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 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法, 也被曹雪芹运用其中, 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文化与交流作用。书中关于书法描写的方面很多, 这些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密切相关。本文拟从《红楼梦》文本入手, 通过对书法方面的描写进行研究, 进而探讨其文化意蕴与内涵。
关键词 : 《红楼梦》; 书法; 文化价值;
Abstract: Cao Xueqin gave full play to calligraph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re is much description about calligraphy in the book,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lot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 portraying.In this pap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exts related to calligraph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as studied.
Keywor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calligraphy; cultural value;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书法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如书法的用具、书法教育、书法审美等等, 这些内容被曹雪芹充分运用到《红楼梦》一书中, 反映了书法在传统中国社会的真实状态, 也体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
一、《红楼梦》中的书法元素
(一) 文房四宝
古人将书法用具统称为“文房四宝”, 可见人们对其的深厚感情, 文房四宝不仅是实用工具, 也是时人赏玩的对象, 陈槱的《负暄野录》便对笔、墨、纸、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介绍, 欧阳修的《试笔》中引苏舜钦云:“明窗净几, 笔砚纸墨, 皆极精良, 亦自是人生一乐。”[1]309
由于书法用具特殊的意义, 常被当作是馈赠的佳品, 第十六回黛玉回到贾府后便“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2]204;第十七至十八回贾妃赐给贾敬等人“宝墨二匣”, 赐给宝钗、黛玉诸姊妹等“宝砚一方”;第六十七回薛蟠带给宝钗的土仪里便有“笔墨、纸砚、各色笺纸”等物;第四十回贾母让鸳鸯拿“水墨字画、白绫帐子”等物给宝钗的房里换上。
此外, 《红楼梦》也涉及了一些书写工具, 第九回闹学堂中, 贾菌“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 溅了一身黑水。”宋高似孙《砚笺》记载梅圣俞《答王几道遗磁泥古砚诗》:“澄泥丛台泥, 断瓦邺宫瓦。初从故人来, 来自邯郸下。”[3]247从此文可知, 磁砚应是澄泥砚。澄泥砚是秦汉时期的佳品砚, 澄泥原本不是为制砚而制, 而是为秦汉时期皇宫、大庙的砖、瓦而特别创制的材料。所以“澄泥砚”本质上是陶、瓦器。此种砖瓦材料极为细腻严密, 研磨生墨迅速、细润。到了唐宋时期, 人们从地下掘出秦汉时代的砖瓦, 认为料质细腻, 遂挖凹清漕, 以充当砚台, 即为澄泥砚。所以又叫砚瓦。从唐代起, 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红楼梦》涉及的纸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十七至十八回元春命探春誊录诗用的是彩笺。第三十七回探春结海棠社时让翠墨“拿着一付花笺送予他 (宝玉) ”、第六十回抓阄的时候“即拿了一付笔砚、花笺”。屠隆《笔墨纸砚笺》中记载花笺:“元纸。有彩色粉笺、蜡笺、花笺、罗纹笺, 皆出绍兴。”第三十八回迎春誊录菊花诗, 用的是雪浪笺, 第四十二回宝钗说用雪浪纸作画, “又大, 又托墨”, 冯其庸《红楼梦大辞典》中对雪浪纸的解释是:“手工制上好宣纸, 柔细洁白, 向阳照之, 隐约如云如浪。”[4]677再通过其托墨可知, 雪浪笺或雪浪纸应为生宣, 而迎春在生宣上誊录小楷, 可见其书法功力之深。第六十三回妙玉给宝玉的帖子用的是粉签。粉, 白也, 粉笺就是在纸面上涂布矿物白粉, 以此增加纸的白度, 填塞纤维间的空隙, 减低纸的透光度和渗水性, 提高纸的质量。米芾的《苕溪诗帖》用的纸便是其中的一种。第七十回黛玉给宝玉临的楷书是老油竹纸, 即以竹材为原料所制的纸张, 纸薄而韧, 适合摹写与临写。第七十四回潘又安给司棋的帖子是大红双喜笺;第七十八回宝玉给晴雯的《芙蓉女儿诔》用的是冰鲛縠, 这应是丝织品的鲛绡, 而第三十三回林黛玉《题帕三绝》中有“尺幅鲛鮹劳解赠, 叫人焉得不伤悲”句, 可知黛玉也将其当作纸张来看, 这种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昂贵的书写材料, 表达了宝玉对晴雯的深切眷恋。第八十八回鸳鸯给惜春素纸一扎用来写《心经》;第八十九回宝玉给晴雯的祭词用的是泥金角花的粉红笺, 黛玉的里间门口的小对用的是紫墨色泥金云龙笺, 即销金笺, 《文房四谱》载:“唐初将相官告, 亦用销金笺及金凤纸书之, 余皆鱼笺、花笺而已。”[3]62
