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

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的共性及融合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9-25 共3530字
论文摘要

  书法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与城市雕塑在境界和生命价值上有着微妙的联系和共性。研究两者的共性对于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的融合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笔者就将详细分析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的共性,并对两者的融合进行探讨。

  一、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的共性

  (一)书法与雕塑的共同境界

  雕塑艺术与平面艺术的表现方式不同,它是一门立体艺术,需要依靠体积和空间开展创作。首先,雕塑家需要围绕雕塑主题在自我主观意识的影响下对雕塑内容进行填充。城市雕塑作为真实存在于生活空间的立体作品,具有触感和体积感,同时,不同的表现形式又决定了雕塑的空间位置和体积。在艺术创作中,不论是书法还是雕塑,形式感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随着雕塑家对其形式感的不断研究,其社会功能也不断深化。城市雕塑已从单一的题材和形式逐渐迈向多元化,与此同时功能不断增多,从最初的装点城市公共空间、美化生活环境的景观功能到提升市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艺术教化功能,城市雕塑不再是简单的立体作品,而成为营造艺术氛围、减少人们生活压力的美学形式。它的运用是艺术走向平民化的表现,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结合、与心灵相通的艺术境界。

  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动人悦心的。这一点上,书法和雕塑有着一致的体现,它们能够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让观者体会到书法作品或是雕塑作品所传达的精神思想或深刻哲理。一切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作品不但要将艺术理念展现出来,还要深入挖掘美的深度,围绕作品主题抒发情感与思想。在传达思想情感时,所有艺术作品都只传递美好,不传递腐败。

  书法和雕塑就是如此,两者虽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但两者都传递着美的事物和积极的思想态度。书法是二维艺术,雕塑是三维艺术,书法用平面挥洒美,雕塑用立体塑造美,虽然展现的平台不同,但两者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而存在的。书法艺术作为纯艺术品,要将其融入城市雕塑的创作并非易事,仅仅是形式的融合并不能体现出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我们要更专注于灵魂与精神的融合,这样才能体现雕塑和书法在现代艺术和传统理念上的艺术境界,实现书法的传承和雕塑的借鉴。

  例如,四川射洪的“子昂”公共雕塑就将书法和雕塑的共同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座雕塑以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名字作为创作元素,通过书法的巧妙布局将写意的传统书法艺术同毛笔造型的雕塑结合起来,传达出四川射洪“人杰地灵,奇文出彩”的主题思想,在书法和雕塑结合时,作品既体现出了西方雕塑重体积、重团块的思想,又表达了东方线条运用的神韵,平面的文字通过立体的展示更加凸显了传统书法的奔放,两者在境界上一脉相通,毫无违和感。将城市雕塑书法化,使得书法这种二维艺术成为可以“面面观”的艺术,完美、立体的曲线充分调动了书法和雕塑的韵律美和形式感,使得作品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接受和称赞。以上这种将雕塑的形韵和书法的气韵两种境界完美结合的例子在我国越来越多见,这种思想的运用翻开了我国城市雕塑的新篇章。

  (二)书法与雕塑的共同生命价值

  欣赏艺术品的最直观通道就是艺术品的形象,即形式。

  形式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留给欣赏者印象的深刻程度,也就决定了艺术的生命价值。在我国传统书法中,汉字经过历史的沉淀,演变为现在的方块结构,它简单、朴素的形式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不会令人心生厌恶,这种独特的形式结构成就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地位,也是书法艺术长久以来极具生命价值的原因所在。方块字结构中包含点、线、面三种构图形式,在雕塑艺术中也是如此,这就为两者结合提供了可能。

  雕塑的信息载体是其体量感。在城市雕塑的创作中,线、面、体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体量感。线在城市雕塑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其运用可以参考传统书法中线条的技法。书法中横、竖、捺、撇、折的有机组合使汉字不断变化出多种形式,同时汉字的形式也随着作者的修养、情感、品格的流露而变化,这时书法就被赋予了生命,拥有了生命价值。除此之外,书法的线条中还包含了生命精神,即自然物象精、气、神的结合。城市雕塑可以借鉴书法中的线条,不单单追求形似,更重要的是追求神似,不能仅进行二维向三维的转换或是只增加线条的体量感,更要表现出书法的本质和生命价值。因为书法的本质达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所以将其借鉴到城市雕塑并不简单。城市雕塑在创作时既要表达文化主题,又要兼顾生命精神和价值,使得书法形式的生命价值和线条的生命精神在城市雕塑作品中得到融合和延伸。

