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现状及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6-07 共66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当代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问题探析 
【第一章】地方政府部门后勤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三章】国内外政府机关后勤制度的现状与比较   
【第四章】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现状及分析 
【第五章】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基层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模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现状及分析

  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经过各方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后勤改革中同样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章以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为例,提出政府机关后勤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4.1 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2008 年,德州市“五大班子”及市直部门集中办公,在这种形式下,成立了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综合办公区的后勤保障工作。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情况:

  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于 2008 年 7 月,是正县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局机关有 5 个科室: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安保科、公车管理科、节能科。

  下设三个副县级事业单位:会展中心管理服务处、物业管理处和房地产管理处。总编制共 65 人。

  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实行“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搞服务,突出两个重点抓管理,牢记三大职责统全局,打造四型机关树形象,坚持五项原则抓落实。坚决按照“重点工作求突破,全面工作上水平”的总体工作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保障措施,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管理素质。根据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十大岗位目标”.这就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制定德州市级政府机关事务后勤工作改革的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后勤事务的管理、保障、服务等工作。

  2.经由市政府授权,承担德州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国有资产的管理。

  3.负责拟订全市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市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车辆编制数和配备更新计划;负责市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购置审批、交旧配新,对达到更新、报废标准的公务用车进行拍卖、报废处置等工作;负责指导监督各县市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4.负责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政策、制度;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以及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以及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协助物业管理处做好综合办公区的节能降耗工作。

  5.协调、监督安保人员做好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工作。

  6.负责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节能降耗等工作;负责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综合楼会议室管理服务工作;负责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办公用房的分配、调剂和维修工作;负责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公共区域的使用管理及国旗更换工作;负责机关餐厅饭菜和服务质量、食品卫生安全、环境卫生、费用支出等监督管理,以及主副食原材料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负责指导委托服务单位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标准;负责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抢险救灾工作;督促协调相关业务单位对消防、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

  7.负责市政府授权的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审核和计划编制;负责政府授权的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职工住房的统一规划、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政府授权的市级机关单位占有、使用的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的登记及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以外的办公用房及附属(经营性)用房的调配和维修管理工作;负责对所管理的市级机关房地产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工作;负责市级机关公有周转房产的管理工作。

  8.负责市委、市政府大型会议的服务保障工作。

  4.2 政府机关后勤改革后取得的成绩

  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自建局以来,从探索研究适合德州市实际的新模式,到具体工作的落实,从艰难的开端到现在的稍有成绩,机关事务管理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体现出了智慧和勇气。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分发挥管理、保障、服务的职能作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坚持制度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程序化运行,各项工作实现了上级领导、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的“三满意”,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搞服务,突出两个重点抓管理,牢记三大职责统全局,打造四型机关树形象,坚持五项原则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及“重点工作求突破,全面工作上水平”的总体工作目标,并且按照具体职能制定了“十大岗位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州市机关事务服务模式、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体制制度化。

  2014 年,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向集中办公的机关部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收回征求意见表 45 张,从得票数量及比例可以看出各个机关部门、单位对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是认可的,是满意的,政府机关后勤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见表 4-1.

  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日渐深入,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影响了提供机关后勤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亟待进一步深化机关事务改革,探索新的更加适应德州机关后勤实际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4.3.1 机关后勤机构体制不够完善

  政府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都设置有各自的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后勤工作,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在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上,没有任何的联系,也没有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更没有相互的配合、协助,都是各自独立管理后勤工作。因此,政府机关后勤的机构体制还不够完善,在各自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安排,不能统筹有限的后勤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合理分配和应用,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008 年,德州市五大班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集中办公,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孕育而生,将其后勤部门及后勤资源进行整合和统一规划,对综合办公区内的政府机关单位进行集中管理、统一配置服务资源,对其他县市区的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来讲,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但是,德州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经历了 7 年的时间,县市区建局进度比较缓慢,与市直后勤机关联系不够广泛,封闭管理、自我服务的格局依然没有打破,开门办后勤、对外联系沟通交流需要加强。经调查,山东省 140 个县市区中,已有110 个县市区成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级建局率达 78.6%,而德州市下属的 13 个县市区中,仅仅有 3 个县市区成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局,有 2 个县市区成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建局率仅为 38%,远低于全省水平。政府机关“大后勤”的管理模式还亟待完善。其他没有集中办公、后勤服务工作分散管理的县市区,在政府机关内部专门设置行政科或是机关服务中心,或是由政府办公室人员兼任负责后勤管理工作,这样和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统一安排、统筹管理的目标相差甚远。山东省与德州市县级建立机关事务管理局情况比较,见表 4-2.

  经过详细的调查,德州市具有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一单位的县市区,是借着政府机关集中办公的东风而成立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仅限于对本级政府提供服务,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各县市区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机构体制,影响了机关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后勤资源的浪费、行政成本过高、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市级与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联系也较少,各自负责本级的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没有在机构的体制上形成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指导关系,对本级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也是仅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阻碍了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政府机关后勤人员的编制身份也不一致。基本上分三种情况:公务员身份、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身份编制不一,导致了后勤人员情绪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各级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也不一样,有的有三个科室,有的有五个科室,有的有下属单位,有的没有下属单位。名称也是五花八门,看似名称差不多的科室,负责的工作内容差距较大,造成了机关后勤机构管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总的来讲,德州市的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缺乏完善的机构体制,仍存在各自为政、“块块”管理的模式,缺少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极大的阻碍了全市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改革。

  4.3.2 机关后勤法制化程度较慢

  随着我国政府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旧的管理制度很难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已经过时落伍。大量的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还是按照以前旧的规则制度去工作,或者凭借着老经验处理问题,就致使后勤管理工作欠缺和不到位的现象层出不穷,出现了管理工作的盲区。公共机构节能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和办公用房改革等新任务、新工作的出现,更需要科学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的保障,如果没有适应新时期的规章制度,今后的管理工作将无法可依;没有管理制度的指导,后勤工作也无从下手,即使开展了工作,也是比较混乱,不能规范统一。