从以上可见, 《红楼梦》中人物所用的书法用具价值不菲, 曹雪芹以书法为载体, 从侧面体现出贾府的经济地位, 也很好地渲染了大观园女儿们的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 使人物的塑造更加真实立体。
(二) 书法应用
《红楼梦》中匾额、对联的应用非常之多。第一回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一联, 以真假贯穿了整部书, 只有把握真假、有无的关系, 才能领会本书的内容。第三回“敕造宁国府”后有小字“万几宸翰之宝”凸显了贾府受皇家庇护的显赫地位, 又有乌木联牌镶的錾银对联, 乌木是一种高级的优质木材, 而錾银的手法是当时非常高级的装饰, 也可看出贾府的显赫。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一联旁附有《燃藜图》, 将勤学苦读与精于世故放在一起, 有讽刺之意[2]69。第十七至十八回贾妃以佛教用语题匾“苦海慈航”, 令人深思。
书法在表达不同的情感时会使用不同的书体。第七回秦可卿房内壁上挂着宋学士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一联, 依照宋人尚意的书风, 此联应为行书。第八回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篆书写着:“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宝钗项圈上的八个字也是用篆书书写的:“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2]120-121宝黛二人的配饰上以篆书书写, 足以说明其历史悠久, 与女娲石相接, 同时也暗合了二人的金玉良缘。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将四首诗抄完, “恭楷呈上”;第二十二回大家拈物成谜, “恭楷写了”;第六十回宝玉喜爱白海棠诗, 便“自己用小楷写了, 不过为的是拿在手中看着便易”, 这是扇面小楷;第七十回宝玉赶工课时“在窗下研墨, 恭楷临帖”;第九十四回贾兰咏海棠花, “恭楷誊正, 呈与贾母”。由此可知, 清代馆阁体的兴盛, 流行的书体是楷书, 宝玉等人以楷书示上, 可见曹雪芹对书体的运用是恰如其分的。第四十一回丰儿拿的竹根套杯上有草字以及图印, 草字即草书;妙玉拿出两只杯子, 一个杯上镌着“瓟斝”, 三个隶字, 给黛玉的镌着“点犀”的垂珠篆字[2]554;探春房内挂的颜鲁公对联应是楷书。第七十回探春、宝钗为宝玉的功课“每日临一篇楷书字”, 黛玉给宝玉的是“钟王蝇头小楷”。第七十八回宝玉为晴雯撰诔文, “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 楷字写成”。第八十九回黛玉屋子里间挂着个单条, “上有‘斗寒图’, 用八分书写着”, 单条即立轴, 随文人画即兴之作而来。关于八分书的说法众说纷纭:刘熙载《艺概》以为“汉隶又当小篆之八分, 小篆亦大篆之八分, 近书亦汉隶之八分”;王遽常说:“八分不过隶书之一种, 隶书可以包之。”第一百二十回的“鲁鱼亥豕”即古代篆书。第二十三回的“勒石”“磨石镌字”“汤蜡、钉朱”都是刻写石碑的方法, 第一百零三回的“断碣犹存”也是碑的一种, 刻有文字。
书法的审美功能由来已久。第八回黛玉仰头看“绛芸轩”三字, 夸奖宝玉写得个个都好。第十七至十八回贾政说:“偌大景致, 若干亭榭, 无字标题, 也觉寥落无趣。”由此可见书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第二十四回贾芸在等宝玉的时候看的是字画古玩;第五十六回,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第五十三回贾珍听说“北府水王爷送了字联、荷包来了”, 第七十六回妙玉续诗“香篆销金鼎”中的香篆即篆香, 因形似篆文, 故取名香篆。
上述这些情节, 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贾府地位之高, 规矩之大, 也充分显示了贾府是个“诗礼簪缨之族, 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能够写出这些情节来, 也说明他的书法美学修养极高, 他借用书法的情节写出了大观园中人的文化层次, 对于人物的描写起到了烘托作用。
书法还可以用作交流传播, 第一回贾雨村在未做官时, “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可能这也融入了曹雪芹的亲身经历。第八回买办钱华恭维宝玉的斗方字法越发好了, 斗方不是摹写, 而是完全的书法创作, 由此可见宝玉的书法功底。第二十七回探春攒下十来吊钱让宝玉给她带些“或是好字画、书籍、卷册”的轻巧玩意儿, 而第三十七回探春给宝玉的帖子里写着“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 何痌瘝惠爱之深哉!”[2]486-487宝玉为探春挑选的好字画 (颜真卿墨迹、米襄阳《烟雨图》) 在第四十回中便挂在探春房中。第四十二回林黛玉“我连题跋都有了, 起个名字就叫‘携蝗大嚼图’”, 题跋自宋代以来形成一种专门的文体, 流行至今。第四十八回贾雨村为将“石呆子”的古人写画真迹扇子送给贾家, 而诬告石呆子;宝玉将姑娘们的诗写给外头的相公看, 他们都“抄了刻去了”, 可见书法赏玩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咏怀古迹其六的《桃叶渡怀古》讲的便是王献之与其妾桃叶作别之事, 第五十二回薛宝琴随父亲去真真国, 薛父烦真真国的女孩子写了一张字, 就是她作的诗。据说真真国有实地可考, 可见, 我国清代时期书法影响已远及海外。第五十三回的慧娘精于书画、刺绣, “皆用黑绒绣出草字, 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 慧娘的刺绣, 一时间成为珍宝[2]728。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 众姐妹中给他的礼物中“或有一扇的, 或有一字的, 或有一画的, 或有一诗”。
