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学者关于全纳教育的界定。
教育学者对全纳教育的概念表述往往从一个视角入手,其中较为权威的有如下观点:学者苏珊和威廉姆斯(Susan&william )认为全纳教育就是指在普通学校和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的学生。学者 Salend 认为全纳教育是家长、教育者及社区工作者发起的运动,它寻求创设以接纳、归属、社区感为基础的学校。学者 Smith polloway &Dowdy 认为全纳是一种价值倾向,它以所有的特殊儿童都有权与同龄儿童一起在自然的、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为前提,它强调给予学生平等参与所有的学校活动的机会。[5]
我国学者黄志诚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6]
上面教育专家对全纳教育的诠释,都是从某一维度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多少有些片面,但对于全纳教育概念的整体构建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一个理论的构建类似于高楼大厦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内容填充。因此,从多维度对全纳教育进行概念描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纳教育理念。
从上面的两者界定来看,全纳教育理论的构建是在变化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因此,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本文仅提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全纳教育是面向所有儿童的教育形式,同时为每一个儿童,尽可能的提供一个适合其成长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弱势儿童。
弱势儿童教育是针对弱势儿童的教育形式。在这里谈到的弱势儿童是指儿童群体中,那些“由于个人、家庭、社会原因,生存和发展遭遇障碍,基本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维护,因而需要借助外在力量帮助和支持的儿童”,即为弱势儿童。[7]
本文介绍的弱势儿童主要包括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残障儿童、低收入家庭、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关于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
国外对于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主要以欧美教育发达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在弱势儿童教育上的研究相对比较早,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上比较成熟,同时在弱势儿童的教育补偿资金也相对充足。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在弱势儿童的教育研究上不止停留在对教育政策和教育补偿的层面上的研究,而将研究的重点更加深入到弱势儿童教育更多的层面上去。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以下三个方面:
1.国外关于弱势儿童教育政策实践研究。
国外对弱势儿童教育的政策研究上特别注重将实践和政策相结合。一方面用政策法规来指导教育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实践来验证政策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弱势儿童教育政策。
美国学者麦克·芬博格和戴夫·莱文为了进一步实践 2002 年发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在加萨小学一个 50 人的五年级班成功发起了 KIPP 计划。主要目标是提高低收入阶层和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他们成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品格。
美国学者温迪·卡普在美孚石油公司的资助下,成立了“为美国而教”(Teachfor America,简称 TFA)机构。“为美国而教”计划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更在于它为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输送了优秀教师,并同时肩负消除美国教育不公平的使命。[8]
2.国外关于弱势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
在对弱势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中,欧美国家的学者十分注重弱势儿童早教的实践和测评。美国学者 Reynolds Arthur J 在对芝加哥追踪研究项目中,在学业成就上的统计显示接受了早期教育的幼儿后来完成了高中学业的为 66.9%,对照组为 55.3%;完成了大学学业的为 23%,对照组为 17.9%.
美国学者维里(Verry)和唐纳德(Donald)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和保育具有重要的潜在效益,它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和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儿童未来的阅读水平和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儿童成人后的收入水平。[10]
加拿大学者克里夫兰(Cleveland)和克拉辛苦基(Krashinsky)研究发现,给 2~6 岁的儿童提供高质量全日制的幼儿教育,将会促进更多妇女的就业,从而提高教育的投资收益。[11]
正是上述学者的研究使更多的人们意识到弱势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使更多的弱势儿童家长能及时有效的把握住他们子女的最佳学习期。
3.国外关于有效接纳弱势儿童的研究。
对于弱势儿童有效接纳研究,欧美学者主要围绕着全纳教育的理论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实现弱势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相互融合。
学者艾伦在对全纳教育的研究指出,全纳教育的实施在为儿童实现从家庭向学校以及再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两个重要过渡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12]。
学者 Amanda keddie,在其文献中强调了有色人种在融入白人学校中民族特色和学校领导所产生的重要作用。[13]
国外在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上,基本已经进入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已经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更深的层面上,这不仅有利于弱势儿童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也对于我国在弱势儿童教育的研究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