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
在上述的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各种类别的安全意识状况高低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大学生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但还远远不够,在某些方面仍表现出防范意识差,应对能力、自救能力不足,没有危险意识,这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相应的处理措施,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所致。
无知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大学生的安全知识面过窄,安全素质差,并且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安全问题,在防火、防盗、防骗、及出行意外伤害等方面缺乏基本的常识。如在交通安全中,在通过马路一半时,路灯变成红灯,却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转身退回马路边上,而我国《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人行横道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
所以一旦退回到马路边上,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不仅仅是安全知识的缺乏,大学生也普遍缺乏与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学校设置的《法律基础》等有关法律的课程,基本上成为学生用来应付考试拿学分的课程,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在考试过关后,那些法律知识也就遗忘得差不多了,也并没有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制观念,进而提升为法律意识,以指导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如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并不清楚是自身的身体权、生命权还是健康权等权益受到损害,也不清楚具体有那些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是某些维权的途径是否合法、可行。正确、有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维护安全的主要力量,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面临安全隐患时就会缺少解决措施,不会正确规避风险,容易遭受损害。而大学生这种对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缺乏,多是由于教育不当引起的。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行为习惯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安全行为习惯,在交通上,养成不闯红灯,遵守交规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能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财产安全上,形成保管好自己财物的行为习惯,就能防止或减少因被盗被抢而导致的损失;在消防上,有用电防火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不易发生火灾事故。可仍然有些大学生把集体宿舍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将自己的物品随意放,尤其是对手机、现金、电脑等贵重财物,也没有多加注意而随意乱放;睡觉时没有锁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外出时不注意保管好随身财物,没有防范意识;独自外出晚归;在用电方面上还表现在出门没有随手关掉电源的意识,胡乱用不匹配的充电器充电,私拉电线,插线板也随意乱放等等。这些没有安全意识的行为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也都会对大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总的说来,大学生安全知识的缺乏、不良的行为习惯都是受到自身所处的环境因素和个人的心理特点影响的,其中环境因素就包括了社会、学校和家庭。
(一)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1.社会公共教育的缺失
社会公共教育的缺失,不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意识不髙。当代社会只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也使得大学生不会再去花时间与精力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逃生技能,也就不具备应有的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难以树立安全意识与危险意识。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这是一种公共教育的结果。如在交通事故上,大家都学习交规,遵守公共道德、法律法规,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为良好的公共教育出一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也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据悉,瑞典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之一,人数仅为二、三百人。在那里,交通安全不仅仅是交通部门的事情,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道路建设到民众参与,最终营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使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也就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多元化给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带来的巨大影响,既有利于我国发展,又对我国是一种挑战。因为现行的文化中,既有优秀高尚的文化,也有不良低俗的文化。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对社会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判断力比较差、缺乏理性分析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产生认知的偏差,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错位。如受个人主义的影响,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爱逗强弦耀自己,许多的交通事故也是因此而发生的,许多大学生往往驾驶经验不足,技术欠佳,而一些大学生却又喜欢弦耀自己,寻求刺激开快车、飞车,忽视了安全问题,没有安全意识,也就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又如拜金主义带来的金钱至上,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金钱比生命还重要的思想,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危机时刻仍然想着金钱,而忽视了自身的安全问题。如遇到突发火灾时,仍然有些大学生先抢救金钱、电脑等财务再逃生,从而错过了逃生的时机,不仅没有得到财务,反而还把自己的性命搭上。受社会环境中不良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容易只顾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安全问题,缺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学校环境影响因素
