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03 共249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分析

  4.1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的推动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作用,如研发设计、物流商贸、营销咨询、会展传播等等。

  4.1.1 研发和设计服务与服装产业

  面料、纤维、染整等的研发与创新对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北京时尚之都,紧跟国际潮流,就必须增强北京市服装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研发和设计服务对于推动北京服装纺织企业发展和转型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1.2 物流、金融和保险等服务与服装产业

  物流、金融和保险等服务可以为北京市服装企业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如现代化的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仓储和运输成本;金融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企业分析资本成本、周转率、利润率等,帮助企业做出最优决策;保险服务帮助企业分析风险率,并提供建设性的策略规避或转移风险,降低损失。

  4.1.3 营销策划、商务会展和国际贸易服务与服装产业营销、商贸和会展服务
  
  对于推动北京市服装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营销策划服务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为企业提供有效地品牌推广方案;其次,国际商贸服务帮助企业开拓视野,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国际贸易资源;再次,服装产业还可以通过会展服务进行品牌传播与推广,增加知名度,同时,获得更多的供应商与客户资源,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4.2 北京市服装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

  4.2.1 北京市服装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

  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纵向加深,服装产业内部的生产服务活动逐渐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而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各种中间服务,即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服装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教育培训、管理咨询、金融服务等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因此,北京市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

  4.2.2 北京市服装产业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

  根据北京市服装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拉动机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的空间互动可归纳为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服装产业集聚区或某些服装加工集聚区周围规划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从而可以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集群式发展,获得集群式增长优势,同时由于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给服装产业集群使得服装产业效率改善,最终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互动发展;二是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区,服装产业集聚于外围区,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和不断发展,进而扩散到外围区的服装产业,促进服装业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4.3 基于服装产业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

  打造世界级城市,建设“时装之都”是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难以与世界级城市发展的目标相契合。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北京市基于服装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3.1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效益有待提高

  北京市服装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效益还有待提高。如物流业效益普遍不高,物流市场需求不振,市场竞争激烈,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不断下降,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境,物流企业的效益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当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所有制类型的构成日趋多元化,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生产性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无论在收入增长率还是利润增长率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均存在明显差距,非公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小型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主要指标的增长普遍低于生产性服务企业平均水平。

  4.3.2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目前北京市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理念相对落后,国际化程度较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企业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缺乏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型企业,尽管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难以满足客户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订单。在中国服务业逐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纷纷进驻北京市场,使得内资企业市场竞争形势更为严峻,很多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比如,北京多数软件外包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低,无力承担大型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项目,难以在国际外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4.3.3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平衡

  近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北京市服装产业水平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的互动发展来看,各个行业的差别较大,这一点会在第五章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关联性分析中详细说明。

  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看,各个行业发展也不平衡。2011 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26.07%、18.38%、27.27%、14.30%、13.98%。虽然近年来北京市商务服务和信息业发展迅速,但是可以看出传统的金融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仍然最大,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商务服务业、软件业、证券业、咨询业等新兴行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存在较大反差。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存在短边效应,内部各行业发展比例不协调。

  4.3.4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辐射能力有限

  从国际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周边一般都有发展关联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如伦敦位于欧洲中部城市带,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为大都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空间地理学角度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面向的市场主要是京津冀乃至环渤海等省区,但目前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还难以对京津冀、环渤海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能力。尽管这一区域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但区域内部产业间缺乏必要的分工和联系,没有形成像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那样分工合理、层级明确的城市群,导致北京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供给能力难以在区域内部找到合适的市场空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辐射功能较弱,缺乏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服务的能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