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日瓦戈医生》小说中的诗意探析
【绪论】帕斯捷尔纳克小说中诗意的解读绪论
【第一章】 《日瓦戈医生》中诗意的表现
【2.1 2.2】 《日瓦戈医生》中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与叙事结构
【2.3】 《日瓦戈医生》的抒情性
【第三章】 《日瓦戈医生》诗意的生活基础
【结语/参考文献】 《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特征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研究意义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以诗人的身份成名、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主题与变调》等诗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广为人知。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发表之后又给他带来更大的声名,并使他获得了 1958 年的诺贝尔奖,因为他在“当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尽管在当时他也曾一度因为这部小说备受攻击、并最终导致他孤寂无助、郁郁而终,但在他死后这部小说却并没有被人淹没和遗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联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了名誉,这部小说从此获得包括苏联国内和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广泛的肯定和盛赞。
帕斯捷尔纳克本人也非常重视这部小说,把它视为他“第一部真正的作品”①,甚至说除此之外他的其他的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价值。帕斯捷尔纳克的话也许有些偏颇,不过也足以证明他自己对这部小说的肯定和珍爱程度。这是一部情节动人、文体优美的小说,其语言的简洁、准确和独特的抒情性使它成为一部诗一样的小说。阅读和研究这部重要的小说,不仅能让我们加深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气质、思想和风格的了解,而且也对这样一类文体和风格的小说有更深入的感受和认识。
此外,这部小说内容的丰富和广阔也使它的价值非同寻常。帕斯捷尔纳克在 1946年的一封信中说,“我要在这部小说中勾画出俄罗斯近四五十年的历史画貌”②的确,正如意大利《现代》杂志主编尼古拉·奇亚洛蒙所说,帕斯捷尔纳克概括了俄国最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继《战争与和平》后,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概括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③因此,阅读和研究这部作品,不仅对于了解 20 世纪俄罗斯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于了解当时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动荡变迁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日瓦戈医生》在 1957 年于意大利发表之后,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被翻译成英、德、法等二十多国的语言出版发行,在当时的西方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联为帕斯捷尔纳克和《日瓦戈医生》恢复了名誉,我国也很快在 1986年前后出版了几种《日瓦戈医生》的中文译本,至今为止,国内已出版十多种译本的《日瓦戈医生》,分别如下:力冈译,漓江出版社 1986 年版;蓝英年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 年版;顾亚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蓝英年译,漓江出版社 1997 年版;蓝英年、张秉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年版;力冈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0 年版;赵腾飞译,凤凰出版社 2011 年版;白春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黄燕德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黄燕德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谢幕娟译,新星出版社 2014 年版等。
同样,《日瓦戈医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也一直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
国内有关《日瓦戈医生》的学术论文数量很多,知网可查的就有二百余篇,学术界围绕这部小说所进行过的这些研究也已较为全面、充分,几乎可以说涵盖了大部分可行的研究角度。下面选择了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概述:
1、主题研究。论者们从不同角度或维度对《日瓦戈医生》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如李引引的《<日瓦戈医生>中的命运主题》分别讨论了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女性群体和主人公等的命运;郑丽丽的《受难-救赎-永生--从女主人公拉拉看<日瓦戈医生>的宗教意蕴》则分析了小说中拉拉完成了从受难到救赎并获得精神永生的转变,并揭示了小说带有浓厚的启示性色彩;而邓鹏飞的《论<日瓦戈医生>的历史主题》通过分析小说的历史主题归纳出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中表达的历史哲学;孙磊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大社会”与“小家庭”的对话》揭示了小说的重要主题即社会与家庭价值观念的对立,阐释小说展现的是社会之“大公”与家庭之“小我”间的紧张关系;此外,包国红的《<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自传》还将小说中的主人公日瓦戈和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本人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日瓦戈医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自传。