  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建局之初就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由于当时工作才刚刚开始展开,没有实践基础,基本上以借鉴外地市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为主,与工作实际不能完全合起拍来,也就是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一些,因此没有执行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又组织制定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主要为财务制度、考勤制度、婚丧事务办理规定等机关内部运行的管理制度。从 2010 年底至 2012 年初,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开展了 ISO9001 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应该说这一次作了全新的艰难的探索,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理念很先进,但由于该标准体系来源于企业,程序化的东西太多,不这样做就不符合认证要求,因此就无法取得认证结果,面对机关事务管理局有政府机关、也有服务企业的情况不能顺利进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立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县市区政府,将后勤管理工作简单的分为几个科室去管理,没有明确出科室的工作职责,有工作制度的,也是比较陈旧,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也是仅凭经验,基本上没有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作为工作时的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要建立完备的、符合实际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行,实现法制化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后勤管理工作,加快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进度,使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积极、健康、高效、有序的发展。

  4.3.3 后勤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

  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社会化的程度普遍较低,虽然进行了后勤改革,但只是在形式上的改变,而后勤服务内容上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或是变化不大。一些政府部门只是简单的将具有后勤性质部门与政府其他行政单位分开,而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没有改变,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仍然交织在一起。有的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实现了机关后勤社会化,但仅限几项工作,没有实现全部的市场化管理、社会化运作。

  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虽然在物业管理、卫生保洁、机关餐厅等管理工作上,面向市场开放,尝试社会化管理探索,公开招标,利用社会上优秀的企业、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速度仍然不够快,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社会化,涉及后勤业务面还不够广。对于单项的后勤服务,虽然是通过公开招标取得的机会,但只有一家公司进行服务,缺少同行之间的竞争和对比,没有完全引入市场机制,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还是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与此同时,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和服务委托单位没有建立独立的经济核算关系,资金费用还是靠财政拨款,没能做到自收自支。如果财政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就会影响服务单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机关后勤部门又不可能左右财政资金拨款问题,这就说明机关后勤部门还是依附于政府机关,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个体和经济核算实体去参与市场竞争。后勤服务部门没有真正的融入市场,面向社会,影响了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4.4 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机构体制问题

  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是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改革较为缓慢,仍然存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造成了政府机关后勤机构体制的不健全。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没有彻底的分开,仍然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现象,造成了管理和服务的标准不统一、行政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问题。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后勤部门在形式上将管理、服务两种职能分开了,但是没有完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和实行有偿服务,仍然停留在等待财政拨款阶段,较为被动。

  自从设立机关后勤部门以来,就只是针对本级政府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并没有赋予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对省级、市级、县级事务管理局的管理和指导工作的职能,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仍然是各自为政、自我封闭的管理模式。因此,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之间并没有相互的联系工作、共同协作和交流经验,只是凭借以往的、滞后的管理经验进行工作。

  许多人在思想意识中认为,后勤工作并不重要,轻视后勤工作,没有科学的去管理,科室分配不合理,人员配置不到位,导致了政府机关后勤工作运转较慢,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制度仍然存在,造成了工作积极性差、效率低下、后勤机构体制不完善。

  4.4.2 后勤法制化长期滞后

  履行政府工作要依据法律、法规,任何事情都要以法律为准绳,但是与政府机关后勤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机关事务条例》,该条例也是 2012 年刚刚颁布,运行时间较短。我国幅员辽阔,行政区域较大,存在地域差距、民俗差异、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法制建设较为缓慢。

  同一个法律法规运用到不同的地方区域,难免会出现不适应、不协调的现象,在操作上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难度,完全的贯彻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国的法治起步较晚,公民的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这也包括机关后勤人员,加上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在后勤工作中无意识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凭经验工作者居多。《机关事务条例》的出台,极大的改变了这一现象,规范了机关后勤工作的标准、机构体制、管理模式,但颁布的时间较短,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和强化执行措施,进一步的贯彻落实,才能改变机关后勤法制化长期落后的现象。

  4.4.3 缺乏后勤市场化机制

  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中孕育而生的,虽然现代我国经济不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但在各地区、各行业或多或少的会找到计划经济的影子。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不健全,在计划经济时期表现为权责不清、监督力度不到位,后勤成本失控现象经常出现;政府机关后勤机制不够灵活,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分配、激励机制不到位,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市场化经营极大的受到了限制,没有危机意识,缺少质量意识,造成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社会认同感不强。

  由于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是针对政府机关单位,市场较为单一化,用户不饱和,导致了服务产品和设施大量闲置,造成低收益、高成本的现象。

  政府机关后勤制度化管理不完善,采购、供应和监督等环节监管力度不到位,各自为政,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后勤工作是第三产业的一种,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是第三产业中还未完全被开发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有关后勤的各种资源已经发展成熟,政府机关后勤部门要加快市场化进程,相应的优秀后勤管理服务方面的特殊人才尤为重要,也是不可替代的。

  4.4.4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政府后勤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实施绩效考核机制,不能极大的激励和促进政府机关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原因之一是因为财政资金不足和对机关后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没有绩效考核的资金奖励。只有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搞好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其他的政府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才有了真正的保障,这就需要有完善、健全、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如果没有绩效考核机制,后勤人员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工作努力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好坏一样,多少一样,干与不干一样,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失去了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奖罚不公平,会严重伤害优秀员工的进取心和工作的激情。

  小 结

  本章通过研究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出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机构体制问题、后勤法制化长期滞后、缺乏后勤市场化机制、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这几个方面造成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