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延边地区留守家庭主要问题探析
【第一章】延边留守家庭特点研究绪论
【第二章】留守家庭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第三章】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的基本状况和问题
【第四章】延边留守家庭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结论/参考文献】延边留守家庭发展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章 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
3.1 留守家庭形成原因
3.1.1 历史因素
从延边地区历史发展变革来看,改革开放以前,延边地区农民一直以务农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也安定。渐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一种植水稻逐渐无法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落后的生产方式渐渐落后于其他农村的多种经营方式,同时沿海地区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延边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向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迁移。
另外,与延边地区毗邻的韩国在 1962 年后经济稳步上升,劳动力缺口大量增加,我国劳动力大量迁移到韩国开始于中韩两国建交后,经济的频繁往来,为劳动力输出也搭建起了快捷方便的平台。由于延边地区地处边境,交通便利,又具有特殊的人文环境、独特的民族性格,使其能够迅速的融入韩国,所以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持续攀升,始终居吉林省首位。同时,该地区劳动力输出不只面向韩国,还有一些输出到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伴随着劳动力输出规模加大,留守家庭数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大部分留守的家庭人员,包括留守儿童、留守妻子或丈夫、留守老人等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点关注。
3.1.2 经济因素
通过前文可以发现,延边地区种植水稻期间,吉林省延边地区鲜少出现留守家庭现象,后来逐渐有小部分的劳动力开始外出打工,留守家庭现象增多,在中韩建交后,延边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增多,留守家庭数量持续攀升。
韩国的经济相对发达,且劳动力缺口大,且劳动报酬较高,对延边地区劳动力形成巨大的引力;而劳动力自身家庭存在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延边地区劳动力形成一个推力;在这两方面推-拉的作用下,延边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外流,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家庭。延边地区劳动力外流中女性比例居高,由于韩国的劳动力缺口较大的是服务业,而服务业又以女性从业为主,导致该地区的女性外出就业机会增多,延边地区女性人口的迁移比重相对高于吉林省其他地区。综上,经济因素成为该地区留守家庭形成的重要因素。
3.1.3 文化因素
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上一代人存在着“父母在,不远游”思想意识,这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延边地区人口的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不再只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对外面的世界跃跃欲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留守家庭现象,关于留守家庭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步展现。
受延边地区特殊文化的影响,延边地区是朝鲜族聚居地,与韩国的民族拥有相似的文化,在语言、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相近度很高,文化差异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出者心理上的压力,导致劳动力流向韩国数量最多,尤其在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延边地区劳动力输出数量增加,延边地区留守家庭数量越来越多。
3.1.4 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户籍制度管理上存在的滞后和阻碍,户籍管理制度的壁垒开始逐渐松动,人员的流动速度不断增快,外出进行打工的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延边地区的人员流动性也有小幅度的提升,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与韩国往来更加密切,劳务输出机会增大,且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比例高,韩国签证条件相对宽松,所以该地区流出人口数量较大,是吉林省人口流出数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吉林省留守家庭数量最多的地区。可见,制度因素的影响表面上虽然不及前三种因素的影响那样直接和明显,但是其隐性的影响力度和结果不容忽视。
3.2 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衍生出千千万万的留守家庭,70%的外出务工者在离开故土时选择把子女、配偶或父母留在家乡。
①本研究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该调查通过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洲的龙井市、珲春市、延吉市三个地区的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见表 3.1),本次调查中 3094 户居民和 9704 人,其中男性人口为5003 人,占 51.6%;女性人口为 4701 人,占 48.4%,从留守家庭的数量计算共791 户,占被调查家庭的 25.6%,留守人口数为 1099 人,占被调查人口数的11.3%.利用数据结果反应出的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的基本状况,本节拟从此方面分析其特点。本文中的留守家庭如前文所述,是指家庭中有外出人员,并在户口所在地有留守人员的家庭。
