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习压力迫使学生不敢维权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招收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中工作岗位供求矛盾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就使得实习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的时候处于弱势地位。据调查显示,在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时,协议条款往往是学校和实习企业共同拟定。而作为实习主体的实习生对实习协议本身的内容缺少发言权参与制定权,只有被动的签字权。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历较低,学科研究能力较弱,面临激烈的就业压力,实习生只有找到愿意接受自己的实习单位参加实习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顺利的毕业,同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锻炼自己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自己顺利找到工作机会打下基础。鉴于此,实习生担心由于维护报酬权益而影响自己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从而影响自己的实习生涯甚至正常的毕业。多数情况下实习生会选择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报酬权。
2.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维权意识薄弱。对于顶岗实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当自己的合法报酬权受损了也不知道。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实习单位拖欠、克扣甚至拒付实习报酬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根据调查显示,53.89%的实习生在与顶岗实习单位反生纠纷时会选择忍气吞声和默默承受,只有 11.67%的实习生会选择向劳动部分进行投诉来保障自己的报酬权益。(见表 3-1)当实习生的报酬权受到侵害时,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时,由于实习单位占主导地位,往往缺乏公平性,当协商无果时实习生往往会放弃维护自身权益;而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报酬权的时候,由于实习生自身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加之缺乏经济实力和时间精力,实习生往往放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个人定位不准确,实习动机不强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有些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忽视了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误解了参加顶岗实习的目的,没有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获得作为最终目标,而是一味的在乎实习单位的待遇和环境,片面追求实习报酬,过分强调薪酬和工作待遇,在顶岗实习期间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企业未能按照自己的心理预期和要求支付实习报酬时,实习生就会消极怠工,严重影响实习质量。由于期望值过高造成实习生实习不稳定,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调查显示,实习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有 54.44%实习生比较看中实习单位支付的实习报酬,34.44%的实习生会选择获取工作经验和知识。实习生认识上的偏差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校和家长应该在实习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对实习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进行正确的教育,树立实习生以能力为本,工薪为辅的实习观念。(见表 3-2)
(四)实习单位方面的原因
1.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企业为实习生顶岗实习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习生由于经验不足自身创造的价值和企业付出的实习报酬不能相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些顶岗实习单位缺乏人性化管理和社会责任感,为追求高额的经济利润,为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把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当成创造财富的劳动工具,不给、少给甚至拖欠、克扣实习生的实习报酬,实习生经常被迫加班加点而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贴。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承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多数企业没有把培养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学生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多数企业只是片面的考虑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技能短缺和缺乏经验而导致的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包括企业支付实习生劳动报酬的成本,实习生的管理成本等等,而忽视了实习生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和带来的长期效益。
2.部分企业缺乏法律意识,无形中侵害实习生报酬权
此外,少数企业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目前由于关于顶岗实习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的企业就钻法律的空子,利用实习学生的实习报酬比正式员工低并且可税前支付加上大部分实习生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所以企业大量招收高职院校实习生参加顶岗实习,加班加点但却不支付实习生额外的实习报酬和各种补贴。
企业对实习生身份的有所偏见,同工不同酬的现状较普遍的存在于实习单位,根据调查,企业对待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待遇差距很大,企业强调实习生的学生身份,支付的实习报酬明显低于同岗位职工,但所从事的工作与正式职工的工作相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实习生因待遇问题离开实习单位,由于缺乏健全的实习生制度和实习生报酬制度,导致实习生的劳动报酬权得不到法律的庇护。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