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政府和社会管理改革背景
2008 年,时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行政性措施,抵御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大波动;同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众志成城以及集全国之力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以国有经济主导以及强有力的政府管控为特征的 “中国模式”被西方国家大肆宣扬,很多中国学者认为这一说法是在怀疑和否定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其实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看,他们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也是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管控的(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尽管当前有学者对“中国模式论”的存在性及其褒贬存在异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一直在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全、不够市场化,政府的管控过于微观、力度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之路还必须持续下去,而整个公共管理体系的改革必然与市场经济的改革要同行。
在对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验总结中,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物质资源、使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出口等一些列不可持续性方式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当前要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但是,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关键就在于首先要改革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体制性障碍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度和力度。
2 政府改革探析
“九五”计划之后,我国首次出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提法,且之后的 20 多年时间中, 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被以不同形式多次提出(如“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在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目前将近 20 年的时间,我国政府仍然是将支配资源的大部分权利握于己手,而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发挥效用。 各级政府为了自身绩效,很容易盲目性地用手中握有的权利去支配资源配置以促进 GDP 的增长,这又进一步造成生产过剩而消费不足,这是造成资源浪费、 效率低下的实质性原因;再则,权利过于集中且缺乏监督机制又进一步导致了腐败的滋生。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的改革之路首先应该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应下定决心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改革需要有“顶层设计”。 学者吴敬琏也指出:“我们的执政党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作出选择,在这个大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都要有这样的设计,包括经济系统、法治系统、教育系统等等。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中指出:“由于权力寻租和腐败的侵蚀导致了南亚国家的流乱四起、 社会溃败,这些国家腐败盛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政府的权利过小,而是因为过度干预经济以及没有受到监督,因此少数人有机会利用公共权利牟私(印度则是典型的腐败国家)。 ”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政府的定位上,我国的政府应该将自己视为“平衡效率与公平的一个第三方组织”。 在此讲对这一观点予以解释:一则,市场经济必然是讲求效率的;二则,社会主义社会更多的诉诸是公平;再则,将政府视作第三方组织而言:它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多为有所少为,它应该是一个将市场和社会放在最核心位置的第三方组织。 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的改革方向应该是面向平衡效率和公平的第三方组织进行。
3 政府与市场关系探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为了消减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9 年政府出台了“4 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计划, 从政策实施的短期效用看,这的确是成功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样看起来似乎政府强有力地干预确实有效。 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内需增长一直乏力;另外,依靠对生产要素高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只会进一步加剧结构性矛盾。 而这一矛盾,在需求结构上表现为外需继续增长,内需举步不前,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在供给结构上表现为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政府不可能进行持续性的投资行为,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可以依靠出口来弥补国内消费不足,但是任何经济的增长没有内生性因素而仅靠外部力量是无法为继的。
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上存在垄断和非充分竞争, 且市场难以规避这一弊端;②单纯的市场调节难以弱化外部性的影响; ③公共物品配给问题; ④市场难以兼顾效率和公平;⑤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
既然会出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 我国的政府与市场在关系上至少应做到如下几点:①对于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政府应进行严格支配, 尽力做到公平;②逐步退出微观经济活动,并加强自身监管能力;③通过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控制经济总量平衡。
通过以上三点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政府与市场的缺陷,同时能将效率和公平做到有机结合。
4 社会管理改革探析
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并且在发展程度上还出现了区域化的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省一带)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及区位优势,社会组织的发展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更为成熟。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央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保持一定的地域平衡性,各级地方政府应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培育管理制度,对于挂靠于行政部门的社会组织应在其职能范围内鼓励开展合法业务,使其逐步独立(这种独立应该是其自身地位的独立以及其自身发展的独立性,在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使其真正具有社会性)。
近年,西方国家在“政府再造”的实践中提出了 “公共服务民营化”, 其对于我国的适用性以及将其中国化地运用对于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民营化主要是指政府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到市场机制中,其目的是克服“政府失败”,提高效率。 民营化的优点主要有:降低生产、服务成本;提高质量、给予公民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等。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太完善,因此我国在进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政府应先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民营化行为, 注重加强监管能力;②项目公开招投标,民营化过程透明化;③制定备用方案,一旦当前实施方案无法继续应立即更换;④对于准公共物品(如国防设施等) 基本上不应进行民营化改革,而纯公共物品则应逐步让其走向市场化、民营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关键在于政府首先要鼓足勇气进行自我改革。 中国的公共管理要走出一条“强政府—强市场—强社会”的道路,“强政府”并不是一个“管得宽”的政府,而是政府要通过宏观政策以及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使得政府在总体的控制力上有助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强市场”并不是说我国应该走上完全自由竞争型的市场经济,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也时常出现政府干预的状况,强市场应该是一个在受到严格监管下,各个经济活动主体处于合理、有序竞争状态的市场经济;“强社会”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自治,它应该是一个能够与政府和市场进行适度平衡,做到对二者的有力监督以达到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 国营主导资源分配与中国市场经济不相称[J].创新科技,2011(7)
2 吴敬琏.政府应该下决心自我改革[J].沪港经济,2011(8)
3 冈纳·缪尔达尔. 亚洲的 戏剧[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2
4 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
公共冲突是指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事关公共利益,是指引起冲突的事项即为公共事项,或引发冲突的事项不是公共事项,但冲突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公共利益。①对公共冲突的管理是任何可以现实运行的社会体制都必须包括的功能。...
2相关概念及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历程2.1相关概念2.1.1传统农村社区不同学者对农村社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强调农村社区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点;有的强调农村社区具有特定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等,但总体概括来说,农村社区必须包含人口、设施、组织、文化等...
摘要本文研究了政府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总结介绍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先进经验,找出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阐述政府推进城镇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国内外推动城镇化研究现状。分析了城镇化的内涵概念,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出现的合理性;...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
结论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般,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所处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生活、工作等压力下,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些极小的情绪波动或者刺激都会引发出一场危机,而机场每天容纳了这么多旅客,每天将面对各类可能引...
1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1.1雾霾的成因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指自然天气的现象,空气中的水汽氤氲,以灰尘作为凝结核,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呈现发黄。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
题目: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及监管机制研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与问题(一)地方政府违规现象频繁(二)发放社保基金时出现的问题(三)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及财政监督出现的问题(四)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渠道不畅二、我国社保基金...
结语人们常常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恐慌问题不以为意,它对个体、社会产生隐性影响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恐慌对人的心理刺激极大,过度恐慌是造成造成个体认知偏差、反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它也是群体聚集、社会骚乱的重要诱发因素。可以说,心理恐慌造...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我国已把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并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质简单地说就是农村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自1984年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经济开发区在我国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沿海向内陆,最终在全国遍地开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