本研究中留守家庭成员包括三类:留守儿童、留守配偶、留守老人。表 3.2显示,本调查内留守家庭成员共计 1099 人,留守儿童 191 人,占 17.4%;留守配偶 376人,占 34.2%;留守老人 532人,占 48.4%.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留守人员比重最高的是留守老人,然后依次是留守配偶和留守儿童。其中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合计比重达到了 65%以上,该地区社会抚养比上升。
本研究按照调查结果的留守家庭留守成员的组成情况,将留守家庭分为七种类型:只有留守配偶的家庭、只有留守儿童的家庭、只有留守老人的家庭、同时有留守配偶和留守老人的家庭、同时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同时有留守配偶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同时有三者的家庭。
本调查的数据统计,根据留守家庭类型的划分,结果如表 3.3,只有留守老人和只有留守配偶的家庭最为常见,其中只有留守老人的家庭为 328 户,占留守家庭总户数的 41.5%,只有留守配偶的家庭为 297户,占 37.6%,二者合计被调查家庭的近 80%.只有留守儿童的家庭为 60 户,占 7.6%.同时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庭为 38 户,占 4.8%.同时有留守配偶和留守儿童的家庭为 67户,占 8.5%.情况最少的家庭是同时有留守老人和留守配偶的家庭,为 0 户,占 0.0%.同时具有三种情况的家庭为 1户,占 0.1%.
3.3 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状况及问题
3.3.1 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和特点
从留守家庭的类型来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谋生的而留守的 0-14 岁儿童。包含留守儿童人数共 191 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共 166 户,占23.0%(如表 3.4) .
根据表 3.5 可以看出,包含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留守配偶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家庭所占得比例最高,共 67 户,占 40.4%;留守儿童单独生活的家庭所占的比例次之,共 60户占 36.1%,留守老人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家庭比例居第三,有 38户占 22.9%,留守配偶与老人、儿童三者共同生活的家庭只有 1 户占 0.6%.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留守配偶与儿童共同生活和留守儿童单独留守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生活模式,共占据 76.5%.
3.3.2 留守儿童主要问题
由于家庭主要成员的外出进行务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是受家庭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群体,父母没有同时在身边不但让留守孩子没有办法获得较好的成长环境,还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引发出许多的社会问题。
3.3.2.1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问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比例为 36.1%,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占 22.9%,合计为 59.0%,大大超过了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比例 40.4%.自我监护和隔代监护的家庭类型,被认为是对留守儿童成长较为不利的家庭形态。从家庭环状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看,家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则对于家庭功能的更高程度的实现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儿童成长期父母的长时间缺席,难免会在家庭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影响,更多受到祖辈或其他亲属的影响,造成留守儿童周围成长环境的改变,从而对留守儿童个体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3.2.2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大量的自我监护和隔代监护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家庭支持网络不通畅的情况下,很多儿童生活中不能够得到父(母)的照料,这在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诸多隐患,比如留守儿童上学和下学的时候没有人接送或者不定期接送,即使家中有留守老人和留守配偶照料也无法做到每天按时接送,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在一些暴力伤害儿童的案件中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比例较高。
3.3.2.3 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在学习上,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够得到父母亲的鼓励或者批评,隔代监护的留守老人或上代监护的留守配偶大多数都受到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更多的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留守儿童,而在学习上很少能够做到督促监管,使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解决。
3.3.2.4 留守儿童零花钱过度问题
