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研究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09 共528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初涉对生鲜冷链物流的绩效的相关研究,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达成共识,研究的视角侧重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以及电子商务中生鲜农产品的配送问题。

  2.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现状

  生鲜农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类和新鲜的肉蛋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自然温度下不能长时间保存,所以生鲜农产品的存储运输一系列过程都离不开低温。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是一种一直处于合适的低温保护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再次污染,涵盖了生鲜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销售等环节(顾海鸿,黄河清,2012)。生鲜农产品物流更多时候与“冷链物流”挂钩,原因在于在流通的过程中生鲜农产品需要全程釆用低温控制技术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己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模式,这些国家冷链物流体系信息化平台效率高、冷藏技术较为先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方便的的交通等也使得物流建设更加完备,可见国外的冷链物流建设己经比较成熟。国外学者注重研究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2003年2月,美国在卢森堡市成立了目的为全世界范围内协调易腐及对温度要求苟刻的产品的运输和管理,以保障服务企业和客户利益的冷链协会(CCA)。航空公司、地面搬运商、设备生产商、卡车运输公司等都是这个协会的成员,协会是研究易腐货物运输等的有关问题的主要非盈利组织,协会的指导原则是为运输温控货物制定标准化。这个行业标准的出现标志着冷链物流业这一行业的的各项技术、各种方法和从业人员的量化评估变成了可能,物流企业得以把冷链物流的情况与其竞争者对比,除此之外,还能够发现自己与标准的差距,从而改善自己的运营状况(孙婧,2007)。Victoria Sal in,Rodolfo M Nayg (2003)验证了美国土豆贸易联盟(APTA)在冷链物流网络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Jaraes和J. A. Evans (2006)认为为了保证各产品在规定的温度下储存,简单地制冷是不行的,保证货架期还要尽可能的保证食品的原汁原味.

  目前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四种典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基于信息共享的共同配送模式、基于价值链的合作(联合)配送模式、基于持久往来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基于JIT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H)的自营配送模式(王艳讳,王拖拖,常莹莹,2013)。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姑且不说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哪怕是比较起国内的其他产品的物流,也是落后的。关于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孙婧(2007)在其研究论文中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物流系统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进行了评价与规划。她认为在第三方物流发展初期,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够有实力去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要完善国内的冷链物流设施,要与海外成熟的冷链企业之间多多交流,或者是国内的物流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发力,寻求共同发展。匡勇(2008)则曾对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把国内和国外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做了对比,认为只有融合了政府、行业组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才能更完好的发展冷链物流技术。郑颖杰,刘燕妮,胡列格(2008)在研究中提出了建议,他们主张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认为电子商务的平台具有一定优势,其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相结合趋势。

  张京卫(2007)认为制约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流通不畅通,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他结合国情分析了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实现的可行性和制约性,并提出了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的对策建议。李穗豫(2008)认为我国很有需要建立一个电子商务为载体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为了实现农产品物流的整个过程的完整运行,需要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这个体系由农户、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共同完成。何飞,黄体允,李英艳(2009)研究了农产品物流的特点,还有电子商务如何影响农产品的物流,并重点探讨了一下电子商务背景下如何积极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李青,刘冰露(2011)以大连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为例,分析了该地区的进步状况并就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大型农业企业或者是农产品经销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提升,培育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成为许多企业的中心工作,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网上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一些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销售的尝试。网络销售生鲜农产品,网站建设相对容易,关键是可靠地货源品质保障、保险运输和适度的配送费用用。生鲜农产品本身是一种低价的产品,这更加要求物流的低成本,所以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有机结合在未来将是解决问题的趋势。电子商务应用在生鲜农产品的购买中,是为了解决流通环节多、流通发展前景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使得生产与消费有意义的结合,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运输成本,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最终实现农产品利益相关者等多方共赢。

  2.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对绩效评价的概念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学者刚刚起步研究冷链物流的执行组织机构以及企业的绩效评估,在具体的指标和绩效所用方法上也无一致通过的意见。Mercer公司提出了有七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的绩效:准时运送、准时送货、运输精准、订货完成率、项目完成率、库存精准性、废品率等,可以看出主要从物流成本、效益和客户服务水平这最基础的三个方面进行。Lambert和Sharman(2000)研究认为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

  交付绩效、交付时间、误差性和响应性等。Gunasekaran(2001)研究了物流中的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生产率等内容,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维度设定了绩效评价,从此,绩效评价移动到了一些非财务的方面,而此前的是简单考虑成本指标方面。Milind Kumar Sharma(2007)研究了冷链物流的绩效评价,创新了叫做BSC-AHP的研究方法,这个供应链打分卡是从顾客、财务、内部作业、成长和学习等四个方面来着手评估供应链的管理绩效。