书法也有祈福的功能, 第十一回贾敬生辰也不回家, 只说“把我从前刻的《阴鸷文》给我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第八十八回贾母八十一岁生日, 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抄写经文是有功德的事, 所以“其余会写字的, 不论写得多少, 连东府珍大奶奶姨娘们都分了去, 本家里头自不用说”[2]1231-1232。书法的描写体现在书中的各方各面, 它不仅发挥了独特的美学作用, 也为之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 科举的敲门砖
我国的书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 清代书法教育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服务的。清顺治二年, 浙江总督张存仁奏请:“速遣提学, 开科取士, 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 而从逆之念自息。”[5]9353统治者于是“行乡、会试, 广其登进”。贾府作为一个“诗礼簪缨之族”, 亦是非常注重书法教育的。秉持着封建传统观念的贾政要宝玉等人以圣贤之书为根本, 这样, “他日若做秀才, 固为良士、廉吏。就是为农、为工、为商, 亦不失为醇谨君子。”[6]1642
写字训练是贯穿书法教育始终的, 它不仅是学习的前提, 也是科举考试中制胜的关键。从第四回知贾兰五岁已入学, 有时甚至学到四更天。第二十三回贾宝玉住进大观园, 与姊妹们“或读书, 或写字, 或弹琴下棋, 作画吟诗”。第五十四回宝玉多喝了一杯酒, 凤姐便对宝玉说:“仔细手打颤儿, 明儿写不得字, 拉不得弓。”第八十二回贾代儒给宝玉定了“早起理书, 饭后写字, 晌午讲书念文章”的功课。私塾的上课时间也是很严格的, 秋冬之时, 天短夜长, 便要开“夜课”, 第十四回凤姐问宝玉:“你们这夜书多早晚才念呢?”便是如此。除了读夜书, 在学生背诵诗文的时候, 还会教学生作对, 第九回中写贾代儒有事, “早已回家去了, 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 命学生对了, 明日再来上书。”
宝钗称宝玉“杂学旁收”, 第二十六回薛蟠说一张春宫图落的款是“庚黄”, 贾宝玉便在手心写了“唐寅”二字与他看。第七十八回贾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受了屈原、老庄的影响, 才能写出如此新奇的祭文。这些都可以看出宝玉的杂学旁收。
第七十回, 贾政快要回家了, 各个姐妹们都帮着宝玉赶作业, “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 宝玉自己每日也加工, 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 便将自又集凑出许多来。”黛玉给宝玉一卷“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 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2]969宝玉的书法应是晋人一脉, 且黛玉临摹的字迹与宝玉十分相似, 由此可见黛玉书法的高超。
由于贾府对科举考试、对书法的重视, 不仅《红楼梦》中的男子们如此, 即便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也有着良好的书法教育。李纨只将写字作为记录的工具, 探春是将书法作为自己的爱好, 黛玉写字只是为了消遣, 而宝钗“不以书字为念, 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 好为母亲分忧代劳”。香菱在黛玉等人的影响下, “见了笔、砚, 便图不得”。
第三十七回探春给宝玉的帖子里写“直以东山之雅会”, 这里的东山雅会即是姑娘们长时间受到书法教育, 也想吟咏属文, 这种诗社的团体性活动离不开书法教育的作用。第四十回刘姥姥参观林黛玉的房间, “窗下设着笔砚, 又见书架上落着满满的书”, 感叹道:“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从刘姥姥的侧面描写也可以看出, 黛玉是手不释卷、精通笔墨之人。第六十二回香菱学诗之后, 又天天学写字, 见了笔、砚, 便图不得, 连忙起来说:“我写。”可见香菱学诗学字的用心良苦。
书法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也关系到社会地位的高低。曹雪芹寥寥几笔便从侧面将《红楼梦》中人物的尊卑写得明白, 也非常自然地将书法的功能表现出来。