延边留守儿童的零花钱显着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高出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比在本地工作的劳动力收入高出不少,许多普通出国务工人员年收入可达近十万元,是延边地区工作的普通工人的三至四倍。因此,外出务工的大部分留守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能力让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小孩过上相对优越的生活;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父(母)亲由于长年在外打工,很难回家一次,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不能亲自履行对子女进行监护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他们大都会选择用金钱进行补偿。据了解,这些父母每月给子女的零用钱一般都比父母都在中国工作的子女多 1 倍。这对于一个未成年儿童来说,这笔零用钱过于丰厚,易使他们养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习惯。除此之外,这些父母对孩子可谓是百依百顺,对孩子们的各种需求,哪怕是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们也会尽量满足,以弥补内心的亏欠,父母亲们的溺爱,更容易让孩子们养成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惯,由此会造成留守儿童更加不能专心学习, 逃课、旷课等一系列后果。
3.3.2.5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问题
延边地区地处边境,出国务工经商的人比较多,他们返乡的频率远远低于在国内务工经商者,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较长,有的一年甚者几年才能够见到一次,导致留守儿童对父母情感上十分思念,但却长时间得不到慰藉,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更容易感到孤独,在心理上也容易留下负面影响。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造成其在生活中的困难、思想上的困扰、心理上的不良情绪、生理发育上的困惑、道德品质与价值观方面的不良倾向都不能及时解决和纠正。尤其是延边地区女性工作者前往国外工作的比例较高,其中还不乏很多是已婚女性,这也就直接导致夫妻双方长年分居两地。双方之间长时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久而久之,感情日渐疏远,容易产生离婚和重婚现象,从而产生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家庭的破裂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得不到同等的父爱或母爱,必将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此外,离婚家庭也使留守儿童具有更大的情感依赖性, 内心变得更加焦虑和沮丧。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产生不是单一因素促成的结果,而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长期共同造成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随即带来的是留守家庭中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
3.4 延边地区留守配偶状况及问题
3.4.1 留守配偶基本状况和特点
留守配偶文章探究是指丈夫或者妻子其中一人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守在老家的配偶,留守配偶人数共 376 人,占留守人口的 34.2%,留守配偶家庭共 365户,占留守家庭的 46.1%(如表 3.6)。
根据表 3.7 可以看出,包含留守配偶的家庭中留守配偶单独生活占得比例最高,共 297 户占 81.4%;留守配偶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家庭次之,共 67 户占18.4%;而留守配偶与老人、儿童三者共同生活的家庭位列第三,有 1 户占0.3%;被调查的家庭里面没有留守配偶和老年人一起生活的家庭。可以看到配偶独自留守以及配偶、儿童共同留守是延边地区留守配偶家庭的主要模式。
如表 3.8,延边地区跨国流出人口性别构成中,男性跨国流出人口有 665人,占被调查男性成员人数 13.3%,女性成员跨国流出人数为 603人,占据参与调查女性成员人数 12.8%,女性成员跨国流出人数和男性成员跨国流出人数在各自被调查人口总数所占的比例相差无几,女性只比男性低了约 0.5个百分点。相对的如表 3.9,延边地区留守人口的性别构成中,留守男性所占比例只比留守女性所占比例高约 0.9个百分点。
3.4.2 留守配偶主要问题
3.4.2.1 留守女性的情感压力大
延边地区的人口流动中年轻劳动力输出量大,跨国流动相对较多,回乡间隔较内陆地区更长,直接导致了留守女性暂时牺牲夫妻感情为代价,夫妻的分离严重影响着留守配偶的生活质量和婚姻维系程度。夫妻长期的两地生活使留守女性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3.4.2.2 留守女性生产生活压力大
虽然延边地区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也有大量的留守妇女在家乡照顾老人或子女。受传统文化影响,过去很多家庭关于生产生活方面的重大决定都是由家中男性做出的,而如今现实状况男性外出务工,留守女性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仅要担负起过去的家务负担,同时还要承担起男性成员的生产负担,甚至担负家庭的赡养责任,这些给留守妇女带来不小的生产生活压力。
3.4.2.3 留守女性教育子女压力大
延边地区长期以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的态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密度逐步降低,由于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一些村办小学出现生源困难的问题,教育部门整合教育资源实行撤点并校措施,但这使村里的孩子上学路途更加遥远,安全性降低,虽然留守的儿童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留守妇女日常劳务繁重,很难做到按点接送,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同时,留守配偶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对子女的教育方面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可见,在留守女性存在的家庭中,由于家中缺少了骨干部分,所以,留守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留守家庭的生活和经济双重压力更加考验留守女性的能力,除此以外,家中其他留守成员例如留守孩子学习情况、安全情况,留守老年人健康情况、赡养情况,也在考验着留守女性的承受能力。
3.4.2.4 留守男性心理压力大
从全国的劳动力市场情况来看,男性劳动力更容易得到青睐,男性从事非农性生产经营获得的报酬收入明显高于女性,汉族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但这种通常情况并不适合于延边地区,延边地区的家庭中外出务工以韩国为主,其中以女性为主,延边地区女性劳动力出国务工较多,其中不乏已婚女性工作者,相伴而生的是留守家庭中的留守配偶为男性的比例很高,虽然“留守丈夫”在家的生活压力会小一些,但是心理压力比留守女性更大,且更容易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出现问题。没有了母亲的陪伴和关爱,父亲又无法提供贴心的交流,这些儿童容易变得孤僻。
