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团队管理论文 >

建筑企业扁平化管理方案购机结论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9 共348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扁平化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章】建筑企业扁平化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建筑企业问题分析
  【第三章】建筑企业扁平化变革方案设计分析
  【第四章】建筑企业管理变革下的扁平化规模经济效应
  【第五章】建筑企业扁平化信息管理建设
  【第六章】扁平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变革
  【结论/参考文献】建筑企业扁平化管理方案购机结论及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成果

  在这需要重申的一个观点是,扁平化管理不是神丹妙药,也不是魔法,更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的应急之计。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是扁平化管理——怎样在使员工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取得利益最大化并且使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是需要时间、持续不断的努力、员工们的认同以及良好的领导力。如果仅仅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去寻找一个紧急的解决方法,那么,扁平化管理则会让企业管理者们失望了。

  文章论述了这样的观点:任何对于传统的分级式“金字塔”层级结构管理模式的变革都需要具备以下要素:认真的态度,热切而合理的期望,对企业效益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对员工待遇与福利的关心,在变革启动时就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分享观点并听取其意见以及有效的奖励机制。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新设计一下企业的核心生产过程,就希望扁平化管理能够自动生成并且在扁平化管理变革中能够自我完善,无异于在建立摩天大楼前只建立了一半的地基就希望其能支撑整个大楼。管理没有捷径可走,而扁平化的结构与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这个企业是国企还是私企,甚至是在绝大多数的政府部门都可适用。

  文章反复重申扁平化管理的变革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经历过长时间的基础工作,然后再进行变革才能取得管理者们的预期效果。

  第二节 结论和不足

  扁平化变革期望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改变增加管理幅度的模式,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通过扁平化改观企业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信息传输灵敏高效,灵活应对多变的建设项目现场,有效缓解建筑施工企业扩张带来的资源矛盾。

  扁平化管理变革不是解决建筑企业自身管理问题的唯一途径,如变革的条件尚不成熟,企业决策者跟风贸然施行“扁平化”变革,轻则引发企业的全局性震荡,导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扁而不优”,或将使建筑施工企业沦为一盘散沙“分崩离析”,无法对变革进程施加有效影响和控制,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后果。脱离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实力,不针对建筑项目动态管理经济一次性团队稳定性的特点,盲目追求扁平,很可能会事倍功半“水土不服”,事与愿违。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不要将扁平化管理变革作为解决企业所有存在问题和推动发展的万能钥匙。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正在经历市场变动,正在试图寻找一个能使自己的企业在面对跨功能挑战时仍能充满活力的价值定位,希望给客户提供增值的服务以留住客户,又或者是希望使员工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认可度的提升,或许扁平化管理变革是企业改革推进发展的一个好的选择。

  中国建筑产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规模如此巨大,可以预见的是,谁能在发展过程中优先实现扁平化管理走在前面,谁将在市场竞争中会有优先胜出的可能,这或许是企业变革正确的发展方向。国际上建筑企业扁平化管理变革起步较早,市场竞争环境成熟,而我们刚刚进入逐步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管理决策者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有竞争力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国有建筑企业更应该尽快适应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改变传统思维定势,充分认识扁平化管理有利的方面,摆脱体制和思想的束缚、卸掉历史包袱,在今后的竞争中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专着类

  【1】 徐晓飞,田雨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知识新解》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年
  【2】 李晨洋、吕福财、陈红光、赵清着,《中国建筑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年 6 月
  【3】 (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4】 (美)彼得.德鲁克着,许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9 月
  【5】 (美)史雷特(Slater,R.)着,吴溪译:《向杰克.韦尔奇学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1 月
  【6】 (美)理查德·吕克着,刘祥亚译:《管理变革与转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1 月
  【7】 (美)彼得.德鲁克着,闾佳译:《管理前沿》,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9 月
  【8】 (美)鲁道夫.梅利克着,李萌译:《项目人力资源—扁平世界的工作与管理变革》,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年 4 月
  【9】 林伟贤着:《决策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5 月
  【10】 (美)彼得.圣吉等着,五秋海等译:《第五项修炼—变革篇》,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年 5 月
  【11】 (美)彼得.圣吉着,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年 10 月
  【12】 (美)彼得.圣吉等着,李晨晔、张成林译:《必须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年 1 月

  期刊类

  【13】 凌洁雯:《组织扁平化变革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企业改革与发展》,2013 年 05 期
  【14】 高佳林:《浅谈企业扁平化程度衡量工具》,《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 01 期
  【15】 徐友全等:《基于 BIM 的大型建设项目扁平化组织结构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3 年 2 月第 27 卷第 1 期
  【16】 黄如福,符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技术》,《工程设计 CAD与智能建筑》,2000(7):33‐35
  【17】 陈光:《施工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北方经济》,2005 年第 12 期
  【18】 刘逾:《扁平化管理下建筑企业实施财务管控的探讨》,《现代物业》,2010年第 4 期
  【19】 刘文玲、张振峰、高艳龙:《建筑企业扁平化开放式现代管理模式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 年第 3 期
  【20】 孙永志:《建筑施工企业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年第 4 期
  【21】 李春青:《信息时代企业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年第 6 期
  【22】 王超华:《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2013年第 1 期
  【23】 王玉峰:《复杂适应组织的变革——基于复杂性环境观的考察》,《经济学家》,2009 年第 6 期
  【24】 郑维:《基于制度变迁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 8 期
  【25】 高天鹏:《企业组织变革的系统科学思考》,《统计与决策》,2010 年第 24期
  【26】 王凤彬、陈建勋:《 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探索式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11 年第 14 期
  【27】 涂辉文、薛宪方:《组织变革中的领导研究述评》,《企业研究》,2011 年第 12 期
  【28】 金科学、赵小伟、闫佳静、郭彦彦:《浅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价值工程》,2012 年第 1 期
  【29】 赵琳:《谈大型建设项目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构建》,《建筑经济》,2008 年第 12 期
  
  论文类

  【30】 计海东:《动态环境下组织创新核心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9 年
  【31】 黄干:《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扁平化组织结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致 谢

  转眼间,两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在这里,我不仅幸会了博学擅诱的老师,还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位老师,孙选中院长的相遇相知与教诲是我最为感激和珍惜的人生经历之一。孙院长严谨的治学理念,渊博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研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学术基础以及秉节持重的人格对我的人生方向意义深远。在两年的学习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指导,对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向如父般的导师孙选中院长表达我真挚的感谢。

  完成毕业论文是自己学习工作中一件很有意义且影响深远的事情,感谢班主任老师肖富荣老师及所有的任课老师,他们教会了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谢工作单位给予的一个平台,是这个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发挥,从而让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进步,感谢这个变革的社会,让我能参与到这个变革的社会实践中受益匪浅,感谢家人让我能安心地坐下来学习,自己在工作中的进步有你们相伴。

  这两年和同学共同学习成长是短暂而愉快的,不光学到了扎实的知识还有我们深深的同学情,致谢我们的青春岁月,感谢在论文写作期间进行相互交流并给予相互帮助的同学们。

  论文的写作过程使我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的扁平化变革深有感触,结合学习心得和教授们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总结,必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得以提升,鉴于自己基础薄弱和水平有限,论文中观点论述不足之处,恳请给予建议指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团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