二、《红楼梦》书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红楼梦》中的书法还常常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贾府地位显赫, 有很多皇家的题字与对联, 它们不仅有着装饰的作用, 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第二回智通寺门旁的“身后有余忘缩手”一联, 上联讥讽世人贪得无厌, 下联谓世人等到走投无路才想起应早早悔悟。这是给“荣宁诸人当头一喝”, 也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第五回的“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一联谓薄命司中女儿产生的悲愁离绪, 这与第六十三回林黛玉花签的“莫怨东风当自嗟”同义, 指林黛玉为爱而痛苦。第三十四回宝玉送给黛玉旧帕, 黛玉“向案上研磨蘸笔”写了三首诗, 而林黛玉在第九十七回在得知宝玉要娶宝钗之后, 将“有字的”题诗旧帕、诗稿全部烧掉。这一情节由于书字的贯穿, 前后照应, 流畅自然。
第二十六回小丫头扔给红玉花样子并两张纸, 叫红玉描出来。之后的这些事, 正是红玉找笔引发的。红玉正往宝钗院内问莺儿要前儿的新笔, 走到沁芳亭畔, 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向红玉抱怨宝玉让她叫贾芸, 刚走到蜂腰桥门前, 便看见了贾芸, 引出了“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一回, 给贾芸、红玉的未来留下了伏笔。
第五十三回借宝琴之眼看到“贾家宗祠”是“衍圣公孔继宗书”, 两旁的对联是“肝脑涂地, 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 百代仰蒸尝之盛。”抱厦前是先皇御笔“星辉辅弼”的九龙金匾, 旁的对联是“勋业有光照日月, 功名无间及儿孙。”五间正殿前也是先皇御笔的“慎终追远”的闹龙填青匾, 两旁的对联是“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荣宁。”[2]724-725其中的先皇御笔, 或影射曹家得到康熙题“萱瑞堂”之字, 也对皇家感恩戴德。然贾家之后整日花天酒地, 不习文武, 作者借焦大之口哭喊道:“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 贾家也最终没落被抄家。蔡义江评注道:“这几幅对联, 描绘了贾家的发迹到鼎盛时期, 后慢慢衰败。这三副对联在贾府表面的盛况开始被明显的衰象所替代的转折时刻介绍, 使联额内容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引人注目;作为此后贾府失宠于朝廷, 积恶于庶黎, 终至抄没败家, 子孙星散的反衬, 嘲讽意味, 尤为突出。”[7]284
第六十七回薛宝钗将薛蟠带来的笔、墨、纸、砚、笺纸等分配给别人, “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 且又加厚了一倍。”可见此时钗黛的关系已非比寻常。宝钗带来的土仪引起了黛玉思乡之情, 引得宝玉“说些没要紧的话来厮混”, 更引发了宝钗“物离乡贵”[2]928-929的感叹。赵姨娘见宝钗送了东西给她和贾环娘俩儿, 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讨王夫人的好, 最终却自讨没趣, 生了一回闷气。莺儿将东西送给王熙凤时, 见“琏二奶奶一脸的怒气”, 引出了贾琏停妻再娶尤二姐的丑事。
第七十八回宝玉被贾政叫去, 回来不但不丢丑, 还拐了“笔墨共六匣, 香珠三串, 玉绦环三个”等东西。当下秋纹“便将笔墨拿起来, 一同随宝玉进园来”, 记挂着晴雯的宝玉为支开秋纹麝月两个大丫鬟, 向小丫头打探晴雯的消息, 便让秋纹将文房四宝送回去, 正好有了和小丫头单独说话的空档, 得知晴雯做了芙蓉花神。其中情节的发展, 若没有这六匣笔墨的润滑作用, 那么宝玉将一直和秋纹麝月待在一起, 无法得知晴雯的下落, 也无法引出后来大观园凄凉落败的伤感。
(二) 刻画人物性格
1.“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
尽管《红楼梦》中有许多善书者, 但书中的第一女书法家当属探春无疑。探春大观园结社之时自号“蕉下客”, 因她最喜欢芭蕉。这是取唐怀素蕉叶习书的典故, 且探春的侍女一叫侍书, 一叫翠墨, 都与书法有关。
第四十回刘姥姥等人来到探春房中, 有云:“探春素喜阔朗, 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 并数十方宝砚, 各色笔筒, 笔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 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 左右挂着一副对联, 乃是颜鲁公墨迹, 其词云: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2]538-539
《红楼梦》无闲笔, 探春的房间装饰也能反映出其性格因素。“烟霞”“泉石”都是指山野处, 敦敏的《赠曹雪芹》也有“碧水青山曲径遐, 薜萝门巷足烟霞”句, 可见此联表现了文人雅士隐居山林、追求自由的生活情致, 与萧散简远的《烟雨图》放在一起, 正符合探春“朴而不俗, 直而不作”的审美需要。且此联又摆在宽阔舒朗的房中, 也照应了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性格特点, 同时也暗示探春的书法非同寻常。追求平淡古雅的探春, 也有男儿气概的一方面, 第五十六回探春改革大观园便可以看出探春的果敢, 她不仅有文人意趣, 也有非凡的管理才能。颜真卿作为一名积极入世的士大夫, 审美风格是儒家的端庄、雄壮、朴拙, 此联这也恰好应证了探春“立一番事业, 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的入世思想。