2、内容研究。首先是人物形象方面,如孔翠红的《<日瓦戈医生>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运用了几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分析了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黄伟、饶芃子的《<日瓦戈医生>精神谱系探源》则探究了日瓦戈形象的精神谱系,总结了研究史上先后出现的“多余人”说、“基督使徒”说和“圣愚”说三种观点;还有徐振、陈祥波的《日瓦戈的庸常--论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讨论了《日瓦戈医生》中长期被学术界忽视了的拉拉与日瓦戈的婚外恋问题、拉拉情感的不同阶段和日瓦戈本人的软弱性问题等。其次是技巧和手法研究,如姜丽娜的《<日瓦戈医生>的象征性研究》分析了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意义;盛夏的《象征视阈下帕斯捷尔纳克小说<日瓦戈医生>的艺术世界》也详细地分析了小说中象征手法运用的几个方面;黎永娥的《一曲爱情二重唱的悲歌--<日瓦戈医生>的奏鸣曲式结构》则揭示了小说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且融合了多种音乐技巧,呈示部从日瓦戈和拉拉两条主线体现出小说中生与死的对位和冲突;而张珊的《<日瓦戈医生>中的环形结构》论述了小说在篇章布局、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场景设置中都存在环形结构的匠心设置。最后有论者还运用了现代批评方法对这部小说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如周晓的《结构主义诗学视野下的<日瓦戈医生>》运用了结构主义方法阐释这部作品的内容。
3、社会学研究。这一类属于文学外部研究。如叶婷的《历史语境中的精神困惑与重塑 --<日瓦戈医生>对 20 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解读,探究了 20 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坎坷的命运;易伊的《历史的沉思 悲悯的情怀--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研究》论述了这部小说是俄罗斯的社会主义历程的一部不朽的精神史记、心灵史诗,他所完成的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审判;孙磊的《反“国家主义”的“自由个体”叙事--<日瓦戈医生>的叙事伦理刍议》论述了小说一反“国家主义”的集体叙事伦理,而呈现出鲜明的自由个体的叙事伦理;孙磊的《论<日瓦戈医生>的反暴力叙事》分析了这部小说的反暴力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反战争暴力、反政治暴力、反话语暴力三个层面;再有桂延松的《论<日瓦戈医生>的伦理悲剧》围绕革命战争伦理、家庭伦理、爱情伦理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小说中呈现的革命战争年代里俄国社会的伦理悲剧。
4、比较研究。这一类属于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如张春英的《<日瓦戈医生>与<圣经>的互文-对话关系剖析》揭示了《日瓦戈医生》受《圣经》的影响、又与《圣经》相似,是一部具有启示录性质和深刻的宗教精神的作品;而主人公日瓦戈和拉拉的形象对应着亚当和夏娃的原型;谈清妍的《希望在光与影之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意象之比较》从两部作品的爱情、死亡主题和船的意境进行比较分析;田琳的《经典与经典的对话--小说与电影中的日瓦戈形象比较》则阐述了影视中的日瓦戈形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忠实了原文,却仍不如文学作品本身中的日瓦戈原型那么丰富、复杂。
5、传播和研究情况研究。如黄伟的《<日瓦戈医生>在中国》介绍了《日瓦戈医生》在中国的诠释经历了官方话语、专家话语和大众话语的转换的不同阶段;类似的,庄品洁的《论<日瓦戈医生>中的对话性因素》阐述了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关于这部小说的态度由西方的肯定和苏联的否定两种态度转变为以肯定为主、发掘小说深层复杂内涵的态度;还有黄伟的《<日瓦戈医生>在中国五十年评与中国社会观念的变迁》
总结了 1958 年后这部小说在中国被认定为毒草与劣作,到了 1985 年以后,它的经典地位才被逐渐确立;夏忠宪的《<日瓦戈医生>研究史略--兼论方法论的启示》则阐述了历代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历程和方法论;汪磊、王加兴的《俄罗斯关于<日瓦戈医生>叙事诗学研究概述》还梳理了近几十年俄国学者们受西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影响下对这部小说进行的叙事诗学研究;此外,汪介之的《关于<日瓦戈医生>的一种跨文化诠释--论艾娃·汤普逊对作品的误读》则对美国学者艾娃。汤普逊认为主人公日瓦戈是“一个依照圣愚模式塑造的人物”、及认为作品的“结构混乱”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纠正。
不同于上述研究,本文将探讨的是《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所具有的诗意。尽管相关的或类似的论点在国内的学术论文中已有出现过,其中也不乏专门和系统探讨的:如陈静的《诗意的检验:论帕斯捷尔纳克精神对中国当代抒情诗之影响》阐述了中国当代诗人对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接受状况;谭敏的《<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互文解读》阐述了作者本人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而这部小说在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结构上也存在互文关系;蒋旭阳的《<日瓦戈医生>与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互文性研究》
