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下中国梦的实现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252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中国梦事实上是一种深刻政治理论,是***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通过认真阅读分析相关的资料,取得了一下的研究成果:

  (1)中国梦作为一种政治理论,体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通过研究,找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代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中都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梦也不例外。它从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作用,以及人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本文在理论上的主要成果。

  (2)找到了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上的一致性,就要从理论上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途径。本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中国梦实现途径。建立起了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力量的观点,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实现途径上,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放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中国梦研究,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找到中国梦的理论根据来论证其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2)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搜集的文献资料有限以及本人的学术研究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以往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对中国梦内涵及实践途径的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中国梦的研究还不全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为此,本课题力图在广泛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梦,从而弥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不足。对不少问题的论述也显得比较单薄,存在很多不尽完美之处,希望老师和学友能够不吝赐教,我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争取完善在本课题上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群。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 理论界, 2013, (5): 62-63.
  [2] 石仲泉。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J]. 理论周刊, 2013, (17): 1.
  [3] 肖贵清。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3, (5): 12-30.
  [4] 李君如。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N]. 解放军报, 2013-5-12(1)。
  [5] 姚桓, 孙宁。 中国梦的实现: 道路理念与机制[J].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 (4): 11.
  [6] 刘道猛。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D].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13.
  [7] 谢尔盖。 海外专家畅谈"中国梦"(1): 经济进步打下"中国梦"根基[N]. 参考消息, 2013-11-08.
  [8] 张维为。 推动中国梦走向学理走向社会走向世界[N]. 光明日报, 2013-07-10.
  [9] 谢尔盖 . 海外专家畅谈 " 中国梦 "(2): " 中国梦 " 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 [N]. 参考消息 ,2013-11-11.
  [10] 专访 : " 中国与世界共赢的梦 "-- 德国学者南因里眼中的中国梦 [OL]. 2013-10-10.
  [11] 宣讲家。 海外媒体眼中的中国梦[OL]. 2013-04-10.
  [12]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77.
  [1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406.
  [1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374.
  [15]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34.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3-45, 66-97.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3: 326
  [18] 袁贵仁。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5-30.
  [19] 袁贵仁。 价值学引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120-123.
  [20] 徐海波。 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46-63.
  [21] 王守昌。 西方社会哲学(修订本)〔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2: 27-45.
  [22] 陈晓鸿。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13-52.
  [23] 弗洛姆。 人的本性[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5-20.
  [24] 王锐生, 景天魁。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32-133.
  [25] 朱继东。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 党史文苑, 2013, (3): 26-28.
  [26] 史为磊。 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3, (4): 12-19.
  [27] 赵士发。 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历史变革及其当代启示[J]. 2009, (2): 23-25.
  [28] 张晓箐。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9: 25-34.
  [29] 谭敏。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道德教育转向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10-23.
  [30] 刘军林。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06:33-45.
  [31] 张佳。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秦皇岛: 燕山大学, 2011: 13-45.
  [32] 周琴。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D].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2010: 23-33.
  [33] 霍浩淼。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兼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D].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26-41.
  [34] 张群胜。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2011:15-21.
  [35] 贾玉蛟。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诠释[D]. 石家庄: 河北经贸大学, 2012: 32-40.
  [36] 张晓杰。 略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发展取向[D]. 日照: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17-31.
  [37] 肖杰。 人学视域中的社会正义[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04: 7-15.
  [38] 曾真。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D]. 成都: 西华大学, 2011: 2-18.
  [39] 朱方凯。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研究[D].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2012: 19-33.
  [40] 吴惠琳。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科技学院, 2011:22-31.
  [41] 廖小明。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经济公正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23-34.
  [42] Olusegun Obasanj. Africa on Chinese Dream[J]. Cover Story, 2013(09): 14-15.
  [43] Jules Townshend. Lenin's "The State and Revolution": An Innocent Reading[J]. Science & Society,
  1999(01): 63-8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