然而据清梁章钜考证, 最早的对联出自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时的对联, 还是写在桃符上的。而唐代还没有在纸上书写对联的习惯, 所以此联断不可能是颜真卿所写, 钱钟书《管锥编》也有:“即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探春房中挂唐‘颜鲁公墨迹’五言联, 虽患《红楼》梦呓症者亦未尝考究此古董之真伪。倘作者斤斤典则, 介介纤微, 自负谨严, 力矫率滥, 却顾此失彼, 支左绌右, 则非任心漫与, 而为无知失察, 反授人以柄。”[8]1302可知曹雪芹在写书的时候并非随意杜撰, 而是涉笔成趣, 力求真实。
2.“云空未必空”的妙玉
第四十一回用寥寥数笔便完整地刻画了妙玉的性格, 其中栊翠庵品茶这一画面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其云:又见妙玉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旁边有一耳, 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 后有一行小字, 是“晋王恺珍玩”, 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妙玉便斟了一斝, 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 也有三个垂珠篆字, 镌着“点犀”, 妙玉斟了一与黛玉。
、瓟均是葫芦类, 瓟斝则指一种特制的饮器, 状似瓟。而后文的小字则是小说家之言, 意在其珍贵。点犀则是碗类的器皿, 这里借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命名这。
从这一段文字可看出妙玉的高雅、好洁、聪慧, 前文妙玉给贾母泡老君眉既是养胃的白茶, 也恭维了贾母的尊贵地位, 其后将刘姥姥喝过的珍贵茶杯搁在外头去, 也显示出了妙玉势利、虚假的一面。
上文说的“瓟斝”这一葫芦型的器具在明清时才流行, 后小字可知为虚构之言, 而有垂珠篆字的点犀的原料犀角中心有白线直通到底, 隐喻为心意相通[9]85。篆书分很多种, 有垂露篆等, 垂珠却从未有过记载, 疑是影射黛玉好哭之意。
洁癖成性的妙玉将自己常用的, 贾府也未必找得出的绿玉斗给宝玉, 可见妙玉对宝玉的情愫, 且第六十三回生日, 妙玉主动送去了一个粉签帖子, 足以解释二人之间的关系。第七十六回妙玉在中秋之夜来贾府走动, 这是身处栊翠庵的妙玉第一次涉足尘世, 并给黛玉、湘云续诗, “提笔一挥而就, 递与他二人”, 这不仅可以看出妙玉的“才华阜比仙”, 也可理解为妙玉以主动的姿态, 介入到宝玉复杂的关系中, 才会导致后来“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的悲惨结局。
3. 其他人
第十一回贾敬寿辰之时让人刻《阴鸷文》, 印一万张散人, 从此也可见贾敬信奉道教, 沉迷丹药, 最后落得“死金丹”的下场。
第二十五回王夫人命贾环抄《金刚咒》, 贾环便拿腔作势的抄写, 一时叫玉钏儿来剪剪灯花, 一时又叫金钏儿挡了灯影。从这几笔, 便可看出贾环的惹人厌恶。
第三十回龄官拿着簪子在地上画“蔷”字, “画完一个, 又画一个, 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字。”这里可见龄官对贾蔷的一片深情, 但后文遣散戏子时不见龄官踪迹。这看似闲闲一笔, 但却让宝玉深悟出“从此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自此回后, 宝黛二人再也没有吵过架, 红过脸。
第四十一回众人来到“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 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 说着, 便爬下磕头。刘姥姥没有接受过书法教育, 不识字, 但却故意将“省亲别墅”说成“玉皇宝殿”, 赢得了贾母的欢心。但同时, 这里也显示出牌匾的本来作用以及贾府的奢靡富丽。
第七十回听闻贾政归家便要检查宝玉功课, 袭人将平时的字都收着, 并说“书是第一件, 字是第二件”, 从此可以看出袭人的稳重、细心。而宝玉每日习字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丝毫不为功名。黛玉因为宝玉也不起诗社, 每日替他临字, 且字迹与宝玉十分相似, 这里也可见黛玉对宝玉的关切之深。而贾政检查功课也只是为了看看通向科考的门面写得如何, 其死板呆滞的教育, 远不如宝玉在大观园充满活力生机的学习。
曹雪芹使用了书法的审美功能进行人物刻画, 而有关书法的描写对于增加《红楼梦》的艺术表现力, 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塑造人物都发挥着独到的作用。
结语
张怀瓘说:“文章之为用, 必假乎书, 书之为征, 期合乎道, 故能发挥文者, 莫近乎书。”[1]154曹雪芹是书画兼通的文豪, 若《红楼梦》缺少了对书法的描写, 那么此书一定会失色很多。而《红楼梦》中的对书法的描写恰到好处, 增色了小说, 使其更丰满、更真实。如果失去了这一部分的描写, 则会使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2] 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3][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外十七种)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4]冯其庸.红楼梦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5]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6]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历代制度教育考[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7]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1.
