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通过研究得知《新闻 1+1》的政治语境主要表现为即政治说服、政治修辞和政治沟通。《新闻 1+1》相比其他的新闻评论栏目,其报道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有意地将选取重点放在能够传播相关政治理念的新闻题材上,而不偏重于普通新闻素材的选取,以建设者姿态进行报道,对其正面新闻事实播报需要结合受众来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既体现传媒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政治说服、政治修辞和政治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政治语境。
同时,政治语境下《新闻 1+1》作为主流媒体与政府之间有着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作用,充分发挥着新闻媒体"第四种权力"的作用,对政府管理进行舆论监督和制约,促使政府按照新公共管理的要求进行转型和变革。同时,拥有双重身份的《新闻 1+1》扭转了以往的文化传输方式和交流传承方式,以全新的方式,汲取更多民生民情,并且对受众作出的反馈和观点进行收集,深入分析观众的反馈。
《新闻 1+1》在社会上同样发挥着政治功能与作用,主要为对新闻的政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社会价值素材的整合,对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分析社会时事政治事件、民生动态阐释国家的政治方针政策,维护社会主流的价值系统,对民众实际工作加以指导。《新闻 1+1》也以民众角度促使政府发现了自身体系不曾发现的问题与漏洞,对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批评和监督在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社会形态与社会秩序。
在以往立足政治传播学来分析《新闻 1+1》的研究尚付阙如,本论文运用政治传播学的理论对《新闻 1+1》节目及其所传播的价值形态进行分析本身就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借鉴价值。论文在政治传播视域下分析《新闻 1+1》节目的创作内容和功能定位,彰显了《新闻 1+1》从时事政治、公共话题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宗旨。
《新闻 1+1》等主流媒体要结合政治传播语境,对其正面新闻事实结合受众需要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还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潮的整合力,在政治信息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兼容性、互动性、社会化等优势;要发挥媒介融合的整合优势,从新闻业务和传播理念上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笔者从宏观环境和节目发展、选题内容和政治功能定位、政治语境、政治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新闻 1+1》,但是因为相关的资料较少,可供本文的研究借鉴的资料也不多,尚无用其他节目做对比,无法更好地体现《新闻 1+1》栏目的独特之处,这就可能使得本文的研究显得相对比较薄弱,而这也是今后对该议题研究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一、专着:
[1]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殷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白岩松。幸福了吗[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3]蔡照波,肖枞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陈兵。电视品牌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6]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丁法章。新闻评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8]范荣康。新闻评论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李文明着。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11]李良荣着。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2]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三联书店,2000.
[13]梅尔文。大众传播学理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
[14]邵培仁。政治传播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15]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6]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了媒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17]杨金月,胡智锋。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运作实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8]张洁,吴征。调查《新闻调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19]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0]竹内郁郎。大众传播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二、论文:
(一)期刊论文:
[1]卞娜,张治江。《新闻 1+1》口本大地震特别报道探析[J].现代传播,2011(8)。
[2]迟月利。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以《新闻 1+1》为例[J].新闻界,2009(5)。
[3]段鹏。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政府与新闻媒介的互动[J].现代传播,2010(3)。
[4]贾雪。世界因你而生动一一《新闻 1+1》与《时事开讲》比较分析[J].声屏世界,2011(3)。
[5]荆学民,苏颖。论政治传播的公共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4(4)。
[6]李舒。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实现[J].现代传播,2012(4)。
[7]李晓芳。热点事件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公共性的实现一一以《新闻 1+1》为例[J].传媒观察,2010(5)。
[8]李洁玉。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一一以《新闻 1+1》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1(3)。
[9]刘鹏。论丛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到观察员一一以央视《新闻 1+1》中白岩松的转型为例[J].当代电视,2011(5)。
[10]刘波,杨数锋。拟态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一一以《新闻 1+1》栏目为例[J].电视研究,2011(4)。
[11]罗筑娟。试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与定位[J].新闻知识,2010(3)。
[12]申鹤。《新闻 1+1)》的新闻评论特点[J].青年记者,2010(24)。
[13]陶嘉琦。央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 1+1》特色评析[J].媒体时代,2012(4)。
[14]唐晓燕。从"新闻 1+1"节目的开播看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J].今传媒,2008(10)。
[15]王磊。《新闻 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J].当代传播,2008(5)。
[16]于松明。央视《新闻 1+1》选题分析[J].视听界,2011(3)。
[17]于松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探析一一以央视和凤凰卫视部分新闻评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08(11)。
[18]杨俊。《时事开讲》与《新闻 1+1》的比较分析[J].新闻世界,2010(9)。
[19]朱天、袁世川。《新闻 1+1》:品牌延伸理念下的节目创新范式[J].电视研究,2009(9)。
[20]曾逸芸。做好"加减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突围之路一一以央视《新闻 1+1》节目为例[J].声屏世界,2010(10)。
(二)学位论文:
[1]迟煦。从《新闻 1+1》节目的崛起谈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势特征与主持人对应的素质要求[D].上海戏剧学院,2010.