  二、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的融合

  (一)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在形体结构上的融合

  城市雕塑美感构成三要素为结构、空间和体积。其中体积是城市雕塑造型的基础,轮廓作为体积边缘使作品形体完整,富于生命力。而传统书法不仅具有空间和结构美感,其点、画书写的方式还使作品呈现有骨有肉的形体感。传统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在结构上由点、画、空白三要素组成,即平时所称的“计白当黑”。书法的结构形体是间架结构,于虚实之间展现着极强的造型意味。

  在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融合时,如何处理形体结构可以说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传统书法中的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建立无外乎用笔和结字。所谓“结字”,就是指连结汉字笔画的结构。对于书法名家而言,结字的个性特征均较为明显,因而形成了笔画间的相对位置差异,造就了风格迥异、千变万化的字体。结字的总体规律就是协调、均衡、和而不同。

  在城市雕塑创作时,设计者要对汉字的结构形体进行个性化的再加工,在满足书法结字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情感需要。

  在传统书法中,汉字通过配合和照应求得整体作品的均衡。例如,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主次、大小的均衡就很明显。在进行城市雕塑创设时,设计时不但要控制好单个字之间的形体均衡,还要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到字与字之间的立体组合方式,切忌繁杂、拥挤的布局。

  线条是构成传统书法形体结构的骨架,它通过书写者笔墨的挥洒和情感的浸润演绎出各种精妙绝伦的美感。线条在传统书法中具有极强的抒情功能,城市雕塑正需要这种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方式。在进行雕塑设计时,我们可以考虑在单纯的形体中研究其表意功能。雕塑的立体性为线条更好地演绎情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设计师可在书法中的点、折、顿等运笔方式中寻求雕塑线条构造和走向的灵感,力求通过结构造型展现公共雕塑的情感。

  (二)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在空间上的融合

  城市雕塑作为三维艺术,尤其注重环境与作品的空间关系,除此之外还需处理好雕塑实体内在的空间联系,在这方面,传统书法可以为其提供空间上简与繁、实与虚的启发。书法空间感是基于汉字间虚实变幻的架构形成的。在书写时,必须照顾到白底,这也就相当于城市雕塑中实体以外的空间。在传统书法中,笔画的结构关系与秩序关系确定了空间,空间的存在映衬了汉字的形体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实相生”。城市雕塑也是一种既占有空间又生成空间的艺术形式,在进行两者的融合时,更要考虑到空间分割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多变的虚实空间的问题。

  在城市雕塑借鉴传统书法空间感时,设计师要充分理解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与“方”形态的本质。两者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平面汉字立体化,更重要的是传统书法中空间美感的塑造。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塑造作品时,全方位观察作品的留白,多角度审视作品的空间协调性。书法中的汉字由横、竖、撇、捺、钩、点等各种笔画构成了空间感。在城市雕塑的塑造中,设计师也要深入考虑主像同辅助部分之间的构成方式,学习传统书法中在必要情况下增减笔画的方式,尽可能追求空间的完美。例如,我们可通过变形、压缩、夸张、删减等方式对传统书法的汉字进行改进,进而满足空间感和现代美学内涵的需要。

  三、总结

  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城市的形象都可以从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中得到完美体现。城市雕塑作品不但要肩负起传达时代特征的使命,还要承担传递美的艺术教化作用。而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晶,不但是时代文明的标志,更是美的体现。将书法同雕塑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大众对于生活艺术的审美要求。两者的共同境界和生命价值为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使得融合了书法的城市雕塑有了更深的意蕴空间和文化氛围,这弥补了城市雕塑的单一性,创新了城市雕塑的形式,为其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丛芹.《汉字与中国设计》.荣宝斋出版社,2007.
  [2]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三联书店,2006.
  [3]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国情结》.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5]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许正龙.《雕塑学》.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7]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书法篆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