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中国特色健身舞普及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17 共30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风健身舞项目推广问题探究 
【第一章】中国风健身舞社会推广调研前言
【第二章】中国风健身舞推广现状研究方法 
【3.1】中国风健身舞概述 
【3.2】中国风健身舞练习者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3】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特色健身舞普及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中国风健身舞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欣赏的艺术性、健身娱乐性、抒情性特点。

  4.1.2 中国风健身舞是在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中国风健身舞在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始推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举办的中国风健身舞比赛为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4.1.3 中国风健身舞推广机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

  4.1.4 中国风健身舞从比赛人数和参赛单位数量的增多方面反映了其通过比赛途径进行推广取得的成效;从培训内容不断的变化、更新和培训班的举办地区逐渐增多反映了通过培训的途径进行推广取得的成效。

  4.1.5 中国风健身舞的练习者性别分布不平衡;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机构单一,缺乏基层推广站点;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途径单调,缺乏宣传力度。

  4.2 建议

  4.2.1 负责中国风健身舞推广的两操分会要多培养一些男性参与推广工作。在中国风健身舞的比赛中,可以设置一些必须有男性参与的组别,促进更多的男性参与到中国风健身舞的练习中来。

  4.2.2 建立中国风健身舞教练员和裁判员等级制度,激发人们参与的动机;与知名俱乐部合作,将中国风健身舞介绍给俱乐部的会员,动员人们参与中国风健身舞的练习;

  4.2.3 两操分会可以和地方的体育局、社会活动管理中心、文化站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合作,建立中国风健身舞推广站点,定期派专业人士开展培训活动。

  4.2.4 两操分会可以举办中国风健身舞公益的交流展示活动、知识讲座、培训,对中国风健身舞进行宣传。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茜。“似是而非”的“中国风”[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3]侯婕琦。中国民族服装服饰的国际化探索[D].天津科技大学,2012
  [4]连曦。新世纪十年“中国风”歌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单姗。广场健身舞创编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6]张霞。民间健身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常静静。健身舞在新型农村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8]朱美珠。济南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9]王震。传统武术的国际化推广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10]郝凤霞。河北省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11]周丽华。啦啦操运动价值及其在我国高校推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2]王芳。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
  [13]王光。中国风健身舞在高校的推广探究[J].广西教育,2014,15:169-170
  [14]侯俊,郭锐。中国武术国际化推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05:4-5+30
  [15]赵强。印度瑜伽在中国推广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6]葛聪颖。排舞运动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17]牟英双。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国家机关单位推广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8]贾珍珍。健身排舞在西安市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19]宋双慧。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在黑龙江省本科院校推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0]陈晓卉。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21]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2]鲁威人。体育传播学[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3]王晓东。体育赛事营销传播[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4]李相如,苏明理。全民健身导论[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5]许正林。体育传播学[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6]肖焕禹。体育传播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7]葛聪颖。排舞运动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28]何之是。棒球项目社区推广研究[D].复旦大学,2008
  [29]龙益知。高校龙狮运动的推广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
  [30]张龙,邓磊。高校体育舞蹈功能及推广研究[J].商,2013,18:396
  [31]岳旭东。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2]尹富兵。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大众健身操的创编及推广研究-以湘西苗族为例[J].科技视界,2013,33:159+199
  [33]柯茜,徐伟宏,于志华。民族院校体育赛事的推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2:52-54
  [34]彭丽。四川省高校啦啦操推广现状及前景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5]张佩佩。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6]王一鑫。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的推广及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7]郭玉萍。山东省健身气功的推广模式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
  [38]古维维。排舞对我国民族健身舞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2,(8):140-142
  [39]肖潇。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0]崔俊健,张华,杨倩。社区健身舞服务体系研究[J].运动,2013,(3):143-144.
  [41]邢秋皓。武术段位制在北京市普通高校推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42]徐娟。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43]何建忠,朱生根,黄太斌。新余市城区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11,(6):115-116,124
  [44]蒋旭峰,袁梦倩。社区传播与乡土社群文化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3(1):54-P62,70
  [45]陈秋华。福建省本科院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6]蒲红梅。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学会做人”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5
  [47]林峻峰。三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8]李霞。时尚健身舞与高校健美操教学[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3
  [49]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
  [50]索超超。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
  [51]季浏,殷恒禅,颜军。体育心理学[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2]李先国,李建国,毛丽娟。城市群众性体育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2-24,44


    致谢

  本文是在首都体育学院冯爱云老师和李建臣老师共同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两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在不经意间就要结束,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两位老师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运动实践经验以及高尚的思想品德,为我树立了典范的榜样。尤其是两位老师在中国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们待我像自己的孩子那样慈爱,并耐心教导;在学习上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他们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使我不断进步。在撰写论文的各个环节中,老师们与我同在,帮助我克服种种困难,解决论文撰写过程的难题。在论文撰写接近尾声时,由衷的感谢老师们的帮助。

  另外,我还要感谢首都体育学院的各位老师们,感谢在这两年期间老师们给与我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感谢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的老师们以及帮助我填写问卷的人员,因为你们的帮助,才使我更好的完成论文。在这里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最后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包容,感谢我的同学们和师哥、师姐、师弟、师妹,给予我生活和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一路有你们的相伴,让我们继续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