  国内的学术界也大量研究了冷链物流绩效的概念、理论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樊雪梅,王龙昭,李国平,王洪鑫(2012)重新定义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绩效评价,他们先概括了生鲜物流的一系列环节: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及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认为绩效评价的本质就是一种事后的测量与打分。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内各级主体的功能的业绩和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来确定预定的任务、完成的水平是否一致、取得的效益和付出的代价是否匹配,结果以便于进行事前的引导和约束以及监测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张保良(2004)认为将最新物流知识应用于改善生鲜品流通过程,从而促进国内生鲜经营的发展,是理论与现实的探索趋势。最新物流知识和有紧密关系的供应链知识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生鲜买卖尤其是生鲜品物流,寻求促进生鲜买卖发展的理念与操作方法。生鲜品的安全卫生性、保鲜性、灵敏快速性、标准化程度低、多样化、高成本性都促使提高生鲜品物流的水平迫在眉睫。周敬(2009)在文中以供应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来做供应链研究的理论基础。李国平(2011)的文章中运用了现代物流理论与系统论构建物流评价体系。美国学者拉兹洛提出了运用系统论的理论观点。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要素以固定的结构组合而成并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个观点一贯来不认为系统是孤零零关系的各部分的机械的聚集。一般这样来理解要素与系统的关系:要素构成整体,整体控制要素,两者相辅相成。正如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指标可能会不断更替,但是体系的整体的功能与性质却可以长期保持不变。

  于航(2007)运用ABC蹄选法筛选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评估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一些绩效,构建的评价系统一级指标为配送成本指标、运输指标、服务水平指标、内部运作指标,下分为30个二级指标。周敬(2009)研究评价了中国和日本两家大蔬菜企业的供应链系统,提出建立了蔬菜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模型,釆取了层次分析法为各个指标给定一定的权重,最后评价了两国蔬菜供应链的绩效,并给出了绩效差距的主要原因。他将运作流程和物流绩效作为一级指标,向下辐射出8个二级指标:订单完成率、准时交货率、批发环节利润所占销售额比率、紧急订单处理能力、平均库存周转天数、货损率、平均交货提前期、退货率。司银霞(2011)研究了种类各异的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传送形式,通过对这几项物流模式的物流作业的执行的差别、优缺点分析,最后提出了影响因子,并提出了研究建议。李国平(2011)在对长春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进行了全面绩效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一级指标为外部环境指标与内部结构指标。二级指标下面还细分了 40个三级指标。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该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绩效等级。邢江波(2012)利用Matlab软件优化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内的物流路径,最终给出了一个优化之后的配送路线。李旭辉(2012)以浙江省生鲜农产品为例,研究了电子商务背景下供应链模式,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建立了一个FAB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任珏 (2012)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现有问题及改进意见。

  2.3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普及。张京卫(2007)总结目前美国发生的电子商务活动发生占到了全世界的九成,而相应的销售额占到了世界该方面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三以上。在美国,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正是互联网技术,这项信息技术直接推动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工作组”由农业部、商务部和美国小企业局组成,立志推动包括小型农业企业在内的“充分利用资源,避免低效劳动”的电子商务。根据相关数据,自2009年以来,美国零售额的增长速度仅为6.8%,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却达到了25%。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将计算机网络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以及政府、协会组织、企业、大学等部门共同参与,促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格局的形成。

  陈生萍(2008)提到过,日本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系统来完成的,其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有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农产品虚拟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等。日本政府为活跃电子交易,建立了普适性的农产品订货、发货、结算程序,并对批发市场的电子交易进行了完善。韩国也在大兴农业电子商务,对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民进行一定的奖励。2010年,韩国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的收益比利用批发市场等传统方式获得的收益高18%。与此同时,韩国消费者又能减少支出18%。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拥有良好的法律背景与信息化辅助基础,政府注重完善农产品信息化法规,关注建设信息服务体系,着重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并且相当重视农产品电子网站的品牌建设。(张晓燕,2011)。

  发达国家农产品屯子商务发展有一定的时代特点,特点体现如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普及化,农业电子商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向全程化服务化发展(李旭辉,2012)。国内的不少学者以农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为对象,分析了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存在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赵缚婷 (2006)等人曾说明了她们研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相关问题,他们概括到,这个事物的内涵是基于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后的商流、资金流下的物质或服务的配送活动,包括软件类商品(或服务)的网络传输和实体商品(或服务)的物理传输。于宏新(2010)发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并没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有效结合,而是相互分离的,但这种问题,完全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特点来解决,基于此,建立了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型,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对策。

  2.4文献评述

  依据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学者们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研究大多是基于传统环境下的,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维度划分基本达成共识。而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仍在基本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将电子商务和传统环境区分开来来研究不同之处。因此,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为生鲜电商提供管理建议。业界各位学者对于冷链物流内涵的研究仍在继续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问题研究也在延伸。

  (2)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生鲜农产品电商已经在积极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出现后,学者们开始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纵观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大多集中于现状与问题研究,并没有实证研究与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系统设计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的内容。因此,通过实证研究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物流绩效影响意义深远,对不断完善和提升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关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研究必将得到深化。基于此,本文确定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结合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的特征,构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生鲜农产品企业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