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弱势儿童自身的良好生存环境。
首先,通过政策从经济上解决弱势儿童上学的问题。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方面上的,因此只有解决了弱势儿童的学习费用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弱势儿童的入学率。我国近几年提出的“两免一补,助学金政策,”主要也是针对于此。
也正是在这些有力的补偿政策下,使得我国的弱势儿童的基本教育权得到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也正是经济上的有力支撑使得的我国弱势儿童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通过政策从权益上促进弱势儿童教育的平等。我国政府通过“女童就学保障政策,”“针对农民工子女的两为主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保证了弱势儿童所应该拥有的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不仅能够享有基本的教育权利,并在此基础上能享有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更多的弱势儿童和普通的儿童拥有更加接近的教学质量,从而逐渐拉近两者之间的差距。
最后,通过政策促进弱势儿童的有效融合。弱势儿童真正享有平等和谐的教育,不仅需要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更重要的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和普通儿童相互融合的机会,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其目的就在于使弱势儿童和普通儿童能够有更多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机会,使他们两者能够更好的互相了解对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两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弱势儿童成为社会的真正一员。
2.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就学途径。
我国弱势儿童的教育在政策层面上,基本上能全面的保障了弱势儿童的教育权利。为了使弱势儿童真正的在实施过程中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弱势儿童就学途径的建设,我国现有的弱势儿童的就学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立普通学校。
我国的公立学校是由国家出资营建的,针对于所有的儿童开设的学校,是我国弱势儿童就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相关的机会均等的教育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使更多的弱势儿童有机会在公立学校就读。例如:“合肥市行知学校、合肥市常胜小学等9所中小学设立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受同等政策学习。”
这类学校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丰富。公立学校由国家财政出资营建的。因此,不论是在学校的基本硬件设施上如:学校的校舍、图书馆,体育设施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同时,在一些软环境上也比较健全。比如:专业的教师队伍,系统的网络设施。这些丰富的的教育资源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人文环境多样 .
公立学校的生源的来源主要是按照学区的进行划分,不考虑学员的性别、家庭背景、身体情况、父母的职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公立学校总体上的生源具有多样的家庭背景。这就使得公立学校的人文环境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这不仅为弱势儿童融入到多样的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普通学生更好的接受弱势儿童提供了必要的人文准备。对于弱势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有效融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
最后,公立学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公立学校是由国家承办的,在资金上、教师培养上以及管理上都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公立学校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也相对的较为稳定。它不像其它类学校易受到资金和生源的影响。不利它们各阶段教育的有效衔接。也不利于它们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公立学校的相对稳定性,使其吸引了大量的弱势儿童家庭的兴趣。
(2)私立普通学校。
私立普通学校主要是由民间个人和团体出资建立的学校。招生时基本上没有限制 ,可以说是对于公立学校的有力的补充。同时,也为弱势儿童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就学途径,它主要呈现了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限制少,针对人群广。私立学校在招生时基本不限制学生的户口所在地,只要交学费就可以就读。这对于大量的想将自己的子女送入相对好一点学校的外来流动人口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途径。
其次,解放了弱势儿童家长的时间。对于弱势儿童的家长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要忙于工作,因此在自己孩子身上花的时间,自然就要少很多。这就使得许多的家长,不能将他们的孩子送入到公立学校中去,从而选择了提供更多针对于此活动的私立学校,这使得弱势儿童的家长能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忙于他们的工作。
最后,注重弱势儿童个性的培养。私立学校由于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因此比较注意学员的个性化的培养,这对于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有障碍的弱势儿童的培养是极为有力的。他们可以根据儿童自身的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这大大的提高了弱势儿童学习的能力。
(3)特设学校。
特设学校是界于公立普通学校和私立普通学校之间的一类学校。它主要是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儿童而设立的,有公立和民办的。如:“为残疾儿童建立的特殊学校,为孤儿设立的孤儿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跟踪学校等。”这些学校有的虽然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甚至,有一部份学校缺乏稳定的学员和教师。但是由于下面的的因素使得它们有着存在的价值。
首先,增加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我国在弱势儿童的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弱势儿童的数量比较庞大,加之我国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和贫困差异,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弱势儿童还有许多不能及时的进入学校学习,更谈不上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特设学校的设立正是基于此,它不仅暂缓解了国家的压力,同时也为上不了学的弱势儿童提供了一个上学的机会。
其次,为进入普通学校做了一个良好的过渡。对于弱势儿童来说,因为他们的身体原因,地域文化差异,学习成绩等因素,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普通的学校中去,甚至可能会给他们蒙上一层心理上的障碍,这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弱势儿童和普通儿童之间的隔膜。因此,特设学校的设立为弱势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作了一个很好的过渡,使他们为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后,有更强的的针对性。特设学校将同类弱势儿童集合在一起,虽然对于儿童的融合性来讲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帮助,但是由于他们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身体情况,这对于他们的统一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使教师能够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对于弱势儿童教育是有一定益处的。
3.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教学状况。
(1)弱势儿童的教学内容。
由于弱势儿童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心智差异,以及弱势儿童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弱势儿童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一起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普通学生一样,主要是国家统一制定的各科教学内容。
第二,在过渡学校就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主要学习目的是为进入新的公立学校做准备,因此在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往往是针对一定弱势儿童较为薄弱的方面加以强化的内容,跨度较大,针对性较强。
第三,在特殊学校学习的学生。这部分中智力正常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上和普通学校学生相同只是在进度上有一定的调整,另一部分智力较低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培养生活习惯和提高智力的针对性内容。
(2)弱势儿童的教学方法。
弱势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上由于所处学校的不同,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公立学校学习的学生,国家的资金投入较为充足,教师的培养也比较的完善,学校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备。因此,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样,教学的手段也比较新颖,有利于弱势儿童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弱势儿童培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利于弱势儿童健康成长。
另一部分相对薄弱的非公立学校中学习的儿童,由于资金的缺乏,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这一部分弱势儿童的教育形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这就使得许多的弱势儿童对枯燥的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弱势儿童的学业成就下滑,最终导致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3)弱势儿童的教学评价。
弱势儿童的教学评价一直是我国弱势儿童教育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弱势儿童和普通儿童所接受相同的学校评价内容,评价的形式往往过于单一,多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评,对于弱势儿童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另一方面,在特殊学校的学生,在评价体系上较普通学校学习的弱势儿童较全面一些,不仅局限于文化课的考评,也增设了生活技能的测评。但是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评价体系建构的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