3.5 延边地区留守老人状况及问题
3.5.1 留守老人基本状况和特点
本节将从留守家庭类型进行分析,依据本调查的数据要求,留守老人即赡养者由于外出谋生而留守的 60 及 60 周岁以上的老人。留守老人人数 532 人,占留守人口的 48.4%,此调查包括留守老人在内的家庭共 367 户,占 46.4%.(如表 3.10)根据表 3.11 可见,在含有留守老人的家庭中,单独留守老人户数比例最高,共 328 户占 89.4%;留守老人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户数所占比例次之,但差距较大,有 38 户占 10.4%;而留守老人与配偶、儿童三者共同生活的户数居第三位,有 1 户占 0.3%;无留守老人与配偶共同的家庭。
3.5.2 留守老人主要问题
3.5.2.1 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问题十分凸显
留守老人的家庭中近九成的是单独留守无子女照料的,只有 1 户家庭是三者共同生活留守老人有子女照料。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存在一定困难,子女照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配偶照料和自我照料将成为主要方式,对于部分居住交通便利、身体状况良好的留守老人来说,一些生活困难可以克服,但对于部分居住偏远、健康状况较差的留守老人来说,老人生活照料的具体问题不容乐观,尤其对于一些社会服务不发达的地区,此问题更为突出。
3.5.2.2 留守老人劳动负担繁重
除九成的老人单独生活外,近一成的留守老人与隔代子女共同生活,这说明留守老人不仅需要自我照料,还肩负着照顾隔代子女的任务。留守老人不仅需要照料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还需要对其行为习惯、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进行关注。这对于留守老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留守老人精力体力逐渐下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也存在诸多隐患。
在全球化进程中,宗教运动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在中国信教群众大幅度增加。据WorldValueSurvey(WVS)调查,中国居民的信仰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宗教信仰者比重迅速上升而无神论者比重却迅速下降。1990年无神论者所占比重是信...
东北现存的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了东北的经济发展,从而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口的流失阻碍了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而经济持续低迷又将导致了人口流向其他发达省市,这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与经济进入恶性循环。...
第5章结论和对策建议5.1结论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现状及问题,留守家庭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留守家庭成员的留守方式各不相同。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留守配偶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家庭占得比例最高,共67户,占留守儿童家庭总数的...
参考文献:[1]刘麒。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农村人口结构变动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2]汪蕾。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10:171-173.[3]黄祖辉。人口结构变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动态可计算...
1前言贵州省境内80%都是山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由于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再加上劳动力、资金缺乏,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贫困问题比较严重。目前,整个贵州省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仍然很多,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研究贵州地区贫困...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经济增长、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战略平台,在中国转型升级发展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十分突出的引领作用。2012年京津冀地区人...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在1.77亿的老年人口中,有近七成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与俄罗斯、朝鲜交界,距离日本海仅15公里,是中国东北部的边陲重地。自2009年国家批准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来,延边地区下辖的珲春作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作为开放前沿,延边地区发挥着边境地区与长吉腹地联...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始离开家乡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产生留守家庭现象,并伴随出现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基于2011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的...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逐渐深入,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选择离开故乡来到城市去打拼,越来越多的家庭结构和形态也随之被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