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成为流动儿童,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在生活、学习、安全、参与等方面都会遇到困境。社会工作是一个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专业,流动儿童是社会工作实务界重点关注的群体。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和社会工作实务项目开展,在对专业实践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探索流动儿童服务的新模式,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困境;社会工作实践;建议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流动人口产生的。根据《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8年3月)第二条规定: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联合国儿童福利基金会2012年2月发布的《2012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城市化世界中的儿童》中指出,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但相当数量生活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难以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包括上学、就医和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甚至随时面临可能被驱逐的威胁[1].2013年5月公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人[2].现阶段我国流动儿童己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支持网络脆弱、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凸显。流动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被迫迁移所带来的物质匮乏、精神缺乏、社会关怀不足等使他们出现低自尊、不自信、学习消极、参与度低等成长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在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的时代,城市流动儿童必然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群体。社会工作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主要针对生存、教育、安全、参与等方面,根据儿童的需求,结合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三大专业方法进行实践性干预,从儿童自身、所处家庭、学校、所处社区环境入手,促进流动儿童的全面成长。近年来,山西经济、社会转型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政府、社会提供支持与服务。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弱势群体服务方面的经验给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困境的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建议。2016年笔者依托山西医科大学青年基金课题“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困境研究”开展项目实践研究,本文在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减少流动儿童成长困境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一、太原市X社区城市流动儿童的成长困境分析
太原市X社区是太原的老旧社区,居民主要是周边从事小商品批发的流动人口。迫于生计,他们给予孩子关注较少,流动儿童在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都存在困境,在前期的走访调研中发现,该社区流动儿童的成长困境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生活困境该社区房屋老化、街道狭窄,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较恶劣。本社区流动儿童家长大部分经济条件能够保证儿童的基本生活,只有少部分儿童,生活物资匮乏,需要申请救助。本社区儿童的生活困境主要体现在儿童的个人生活习惯方面,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无暇管教孩子,大部分儿童个人卫生状况较差,生活习惯较差,行为问题也比较多,需要改善。
(二)学习困境X社区流动儿童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方法单一,学习仅依靠学校的教与学,学习习惯不良,拥有的学习资源也较少。家庭教育方面:流动儿童的家长在教育时间、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上比较弱,不能满足孩子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学校教育方面:流动儿童就读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少、教学质量不高、学校课程的多样性也有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较差,使得儿童所学知识、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吸收与巩固。
(三)安全困境调研发现,X社区流动儿童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方法等方面都不足,防范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与父母在这些方面的欠缺有很大关系,且该社区属于老旧小区,流动人口集中,治安、交通较差。流动儿童对于安全知识、方法学习的需求比较强烈。
(四)参与困境该社区儿童在家庭、社区参与方面比较差。家庭参与方面,父母忙于工作,在家庭事务中与儿童互动少,多数父母习惯做决定,让儿童遵守或执行,儿童参与家庭活动有限;学校参与方面,流动儿童有自己的朋友,与老师、同学互动也比较多,学校参与表现良好;社区、社会参与方面,由于交通、治安的限制,流动儿童除了上课时间,多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与小区的其他儿童接触少,对社区比较陌生,社区、社会的参与率低。
二、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以太原市X社区“城市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成长助力”项目为例
(一)项目简介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一)重工作指标轻工作实际与经验不足在实行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过程中,将精力过分的投入在服务工作指标的完成上,而忽视了服务工作的根本,即为农民工群体服务,满足农民工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实际需求。本...
7结语7.1研究结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学科,在介入农民工服务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完全解决农民工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可以给农民工聚集的社区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精神生活。但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时间较短,...
4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行为偏差的案例实施4.1接案。接案阶段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接案阶段需要表明社会工作者这一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这一服务接受者两者各自的对即将发生的服务的展望和在此期间作为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应该尽到的义...
有学者从社会治理视角出发,认为当前扶贫仅仅停留在资源资助而没有重视社会治理,其他主体在扶贫产业中参与度不足;也有学者指出,“增能型”主导的扶贫方式已经不利于改善贫困的恶性循环现象,建议从“合作型”扶贫模式视角进行探索,寻求多方扶贫。...
目录摘要Abstract1导论1.1问题的提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3研究思路1.1.4研究方法1.2相关文献综述1.2.1国内关于失独家庭的研究1.2.2国外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1.2.3对相关文献的评述1.3相关概念的界定1.3.1失独家庭1.3.2...
6推进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措施早在20世纪90年代农民工问题就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学界的重视,不少学者在各地展开了调查,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提到了人们的眼前。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结论家庭暴力问题并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违背人权、违反法律,造成受害人身心创伤,导致家庭中未成年孩子心理扭曲,及暴力代际传递,引发犯罪,破坏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所以家庭暴力不应该作为家庭秘密被隐藏,作为人家家事而...
目录摘要Abstract第1章导论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1.1.3研究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内研究现状1.2.2国外研究现状1.2.3文献评述1.3相关概念界定1.3.1网格化管理1.3.2社区服务1.3.3四级社会...
1绪论1.1问题提出在中国迅速进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进城务工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得一部分农民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逐步向城市社区分流。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于地震灾后青少年而言,家园重建工作不仅仅是房屋和建筑的重建,更多的是经济、家庭、心理、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建。而根据社会调查以及文献查新的情况来看,灾后重建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是房屋重建并不等于家庭重建,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