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校园足球发展目标管理方面,韩国要比中国更长远。中国虽然把普及校园足球、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提高足球水平等方面均提出了长期发展目标,但缺乏文化学习方面的目标要求以及详细的实施方案。
4.1.2 中、韩都是以体、教联合的方式组织与管理校园足球活动。然而,中国的校园足球活动则由于权限范围划分不清,导致教育部门积极性不高、出台的政策相互矛盾,联赛运行与管理存在障碍等问题。
4.1.3 校园足球训练管理方面,韩国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等特点制定出科学、系统的训练内容与训练计划,而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则缺乏针对性,指导思想不突出,训练内容、要求方面的年龄区别不鲜明。
4.1.4 与韩国出台政策、制度来保障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相比,中国则缺乏文化学习方面的保障性措施,没能体现出体教结合的意义。
4.1.5校园足球活动经费不足以及缺乏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是中国校园足球联赛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不高的制约因素之一。
4.2 建议。
4.2.1 体、教双方携手出版不同年龄段教材与训练内容。围绕着青少年足球,教育部要联合体育部门出版针对性强,三位一体化模式的足球教材。所谓三位一体既指学校、家庭、竞赛一体化训练教材。在家里有学校内容,内容链接比赛,比赛内容链接训练。对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长特点,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计划。内容上可分为青少年训练手册、动画、家庭作业、足球理论课(内容简单、有趣,让孩子们了解足球)等。足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所以,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喜欢上足球,从理论课中更进一步了解足球运动,以逐步增加难度,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孩子们去领悟足球,积累经验,为孩子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4.2.2 加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管理力度。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面,要改变以往"重技轻文"的错误观念,把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工作重心放在教育系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为目标,重抓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其意义在于,既可以推动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还能有效改善运动员安置难问题,以此减轻社会负担。当足球运动员退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足球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学业方面继续深造或进入各企事业单位。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很容易融入到新的环境,可避免进入企业后只会踢球,而业务方面无法上手、理论知识水平差而无法继续深造等问题。
4.2.3 加大足球教练员培训力度,逐步完善教练员管理模式。中国足协在每年举办的足球教练员培训工作中,要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将最新的足球教学理念、科研成果,及时传达给基层足球教练员,让他们在详细的了解青少年球员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而对于部分足球教练员匮乏、足球基础差的学校,中国足协应选派专家、高级教练员、退役足球运动员,有计划的进行具体指导。中国足协组织的教练员等级培训中,可以把高级教练员"下基层"作为培训内容。例如,足协安排 A、B 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学员到基层中小学进行一定课时的足球教学。并且,对足球教练员培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教练员培训时间、加强考核力度,对拿到证书的教练员还要进行后期的补充培训工作。
4.2.4 构建新型竞赛管理模式,逐步提高校园足球联赛水平。为了促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应把各级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联赛和校园足球联赛紧密结合,建立校园足球联赛与职业梯队联赛并轨的开放式竞赛体系。在现阶段开展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以每个城市为单位,教育部与体育部门携手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级别学校足球精英训练营。在全国各城市校园足球联赛中选拔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组建一支精英足球代表队,在假期进行集中训练、比赛(假期举办全国精英足球联赛)。在全国精英足球联赛中,再选拔出一定比例的学校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与职业俱乐部梯队优秀运动员,组建各年龄组国家足球代表队参加世界大赛。这种竞赛体系不仅可以继续保留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功能,还可以通过职业梯队的加入来有效提高校园足球联赛水平,改变以往职业足球俱乐部、各级国家队选材面窄的弊病。
4.2.5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全面采取升降级制度。随着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参赛球队数量的逐年增加与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足球联赛的发展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从普及足球运动到提高各级学校联赛水平。校园足球联赛参赛球队数量的增加,将对联赛的管理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为了避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各学校间水平差距大而造成的竞争性下降的问题,联赛应分为水平高的组(甲组)、水平较低的组(乙组)两个档来开展。每年根据甲组成绩差的球队降到乙组,而乙组成绩突出的球队在下一年可参加甲组比赛,校园足球联赛全面采取升降级制度。此项改制,有利于管理各参赛球队,使联赛更具有竞争意义,提高各学校的积极性,让校园足球向职业足球联赛模式靠拢。
4.2.6 加大经费投入,并完善足球配套设施。校园足球活动经费的筹措工作方面,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拨款,还应增加社会资金投入的比例,并严格管控布局定点学校的数量,结合实际有计划的逐步扩大校园足球活动规模。另外,要加大足球场地,器材设备等物资资源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足球配套设施,为校园足球活动的推广创造有利环境。同时,提高中、小学基层足球教练员的各项待遇,吸引更多的高水平足球教练员与退役足球运动员加入到基层足球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文海燕,熊文,季浏。对"体育管理体制"概念的解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8-11.
[2] 张瑞林,秦椿林。 体育管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7-409.
[4] 李元、张生杰。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82-85.
[5] 孙一,梁永桥,毕海波。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0-65.
[6] 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成果报告,2001,16(1):34-37.
[7] 王瑞麟,高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3):290-294.
[8] 陈浩、杨一民。我国青少年足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1):85-88.
[9] 王长权。郎健。叶志竞。我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5):97-100.
[10] 李春君。深圳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26-29.
[11] 潘泰陶。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80-81.
[12] 朱桂林、周美芳。江西省青少年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42-46.