1.学校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以识记知识为本,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掌握知识,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得不少高校的教育体系都没有对安全意识的教育有个明确的定位,有关安全责任、安全意识等概念和内容多见于相关的文件中,却没有使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真正进入教学课堂,导致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与相应技能。事实上,掌握专业、科学知识并不是教育唯一的目的,学校还应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并运用到的知识,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保护自身的安全,可这并没有得到高校普遍的重视,对校园安全隐患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校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首先,很多高校认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是学生辅导员或者是保卫处及管理安全工作机构的事,与其他的部门没有多大的关系,使得一些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很少会主动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尤其是安全方面;并且,一些专业教师自身的安全教育知识不够系统完整,因此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也极少会穿插一些安全知识;甚至有的教师理所应当地认为大学生本身就具备了较好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大学生对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军训时开展的一些关于消防、自我保护等安全讲座,缺乏长期性、有效性、系统性,时间一长,就容易麻瘦大意,安全意识也会淡下来,警锡性减退,若遇到具体的甚至是突发的安全事件时,情急之中就会忘了该如何做,最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校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现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数只是针对传统的安全隐患,形式上也是零敲碎打,安全意识培养的教育活动也常常是近日出现了什么样的安全事故,各校就纷纷组织进行该方面的安全教育,或是上级组织强调某方面的安全,学校就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首先,在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教育中,主要侧重了安全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的教育。在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的教育中,知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是仅有知还是不够的,还应对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以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深入的教育,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对安全知识要有较好的了解,然后在这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提髙自身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这才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教育的主要目的,这也是大学生在接受安全意识培养的教育后应当具备的素质。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面对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新的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而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也不能很好的用来防范和应对现代的安全事故,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不足。如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包括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交友安全、网络购物安全等。
(三)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子女安全意识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苗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就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多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与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它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现如今的父母对子女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对子女安全意识的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处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一方面,父母长辈们就尽量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都放在子女身上,可长期以来父母们只重视子女学习的思维惯性,重视子女的智力开发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他们对生活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使他们接触不到一些安全问题,也就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从父母那得到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的机会。并且父母过多的呵护也使得子女缺乏对社会复杂性与危险性的认识,缺乏警慑性与危险意识,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生安全问题,许多父母也往往把教育的责任都归于学校,可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父母对子女安全教育的缺失,就很难与学校、社会形成安全教育合力,以达到丰富大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成长成才的目的。
2.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子女安全意识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子女的关注,从而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的言行。因为父母是对子女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子女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在他们眼里,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安全行为习惯也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努力去模仿。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因此,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孩子想做个好孩子,只有当他看见理想的事物,并为此所吸引的时候,才能产生这种想法。” 正如列尼托尔斯泰所写的“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父母就是子女的榜样,父母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父母;父母过马路闯红灯,子女也有样学样,也跟着闯红灯;父母爱吃路边小吃,子女也少不了嘴馋要吃;父母不注意用电防火安全,子女自然也不会太在意用电防火安全意识。子女的这些行为习惯,多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而形成的,父母要有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较高的安全意识,才能影响和培养子女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四)几种典型的心理因素
进入大学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已基本上成熟,可心理上却没有相应成熟起来。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等,导致大学生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第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众多从众实验表明,大部分个体都出现从众现象,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且心理不成熟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在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心理。而大学生在这种心理的指引下,表现出来的安全行为则是一种消极的从众行为。如在调查大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原因中,就有13. 19%的大学生看到别人在使用,就跟着使用。这种从众的心理在过马路时尤为突出,“中国式过马路”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不理会红绿灯,只要有人率先闯红灯过马路,紧接着就会陆续有人跟上,并且随行的人看上去就像是一道屏障,以至于让从众的人产生一种盲目的安全感,一方面觉得人多,不会发生事故,另一方面也会认为法不责众,而无视交规。可见,从众心理极易让自身处于危险的环境中。
