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现象治理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2 共142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部分 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现象治理研究
第2部分 集资诈骗犯罪概述
第3部分 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状况
第4部分 集资诈骗犯罪原因
第5部分 集资诈骗犯罪对策
第6部分 我国集资诈骗罪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摘 要
  
  集资诈骗犯罪行为在国外归结为诈骗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不仅将独立了“金融诈骗犯罪”而且还细化出集资诈骗犯罪等。集资诈骗犯罪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新型的法定犯,这一点在考察了国外刑法规定之后尤为明显。在解决新型法定犯的问题上,依靠规范文字解释使罪名的确立出现了颇多争议。本文通过对北大法宝数据库收集的 119 个典型集资诈骗犯罪案例的总结,意图对我国的集资诈骗犯罪进行一个简要的统计分析,对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图表式总结,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一类型犯罪的特殊原因,同时探讨性的提出一些集资诈骗犯罪预防和治理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集资诈骗犯罪概述。分别阐述了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特征和集资诈骗犯罪的演变。并根据相关总结得出犯罪的特征不仅仅是明显较大范围内已知的虚假承诺高回报、涉案金额巨大、受害人众多等,还有犯罪行为的循环性,犯罪人自身结构的团伙性。

  第二部分为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现象。主要根据犯罪人特点对犯罪人人数统计分析、犯罪人犯罪的伴生性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犯罪时空特征进行犯罪地域、犯罪起始时间、犯罪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犯罪行为方式对犯罪行为模式及其本质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一是对犯罪行为和危害等有更加量化直观的认识,二是得出了相对更加一般的犯罪行为模式,加深对犯罪行为本身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第三部分为集资诈骗犯罪原因。简要罗列了西方主要犯罪原因理论,主要阐述了我国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的二个特殊的社会因素,一是我国集资诈骗犯罪定罪的标签性,二是市场严酷的融资环境。以及犯罪被害人因素。

  第四部分为集资诈骗犯罪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集资诈骗犯罪的预防,建立集资诈骗犯罪受害人持续受害预防机制和构建行刑一体化的犯罪预防治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诈骗 行为模式 集资诈骗 行刑一体化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集资诈骗犯罪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集资诈骗犯罪概述
  一、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一)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
  (二)集资诈骗犯罪的特征
  二、集资诈骗犯罪的演变
  (一)国外集资诈骗犯罪的演变
  (二)国内集资诈骗犯罪的演变
  
  第二章 我国集资诈骗犯罪状况
  一、犯罪人特点统计分析
  (一)犯罪人人数统计分析
  (二)犯罪人犯罪伴生性统计分析
  二、犯罪人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一)犯罪地域统计分析
  (二)犯罪起始时间统计分析
  (三)犯罪持续时间统计分析
  三、犯罪危害统计分析
  (一)受害人数统计分析
  (二)犯罪数额、犯罪受害损失及其对比统计分析
  四、犯罪行为模式分析
  (一)犯罪行为模式归纳
  (二)犯罪行为模式一般结构
  
  第三章 集资诈骗犯罪原因
  一、西方犯罪原因理论派别
  (一)西方犯罪原因理论派别简介
  (二)西方犯罪原因论的思考
  二、犯罪原因的社会因素
  (一)集资诈骗犯罪的标签性
  (二)犯罪人严酷的融资环境
  三、犯罪被害人的因素
  (一)被害人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二)投资需求与投资渠道欠缺的矛盾
  
  第四章 集资诈骗犯罪对策
  一、 民间融资法制化
  (一)制定民间借贷法规
  (二)规范民间融资利率、信用体系及保险保障
  二、加强集资诈骗犯罪的惩戒
  (一)提高执法能力,加大打击力度
  (二)加强配合,提高处置能力
  三、建立集资诈骗犯罪被害人持续受害预防机制
  (一)积极追缴犯罪人非法集资款项
  (二)建立政府承担集资犯罪受害人补偿制度
  四、构建行刑相衔接一体化的犯罪预防治理体系
  (一)行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二)行刑一体化的行刑分工
  结论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