[2]陈潇雅。《新闻 1+1》"两会"报道的框架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3]侯全平。我国电视媒体新闻评论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郝帅。央视新闻评论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5]李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11.
[6]李勇。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生产研究[D].武汉大学,2012.
[7]屈美茹。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新闻评论节目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3.
[8]宋付力。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主持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13.
[9]澹台梅英。央视《新闻 1+1》对网络热议事件的引导研究[D].河北大学,2013.
[10]王晓芳。央视《新闻 1+1》节目特色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1]王梦璇。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主体的多元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4.
[12]魏夏君。CCTV《新闻 1+1》评论研究:特色、问题与对策究[D].河南大学,2013.
[13]吴杰霞。央视《新闻 1+1》栏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4]吴盈。电视新闻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呈现[D].安徽大学,2014.
[15]许维。打造民生话语场--对央视《新闻 1+1》的内容分析[D].云南大学,2013.
[16]杨东霞。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17]张禹。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8]张芳圆。网络新技术时代的政治沟通研究[D].暨南大学,2012.
[19]周静。政治传播视域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导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3.
“刘亦菲被扑倒”事件在新闻媒体报道后,诸如刘亦菲裙底走光、抹胸脱落等成为了娱乐新闻的主要关注点。在众多相关新闻报道中,缺乏对女性的理解和关爱,缺乏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挖掘明星隐私,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获得较高关注度,从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有关金融、货币、股市、期货、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等各方面越来越吸着引受众的目光。当前,都市类媒体的财经新闻报道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报道形式单调刻板、报道的细...
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出版质量。事实证明,只要编辑出版部门配备足够的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认真执行责任校对制度,出版物的质量就有保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对于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提高应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也更加重视。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舆论中的一类特殊主体律师的微博言论如何管理这一中心问题探寻网络舆论的管理之道,从案件传播中律师微博的内容...
4.2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特点分析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掌握着话语权,人人都有一个向世界发出声音的话筒,网络言论的影响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微博舆论场的崛起,带来了自媒体时代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新的特点。4.2.1官方和民间两个食...
第三章传播渠道融合过程中问题通过对同轴捆缆模式、平台模式、终端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通过对三种传播渠道融合模式的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出现这些缺点的原因有四种,分别为:资金问题,数字技术发展的制约,跨媒体人才的匮乏,跨行业跨区域的...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碰撞融合案例分析---以《广州日报》状告《今日头条》为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新媒体技术随着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的应用使得其传播方式更为高效和便捷性。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受到...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粉丝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订阅和转发参与到与明星和偶像有关的活动中,对娱乐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粉丝经济规模也急剧扩大。本文通过对粉丝和粉丝经济相关概念的梳理,深入...
摘要在微信朋友圈中,每天都有无数的点赞在产生和传递,但现有对微信应用程序的研究文献中,很少以点赞作为主要探讨对象。本研究将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点赞视为一种传播行为,是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的心理历程。透过这一行为的探讨,本研究得以了解社群应用中...
第5章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作为近两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目前仍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推送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全面提高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