜明歌唱...
人类跨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密切深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学者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作品,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诚挚相爱,却因家族仇恨受到阻挠,最终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两家的言归于好。很...
探讨夏洛蒂·勃朗特“为何要”使用月亮意象的心理价值原因,以及“为何能”使用月亮意象的文化传统因素。...
记忆是人类唤起保存心灵中的过去信息的行为,是联系过去和现在的纽带.但是,记忆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反应,而是与历史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学作为记忆的一种载体,对记忆的存储、传播与巩固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功能,许多的作家尝试运用文学的方式来...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 从法国和美国开始, 并且于80年代达到巅峰, 在这个过程中演变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思潮, 自然也为俄罗斯文学界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新时期环境下法国文学镜像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学内涵这一重要课题, 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对于时代发展中的文化冲突、文化身份、后殖民文化的情况以及相应的民族矛盾都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容易造成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文学作品交流的效果。...
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人们交流情感的方式,它在人们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加深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如何充分呈现出语言背后的魅力,让人们准确把握和理解,这是语言学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