[8] 钱锺书.管锥编: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9]沈从文.沈从文说文物:器物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元代书法是复古的时期。二王的一套笔法在宋朝已经被人忽视,尽管有米芾提倡古法,和黄庭坚暗用古法,但是,晋唐的真实面目已经改变了。到了元代书法又走向了回归晋唐古意、复兴古法的路子,是谓书法史上的复古。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认为:(复...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它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性和艺术欣赏性。书法是借助汉字的形式展现毛笔书写,经过点线之间的变化,来对作者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学问修养、审美观念等进行表达的精神特性美的艺术。书法是随着汉字实用的演变、书写进而产生并逐渐发展...
目前,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书法专业也已进入教育部二级学科目录,学科地位有所提高。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高等书法教育逐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校书法教育取得了不少喜人的...
保存在太原市双塔寺文物保管所碑廊中的四条屏证、释读、整理,故撰写本文,仅供同行学者参考借鉴。《子史粹言》石刻为清嘉庆年间进士、着名书法大家祁隽藻所书祁隽藻(1793一1866),字叔颖、淳甫,号观斋、息翁,溢号文端,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清嘉庆进士,...
冯月庵,字霁光,辽宁沈阳人,祖父是清末副都统衙门官吏,其父是就读于高等警官学堂,毕业后曾从事税务、军政和医务工作。冯月庵自幼家教很严,五岁时父亲便教授的“字方”认识其七百余字并背诵《千家诗》多首。...
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法写意观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不朽名篇《书谱》不仅是他的书学观和美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更为唐代书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书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堪称书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具有开创性意义。《书谱》以王...
现代著名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内核。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传承、发展和衍变等过程而存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一无二的风格著称于世,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民族特色传统艺...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无与伦比的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而茶产品是我国茶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包装设计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提升茶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商品价值和时代价值,服务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
“八桂书风”的发展令人瞩目,但与全国几个书法大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期待新一代“八桂书风”书法人不懈努力,推动“八桂书风”走向全面振兴的繁荣发展期。...
书法发展到当代,由于社会生活环境、价值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法摆脱了实用性的制约,走上了展示其独立存在价值和美学意义的艺术本体之路。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诞生,确立了其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社会地位。之后,伴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