第二,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几乎人人都有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会使人相信通过某种偶然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而是自己获得意外的收益或者躲过某种确定可以出现的灾难,是一种与事情的常态发展向违背的心理预期。侥幸心理其实也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只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信念迷失,这种潜意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形成习惯,引发冲动。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安全事故离自己很远,自己不会发生什么安全事故。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与大学生有关的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但毕竟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体会过那些感受,就总觉得那些危害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无关,都是别人的事情,是别人没有注意安全而导致的事故,换做自己,则不会发生了。如,看到其他大学生被骗,更多的想法是认为他们太傻太笨了,换做自己,就不可能会被骗。自己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故,而不是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具体的安全关系的参加者,或是高估了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抱着侥幸心理,在遇到现实中一些具体的安全问题,发生事故时,则显得不知所措,引起严重后果。
第三,贪财、贪图便宜、方便的心理。人们的小贪心理一直都是存在的,是在我国固有的文化、历史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劣根性,但也体现着民族的一种思维习惯和传统。在大学生的交通安全上表现为贪图价钱便宜或方便而选择打“黑的”,乘坐未纳入正规客运管理范畴、临时客串客运包车角色的车辆出行,其车况、载客状况、行进路线状况、司机状况的等都成为交通安全链条上的不可控环节,安全隐患极大;还有贪图便宜购买和使用无牌无证车辆,车子的性能无法保证而存在安全隐患;再有就是为了抄近路在人行道以外斜穿,或随意翻越车行道中护栏等隔离设施过街,省时省力。这种小贪心理在网络的交友、购物上也很突出。
如某大学生在一家声称是在搞促销、新开张的淘宝店里购买物品,在对比别的商家的物品后发现该店的物品便宜许多,于是便心动汇款,300元起卖,最后因贪图小便宜而先后被骗1837元。又如,2013年传出的被骗婚的女硕士生,被自称是单身,某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实际上只是个农民工的蒋海峰骗走十几万元并怀孕生下孩子,不难看出,这被骗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利益的诱惑。因此,大学生这种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极其容易被犯罪份子利用,被飞来的横财与好运引诱,也就容易进入骗子的圈套,造成自身和财产的损失。
第四,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的心理。大学生思想单纯无知是造成高校各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的心理在对人身和财产的诈骗上最为突出。大学生虽然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比较容易相信别人,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大学生具有热心助人、富有同情心、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的心理,经常谎称自己的钱包在公交车上或在火车站等小偷经常光顾的场所被偷等方式来赢得大学生的同情并骗取钱财。如2007年,广西某高校学生秦某遇见两位问路的学生,自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随导师来此做保密调查参加国际竞赛,与导师走散,手机被偷,需要借手提电脑传输数据,及返校的路费。
单纯的秦某相信了,也很同情这两位学生,随即取了钱交给他们,事后拨打他们的联系电话时方知是上当受骗。至今这样利用大学生的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的心理的诈骗手段依然存在,只是手段更加高明了。2013年武汉一些髙校的校园内就出现了自称是来自台湾或国外的留学生,用初来咋到被骗被偷而身无分文等理由来获取大学生的同情,进而骗取他们的钱财。更有甚者,不仅仅是骗取钱财,还有骗婚,骗取女孩子的感情等等。
摘要外国人在华就业,主要是指取得在中国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工作并获得工作报酬的就业行为。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在源头上,我国对外国人在境内就业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欲到中国就业应先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第四章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在快递行业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对新疆快递行业监管的启示。以下将从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
结束语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基本要素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而夫妻关系的基础为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妥帖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夫妻财产制在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有待健全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我国...
第3章在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关系中信用证开证行的法律地位3.1信用证业务下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作用3.1.1银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原因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一般包括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及争议解决五个环节(其中争议解决并非必经环节)。货物买卖是其他...
五、结语我们应当看到,新刑事诉讼法与原来相比确实对监视居住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论在定位上或者适用的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新法实施以来,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然较少适用,即使适用了也大多按照以前的方式执行,正如96年刑...
结束语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对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者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和法律路径对广大儿童的父母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一、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我国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我国并...
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论思考导言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司法规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学界对这一官方用词的变化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司法规律?以及司法规律在司法改革中的基础作用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
引言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10年冲突法领域产生诸多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俄勒州颁布并实施的《侵权及其他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以下简称《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中国梦与理想教育的理论概述2.1基本概念的阐述2.1.1理想教育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教育学原理》指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