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5 月初以来,中越围绕南海问题的摩擦与对立引发全球关注。两国船只碰撞、越南发生大规模反华游行……事态至今依然在持续发酵。在反华游行中,不少日本企业受损,同时,日本与越南都与中国有领土争端,所以日本媒体对此次中越摩擦给予较高关注。媒体是观察一国舆论的窗口,日本媒体在中越摩擦中的表现值得关注。
对中越船只南海碰撞的报道
首先,官方表态折射日本的国家关注。5 月 15 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的记者会上指出,最近在南海地区,有人在使用实力企图改变现状,对于日本来说,这不是隔岸之火他人之事。
东海现在的局势也十分紧张,海上保安厅在实施 24 小时的警戒。时事通信社5 月 12 日的报道指出,针对南海中越船只相撞事件,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对中国进行批判 :“中国单方面的开采活动导致了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对此深感忧虑。”并表示希望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日本的官方表态折射了国家利益视角下的日本关注点。
其次,日本媒体的报道立场偏向性明显。日本媒体虽然兼顾了中越争端双方的主张,但对越南方面的主张介绍较为详细,对中方主张介绍较为简略。如5 月 7 日《每日新闻》以“南中国海,中国舰船与越南海洋警察舰船冲撞”为题进行了报道。整篇报道 1000 个字,其中对越南政府的声明进行的报道达 230个字,而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报道则一笔带过,只有 72 个字。
另一个例子也可以很好地证明日本媒体的偏向性。5 月 8 日下午,中国外交部程国平副部长接受采访时指出 :
“中方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当然要显示中方立场,当然也要有自己相应的行动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指出“相信双方可通过和平协商解决问题”。同日,富士电视台的报道一方面从越南的立场指出中国海警船对越南船只的追逐、喷水活动,同时报道了程国平的发言内容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和立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报道内容与其本人的原话差别非常明显,报道对“和平协商”等内容也只字未提,整体上展示了中国的“强硬”。
第三,围堵、孤立中国的意图明显。如 5 月 7 日《每日新闻》的报道中,出现了中国、越南、美国、菲律宾四个国家的名称。在报道中,中越之外的两个国家都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报道指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责中国“挑衅”。
提到菲律宾时,报道指出,菲律宾海洋警察逮捕了偷捕海龟的中国渔船。报道给读者的印象是:很多国家与日本一样,与中国有争端 ;中国站在多个国家的对立面,是被孤立的。
第四,南海领土争端与钓鱼岛争端的“联想机制”值得关注。日本媒体在关注南海争端时,大都联想到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如富士电视台 5 月 8 日的报道关注了中越船只相撞事件,引用日本学者的观点指出,万一在钓鱼岛海域也发生类似事件时,日本海上保安厅无法应对,因为已经超出了其应对范围。
即使出动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对中国海警也无法出手。5 月 19 日的《产经新闻》报道了产经新闻社与富士电视台的联合调查,调查内容为 :“中越船只在南海发生了冲突,同样的事态是否会在钓鱼岛海域发生?”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 成的日本受调查者表示“担心”,表示“不担心”的只有 6.3%。
整体上看,在中越南海船只碰撞事件中,日本媒体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越南一方,并很“自然地”联想到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岛屿问题。日本媒体呈现出的中国是强硬、被孤立的形象。
对越南反华游行的报道
由于中越在西沙海域的对峙,5 月9 日起,越南胡志明市等地出现反华游行,后来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排华暴动,造成人员伤亡。由于游行也造成日本企业受损,日本媒体对越南反华游行也有较多关注。总的看来,日本媒体对此次越南反华的报道有如下表现。
首先,被孤立的中国形象再次显现。
5 月 21 日的《每日新闻》以“越菲首脑会谈,对抗主权侵害,强力牵制中国”为题,报道了 21 日越南和菲律宾的首脑会谈。报道指出,“两国均与中国有尖锐的领土争端,两国首脑要求国际社会批判中国,对抗中国的主权侵害”。
此次反华游行不只是局限在越南国内,日本和菲律宾的反华游行也得到日本媒体的关注。据日本共同社报道,5月 11 日,300 多名在日越南人在日本东京中国驻日大使馆附近举行反华示威游行,抗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南海西沙群岛区域钻探石油,要求“尊重邻国主权”。代表们还在使馆前宣读主张“停止侵略行为”的抗议书。除日本外,菲律宾也出现了反华游行。日本电视台 5 月 17 日的报道指出,游行者的呼声为 :“希望中国政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中国)应该停止在越南开采石油。”并指出,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也存在领土争端,中国在南沙修建跑道,菲律宾逮捕中国渔民,两国关系紧张。
其次,日本媒体对中国和越南都进行了批判。反华游行最终走向暴徒化,这种行为无法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日本媒体对暴徒化的游行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如 5 月 17 日的《产经新闻》报道指出,很多游行者骑着摩托车,喊着反华口号,手持棍棒,见人就问“是不是中国人?”报道还引用目击了暴力游行的日本员工的话指出 :“简直都是暴徒。”
反过来,报道对中国企业也进行了一番奚落,指出,之所以会攻击中国企业,“领土问题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平时积累的不满情绪。部分中国企业强行要求越南人长时间加班,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中国食品等造成的健康问题也被越南媒体广泛传播”。报道还引用越南杂货铺的经营者的话指出 :“对中国企业的印象非常差。”
第三,日本媒体表现出爱恨交加的矛盾一面。在领土问题上,日本和越南都与中国有争端,有一定的共同利益 ;但越南的反华游行严重出格,且伤及日本在越企业。据报道,游行者见到工厂外有汉字的牌子就砸,除中国大陆外,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的企业也受到影响。5 月 20 日日本 TBS 电视台的报道说,在此次游行中,有 25 家日本企业受到暴力侵扰,很多企业的窗户玻璃被砸。5 月 19 日,《产经新闻》的长篇报道指出 :“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越南,游行是被禁止的。在此之前,越南当局对小规模的反华游行持默许态度,国营媒体进行了报道。越南当局想借此向国内外展示民众对其的支持。但国民的反华感情超过预期地迅速升温,政府对媒体的巨大影响也存在误判。”
第四,对中日关系的态度消极。5月 12 ~ 13 日,在越日本人救出了多位被游行队伍困住的中国人。中国国内媒体大都给予积极评价。5 月 18 日的《产经新闻》报道了此事,并关注了中国国内民众的反应。报道引用了 3 条中国网民的评论,“日本也有好人”,“日本人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干嘛要让小日本救,中国军队干嘛去了?”这三条评论显然是日本媒体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条比较正面,两条较为负面。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媒体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网民中的过激民族主义情绪,对中日关系依然持消极态度。由于日本企业也受到影响,加之越南游行者的暴力行为严重出格,日本媒体在越南反华游行中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大量报道是基于事实的中立报道,如游行时间、规模、受损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但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中国依然是一个被孤立的形象 ;越南和中国同时受到日本媒体的批评 ;涉及中日关系时,日本媒体表现出消极态度。
