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新闻1+1》栏目的传播学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5 共322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语

  通过研究得知《新闻 1+1》的政治语境主要表现为即政治说服、政治修辞和政治沟通。《新闻 1+1》相比其他的新闻评论栏目,其报道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有意地将选取重点放在能够传播相关政治理念的新闻题材上,而不偏重于普通新闻素材的选取,以建设者姿态进行报道,对其正面新闻事实播报需要结合受众来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既体现传媒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政治说服、政治修辞和政治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政治语境。

  同时,政治语境下《新闻 1+1》作为主流媒体与政府之间有着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作用,充分发挥着新闻媒体"第四种权力"的作用,对政府管理进行舆论监督和制约,促使政府按照新公共管理的要求进行转型和变革。同时,拥有双重身份的《新闻 1+1》扭转了以往的文化传输方式和交流传承方式,以全新的方式,汲取更多民生民情,并且对受众作出的反馈和观点进行收集,深入分析观众的反馈。

  《新闻 1+1》在社会上同样发挥着政治功能与作用,主要为对新闻的政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社会价值素材的整合,对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分析社会时事政治事件、民生动态阐释国家的政治方针政策,维护社会主流的价值系统,对民众实际工作加以指导。《新闻 1+1》也以民众角度促使政府发现了自身体系不曾发现的问题与漏洞,对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批评和监督在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社会形态与社会秩序。

  在以往立足政治传播学来分析《新闻 1+1》的研究尚付阙如,本论文运用政治传播学的理论对《新闻 1+1》节目及其所传播的价值形态进行分析本身就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借鉴价值。论文在政治传播视域下分析《新闻 1+1》节目的创作内容和功能定位,彰显了《新闻 1+1》从时事政治、公共话题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宗旨。

  《新闻 1+1》等主流媒体要结合政治传播语境,对其正面新闻事实结合受众需要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还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潮的整合力,在政治信息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兼容性、互动性、社会化等优势;要发挥媒介融合的整合优势,从新闻业务和传播理念上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笔者从宏观环境和节目发展、选题内容和政治功能定位、政治语境、政治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新闻 1+1》,但是因为相关的资料较少,可供本文的研究借鉴的资料也不多,尚无用其他节目做对比,无法更好地体现《新闻 1+1》栏目的独特之处,这就可能使得本文的研究显得相对比较薄弱,而这也是今后对该议题研究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一、专着:
  
  [1]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殷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白岩松。幸福了吗[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3]蔡照波,肖枞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陈兵。电视品牌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6]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丁法章。新闻评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8]范荣康。新闻评论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李文明着。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11]李良荣着。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2]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三联书店,2000.
  [13]梅尔文。大众传播学理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
  [14]邵培仁。政治传播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15]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6]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了媒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17]杨金月,胡智锋。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运作实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8]张洁,吴征。调查《新闻调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19]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0]竹内郁郎。大众传播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二、论文:
  
  (一)期刊论文:
  
  [1]卞娜,张治江。《新闻 1+1》口本大地震特别报道探析[J].现代传播,2011(8)。
  [2]迟月利。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以《新闻 1+1》为例[J].新闻界,2009(5)。
  [3]段鹏。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政府与新闻媒介的互动[J].现代传播,2010(3)。
  [4]贾雪。世界因你而生动一一《新闻 1+1》与《时事开讲》比较分析[J].声屏世界,2011(3)。
  [5]荆学民,苏颖。论政治传播的公共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4(4)。
  [6]李舒。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实现[J].现代传播,2012(4)。
  [7]李晓芳。热点事件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公共性的实现一一以《新闻 1+1》为例[J].传媒观察,2010(5)。
  [8]李洁玉。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一一以《新闻 1+1》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1(3)。
  [9]刘鹏。论丛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到观察员一一以央视《新闻 1+1》中白岩松的转型为例[J].当代电视,2011(5)。
  [10]刘波,杨数锋。拟态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一一以《新闻 1+1》栏目为例[J].电视研究,2011(4)。
  [11]罗筑娟。试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与定位[J].新闻知识,2010(3)。
  [12]申鹤。《新闻 1+1)》的新闻评论特点[J].青年记者,2010(24)。
  [13]陶嘉琦。央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 1+1》特色评析[J].媒体时代,2012(4)。
  [14]唐晓燕。从"新闻 1+1"节目的开播看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J].今传媒,2008(10)。
  [15]王磊。《新闻 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J].当代传播,2008(5)。
  [16]于松明。央视《新闻 1+1》选题分析[J].视听界,2011(3)。
  [17]于松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探析一一以央视和凤凰卫视部分新闻评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08(11)。
  [18]杨俊。《时事开讲》与《新闻 1+1》的比较分析[J].新闻世界,2010(9)。
  [19]朱天、袁世川。《新闻 1+1》:品牌延伸理念下的节目创新范式[J].电视研究,2009(9)。
  [20]曾逸芸。做好"加减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突围之路一一以央视《新闻 1+1》节目为例[J].声屏世界,2010(10)。
  
  (二)学位论文:
  
  [1]迟煦。从《新闻 1+1》节目的崛起谈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势特征与主持人对应的素质要求[D].上海戏剧学院,2010.
  [2]陈潇雅。《新闻 1+1》"两会"报道的框架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3]侯全平。我国电视媒体新闻评论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郝帅。央视新闻评论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5]李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11.
  [6]李勇。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生产研究[D].武汉大学,2012.
  [7]屈美茹。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新闻评论节目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3.
  [8]宋付力。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主持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13.
  [9]澹台梅英。央视《新闻 1+1》对网络热议事件的引导研究[D].河北大学,2013.
  [10]王晓芳。央视《新闻 1+1》节目特色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1]王梦璇。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主体的多元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4.
  [12]魏夏君。CCTV《新闻 1+1》评论研究:特色、问题与对策究[D].河南大学,2013.
  [13]吴杰霞。央视《新闻 1+1》栏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4]吴盈。电视新闻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呈现[D].安徽大学,2014.
  [15]许维。打造民生话语场--对央视《新闻 1+1》的内容分析[D].云南大学,2013.
  [16]杨东霞。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17]张禹。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8]张芳圆。网络新技术时代的政治沟通研究[D].暨南大学,2012.
  [19]周静。政治传播视域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导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3.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新闻系毕业论文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