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性的概念
通常我们将劳动力划分成潜在的劳动力和现实的劳动力两种。潜在的劳动力,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拥有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拥有从事劳动能力的人口,这部分人口占据绝大部分;另一方面还包括劳动适龄年龄之外的(包括未达到劳动适龄人口与实际超出适龄人口两种情况)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这部分人口通常所占比重较少。现实的劳动力,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它等于潜在的劳动力减去劳动适龄人口中尚未从事劳动的人口。
本文为了研究方便,将劳动力定义为劳动适龄人口,按照国际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定义,通常是指 15 岁-64 岁的人口。虽然在实际中劳动力与劳动适龄人口并不能严格意义上划等号,但由于以上两部分人口所占比重很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人口学的实际研究过程中,通常将劳动适龄人口视为劳动力(宋湛,2004)。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杨云彦,2004)。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性是指为满足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的高质量的可持续供给的劳动力。其中劳动力高效持续的供给是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劳动力一要满足数量的要求,二要符合质量要求。对于本文来讲,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对于未来产业转型及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要求(学历层次、技能等级等)无法有效预测,所以对于劳动力质量只是针对现有劳动力人员素质现状实施研究,对于未来劳动力质量的可持续供给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第二,劳动力的可持续供给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2.2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的一个动态的增长的趋势。根据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对于人口老龄化是这样定义如下:
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7%,我们就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老龄化主要特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老年人口增长的相对速度较快,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呈现出老龄化的状态,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我国的老龄化过程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死亡率下降,人的平均寿命较先前有大幅度的提高,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并且向着高龄化趋势发展。
2.3 刘易斯拐点的概念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剩余向短缺的转折点。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人口逐渐降低,最终衰竭,使得农业中劳动的边际产出降为零(蔡昉,2005)。此时,从事农业的部门中存在很多的隐性失业。当工业部门提供既定水平工资时,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导致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由于在某一固定的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需求无限,使得劳动力的供给也源源不断的持续,此时,工业部门将所生产获得的利润再进一步转化成再投资建设,使得规模不断扩大,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直至为零,工资便呈现出由水平至上升的转变,经济学将此称为“刘易斯拐点”(王静岩,2008)。
刘易斯拐点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由发展阶段到发达阶段的转变过程中,都会经历刘易斯拐点。
1.与人口红利的关系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生育率迅速下降、适龄劳动人口比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未达较高水平,形成劳动力充足、抚养比低、储蓄率高的更具生产性人口结构,作为启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助推经济加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源泉,创造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期。
由于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通常情况下是“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征兆。目前我们面临的拐点所指的领域更多的是在劳动密集型的领域,而以专业技能人才为主的对劳动力要求质量较高的领域的中高级劳动力的数量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李健民,2002)。
2.是挑战更是契机
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口红利的消失,宣告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终结(蔡昉,2010)。
毫无疑问,中国数量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一旦某一天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重大影响。以往粗犷的、低效率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不复存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范小玉,1997)。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口红利终有一天会消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在人口红利消失前寻求突破,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当我们的经济发展还在过度以依靠廉价劳动力来作为支撑时,便会丧失创新的动力,当某一天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时,中国经济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不可避免,它的出现势必会使中国逐渐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淘汰落后产能,寻求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率,掌握核心竞争力,体现差异化,做到与众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陈卫等,1999)。
同时,刘易斯拐点是挑战也是机遇。它的出现为建立健全一个健康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立法,政府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与扶持力度,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不断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
2.4 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以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从工业结构的行业构成来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般加工制造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为稳定,以电子及通信制造业为中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Johnson E.N 等,1997)。目前,我国工业结构正进入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高速发展阶段,正在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换,工业的发展从以数量扩张为主向以素质提高为主的方向转变,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由解决比例失调转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其内部结构也实现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餐饮、服装、居民服务、交通运输、邮政等传统产业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除了我国的传统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以外,作为新兴行业的咨询管理、旅游、科技信息、医疗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结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本框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指标,通过分析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2.5 保留工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在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人,从一开始就会对工资水平有一个心理预期,并不会随着寻找工作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另外,他也会对找寻工作所用的时间也有一个心理预期。所以,当求职者在就业市场找寻工作时,如企业提供的薪资水平达到或超出他的预期,他就会接受,否则就不会接受。
因此,对于求职者预期心理价位的工资水平就被称之为保留工资。决定保留工资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求职者所了解到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情况;第二,寻找到超过保留工资水平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第三,就业时所花费的求职成本。
当这些影响因素变化时,保留工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保留工资作为从劳动力供给方决策中延伸的概念,可以建立以下均衡之间的关系:在保留工资水平,就业者接受工作所得到的满意程度与其处于失业状况而得到的满足程度是等价的。在劳动力市场中当企业提供给就业者的工资水平如低于保留工资,他将选择放弃工作,从而继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只有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高于保留工资,他才会接受这份工作。
7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劳动力供需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现存劳动力供给的现状总量方面。劳动力总量丰富,2013年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但是总人口及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仍处于上升状态。结构方面。第一,劳动适龄人口年龄结构趋...
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依托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不断提升的卫生水准,国内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增长,实现了解放前的35周岁到2018预期达到76.6周岁的突破。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以及医师专业技能,对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具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6维持我国劳动力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为了保证劳动力供给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从经济转型、劳动力资源培训开发、人口政策及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服务监管等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劳动力的持续供给,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6...
东北现存的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了东北的经济发展,从而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口的流失阻碍了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而经济持续低迷又将导致了人口流向其他发达省市,这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与经济进入恶性循环。...
一、引言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女性比男性承受着更巨大的就业压力。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妇女作为社会中的边缘的、外来的、他者的特殊群体,其所进入的是性别和户口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杰华,2006),由于其专业技能知识和信息等获得...
4劳动力可持续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劳动力可持续供给的因素多种多样,从人口增长、人口年龄构成到工资变动、经济周期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的可持续供给。4.1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影响劳动力的可持续供给,但是在一个封闭的人口环境中,当年的...
1绪论1.1研究背景及目的1.1.1研究背景如何有效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200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口、经济与...
3我国现存劳动力供给的现状3.1现存劳动力总量及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由表3-1可知,2000年到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在2013年全国总人口数量为136072万人,其中劳动适龄人口100582万人,占总人口的73.9%,相比201...
新常态是目前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关于新常态的根源,现在仍众说纷...
目录摘要Abstract1绪论1.1研究背景及目的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1.2研究意义1.3国内外研究综述1.3.1国外研究综述1.3.2国内研究综述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2相关概念界定2.1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