结论与讨论
对日本媒体在中越南海摩擦中的表现,我们分为南海船只碰撞和反日游行两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综合这些分析,进一步开展如下讨论。
首先,中日传播中的第三方力量值得关注。中越、中日之间都有领土问题,越南和日本分别成为中日争端、中越争端的第三方力量。在此次中越争端中,日本作为第三方力量,并未等闲视之。同时,日本政府也在积极联系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联手应对中国。
2013 ~ 2014 年,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争端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国际舆论战。中国有约 70 位驻外使节在驻在国媒体撰文,日本也逐一进行反驳。这都是两国开展针对第三方的国际公关的具体案例。
其次,日本媒体批判中国的惯性思维非常明显。我们必须看到“,惯于批判”的新闻价值观让媒体批判政府成为常态。日本媒体惯于批判,无论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往往都是负面报道居多。日本电视、报纸惯于报道负面新闻、灾难新闻,火灾、车祸、水灾、地震等日本国内的灾难事件,以及杀人、诱骗、盗窃等犯罪案件,官员腐败、政府以及公共机关不当决策等负面新闻,都是日本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最近的靖国神社、《秘密保护法》、历史认识等热点问题中,《朝日新闻》对日本政府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涉及其他国家的报道中,日本媒体同样惯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不可否认,不少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日本媒体也是其中的一员。
如在批评中国产品质量时,完全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在改善质量方面的努力,和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
第三,媒体关注、国家利益、人类和平的关系值得探讨。任何国家的媒体都有其政治属性。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传播中,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一国媒体大都会与本国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日本媒体在领土争端方面表现出与政府一致和互动的一面。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媒体在中越摩擦中的报道也有其“爱恨交加”矛盾的一面。
我们认为,在当前阶段,媒体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兼顾人权、和平等人类共同利益。
最后,新媒体的力量值得关注。在此次越南反华游行中,大量参加者是通过 Facebook 等新媒体渠道相互联系、集合并活动的。新媒体的组织力和聚合力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网民在新媒体上的“牢骚”也成为日本媒体观察中国国民情绪的指标。日本的“网络右翼”对日本社会舆论的影响不可轻视。新媒体是一个平台,其背后的大数据应得到更大重视、更多发掘。大数据既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舆论发展状况,也可以通过“沙盘推演”来预测舆论走向。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国对新媒体的运用显然是不足的。
第三章传播渠道融合过程中问题通过对同轴捆缆模式、平台模式、终端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通过对三种传播渠道融合模式的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出现这些缺点的原因有四种,分别为:资金问题,数字技术发展的制约,跨媒体人才的匮乏,跨行业跨区域的...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碰撞融合案例分析---以《广州日报》状告《今日头条》为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新媒体技术随着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的应用使得其传播方式更为高效和便捷性。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受到...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粉丝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订阅和转发参与到与明星和偶像有关的活动中,对娱乐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粉丝经济规模也急剧扩大。本文通过对粉丝和粉丝经济相关概念的梳理,深入...
第5章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作为近两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目前仍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推送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全面提高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
第四章日本动漫国际化发展的启示1941年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创作的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不仅是我国也是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片,万氏兄弟也成为了中国动画的创始人,《铁扇公主》还一度影响了日本现代动画创始人手冢治虫,可以说我国有...
通过对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相关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的洞庭湖生态文化传播仍然存在生态文化议题可见度低、内容同质化等现实问题。...
引言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一)选题缘起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报业的冲击这个话题谈起来已有些陈旧了,但报业融合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的脚步一直在继续。自2004年起,报纸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开始大幅下滑,2009年全球化的经...
在网络传播日益繁荣的今天, 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值得探讨。...
自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率先发表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以来,低碳不仅作为一个政策取向,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资料显示,过去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1906-2005年)升高了0.74℃,预计...
3新媒体技术的实质3SubstanceoftheNewMediaTechnology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以往媒介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无论是在媒介技术形式的革新上亦或是在媒介技术的大众化水平上。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