也解读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文本与诗歌文本在结构和主题上的完美结合;田志云的《“诗人小说化的诗品”--<日瓦戈医生>的经典性探析》则较为简略地在第三部分提到了充斥于作品中的诗意气息;刘玉宝、万平的《<日瓦戈医生>的诗意特征》将小说诗意特征并不太准确地归纳为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三个方面;郭蓓的《诗意盎然的叙事性作品 --论<日瓦戈医生>的美学特质》认为本文中论述的该作品的诗意的美学特质是使《日瓦戈医生》成为经典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分别体现在三个方面--《日瓦戈医生》的情节与传统小说情节构建的不同;以人物为中心,挖掘日瓦戈和拉里莎两位男女主人公身上的诗情;作品的悲剧特质,指出其作为一代知识者命运悲剧的特点,文中也进一步分析由此带来的特殊的抒情态度、叙事节奏和语言方式。但这些论文都研究得不够充分,未能做到既准确到位又全面深入地对《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进行研究和分析。因而,在这一论点上仍有很大空间,这也正是本文对《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继续进行更具体、更深入探讨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风格、独特性和秘密,同时也加深对《日瓦戈医生》这一类带有抒情性的文体优美的小说的了解和把握。
本文以小说的具体细节、段落和内容为基础,并借鉴和吸收结合国内外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学术研究,对《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进行有层次、系统性的阐述,做到具体、清晰、严谨,努力去获得前人未发现的独到之处和较前人更进一步的认识。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结语李彦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围绕着女性群体,发散出各有特色的女性声音。纵观李彦的文学创作历程,其小说轻松出入加拿大及中国的文化视域,以局内人的视角勾连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具有十分独特的亲历性、在场性,同时也有作为局内人的自...
《藻海无边》是英国当代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被称为《简爱》的前传。简里斯把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没有详细讲述的疯女人的故事再现,把疯女人的形象丰富化。自问世以来,此小说引发了研究者们浓厚的兴趣。他们或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或从叙事策略方面、...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移民文学1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尤以北美新移民文学为重。在众多的新移民作家中,李彦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大胆以英文创作进军加拿大主流文坛,并以中文译写的方式重返中国,演绎着从边缘走向中心...
一、引言每次阅读蒲宁的小说,扑面而来的是一个古典的蒲宁,在古典中呈现清新隽永的韵味。究其原因,我想这种清新和隽永多来自于他笔下的乡村和原野。蒲宁深爱着有着白桦林和卡秋莎的俄罗斯乡村,他在心中的乡村和原野上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甚至整个生命...
第3章《日瓦戈医生》诗意的生活基础《日瓦戈医生》之所以成为一部富有诗意的小说,离不开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作者本人就是一个诗人,他的气质、经验和审美等各个方面都在他写作这部小说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这部小说的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家的...
记忆是人类唤起保存心灵中的过去信息的行为,是联系过去和现在的纽带.但是,记忆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反应,而是与历史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学作为记忆的一种载体,对记忆的存储、传播与巩固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功能,许多的作家尝试运用文学的方式来...
在美国文学史上,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1809~1849)是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但却拥有特殊地位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尤其是他一生所着的超过70篇的短篇小说因其在任何时代下都独一无二的风格,被后世奉为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
结语本文对《日瓦戈医生》的诗意做了深入探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小说文本本身具有的抒情性的诗意特征,从而也凸显出作者帕斯捷尔纳克作为诗人的特殊性。本文分为三章对《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进行论述:第一章是一个铺垫性的分析,通过对小说中...
《雾都孤儿》中的南希这一形象并不是十分突出,且活动范围过于狭小,但该形象的设计却是十分成功的。我们不仅能够在阅读南希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内心活动中感受到狄更斯的用心,还可在解读南希善恶形象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