[13] 孙华清。大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3):270-273.
[14] 修晓雨,马振东。对沈阳,大连市 13 -17 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主体因素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98-101.
[15] 张沛锋。校园足球活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4):82-86.
[16] 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徐仰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99-104.
[17] 谢 英。21 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11-14.
[18] 孙 卫。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体制障碍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1):96-98.
[19] 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徐仰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83-86.
[20] 陈栋,孙辉。兰州市"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0):146-147.
[21] 李阳、焦巍。阳光体育背景下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31-534.
[22] 李方锐。浅谈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5(3):87-89.
[23] 杨明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N+10"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校园足球发展模式 10 年规划[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5):129-131.
[24] 陈华、贾珍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2,3(3):118-120.
[25] 上官义勤。"校园足球"教学理念与训练实践[J].职业时空,2010,6(5):151-153.
[26] 古文东。基于校园足球视角的基层足球教练员培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124-128.
[27] 谭淼。辽宁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教练员培养模式选择探讨[J].科教导刊,2013,250-251.
[28]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 .
[29] 李卫东、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3):106-108.
[30] 张辉、张廷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134-139.
[31] 杨艳,奕辉。甘肃省城市中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90-92.
[32] 陆小聪,秋鸣,李龙珠,陈静。韩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历史与现状[J].体育科技,2010,31(3):63-68.
[33] [34] 韩国足球协会。协会团体预算规模[R].2008KFA 总调查报告。
[35] 金钟焕。韩国足球教练员培养体制[R]. 中日韩亚洲足球发展论坛,北京体育大学。
[36] [37] 孙一,梁永桥,毕海波。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0-65.
[38] 江金哲、郑华玲。中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的对比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161-162.
[39] 项和平,徐金山。中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90-94.
[40]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1] 徐金山,陈效科,金嘉燕。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进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15-18.
[42] 谢朝忠。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35(3):92-93.
[43] 孙克诚,董众鸣。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76-79.
[44] 曹卫华,梁殿乙,韩舌。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与管理体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45] 周毅,黄渊。广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探析[J].体育科学,1999,19(1):18-21.
[46] 张庆春,郭玉安,刘文娟。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79-81.
[47] 张庆春。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J].广州体育学报,2007,27(2):52-55.
[48] 陈冲。我国 U-17 男子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地域分布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78-81.
[49] 李元,张生杰。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82-85.
[50] 樊莲香,李有香,王朝辉,谈丰田。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回顾与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72-75.
[51] 许荣奎,潘绍伟。中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2):34-36.
[52] 赵健,王莉。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与解决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4):59-62.
[53] 马志和,顾晨光,高学民。中国足球协会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6-10.
[54] 曹卫华,张廷安,赵升。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15-18.
[55] 徐金山,李滨。影响上海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37-39.
[56] 杨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养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57-60.
[57] 郑援朝。关于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1):39-41.
[58] 金青云。延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34-36.
[59] 朱桂林,周美芳。江西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42-46.
[60] 关莉,张宏家。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的家庭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3-7.
[61] 王建明。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锐减的社会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5):34-36.
[62] 贺新奇。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
[63] 贺新奇,张廷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道路的规模设计[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55-61.
[64] 方仁权。韩国学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机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56-59.
[65] 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6] 张哲,李春晓。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回归校园初期的发展困境[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2):137-138.
[67] 顾海勇。校园足球赛中的过激行为及预防[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91-93.
[68] 罗远标,韩学民。再论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1):105-106.
[69] 刘卫国,莫彬琳,贾少华。广西中学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1):71-76.
[70] 苏春宇,潘国林。海南省中学足球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12(2):39-41.
[71] 苏春宇,潘国林。海南省中学足球运动调研[J].体育学刊,2003,10(5):102-103.
[72] 陈瑞宁。长沙市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6(6):101-103.
[73] 王艺。潍坊市小学足球运动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2):147-148.
[74] 李刚。厦门市中小学足球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1999,3(4):38-41.
[75] 余宏跃。福州市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9,3(4):38-40.
[76] 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99-102.
[77] 刘桦楠。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8):104-108.
[78] 林金标。体教结合下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53-55.
[79] 张宏家,于泉海。影响青少年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96-99.
[80] 詹新平。影响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因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5):168-169.
[81] 刘桦楠,季浏。青少年校园足球工程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J].体育文化导刊,2012,(2):118-122.
[82] 杨大铭。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9):136-138.
[83] 罗纳德 B.伍兹。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学问题[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84] 肖天,朱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85] 江今哲,郑华玲。中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的对比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161-162.
[86] 李龙化。韩国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36(2):124-125.
[87] 李冠瑾、王玉伟。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9):173-174.
[88] 白海波。俄罗斯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9(1):37-42.
体操是出现运动损伤较多的项目之一[1],根据调查发现体育院系的体操普修课上发生运动损伤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轻者擦伤、扭伤,重者伤及性命,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随着教材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新的教学理念日益更新,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第一章前言第一节选题背景与依据21世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着我国日后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技术的发达和...
现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到各个国家,小到各个企业,行业。如果不进行改革,那么就要被时代所遗弃。所以改革是立足根本。新时期各个普通高校对教学体制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都纷纷做出了改革。篮球教学也不例外,以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改进。1、以人...
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体育环境是体育实践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制度环境与物质环境的总称。而高校体育环境的社会环境指的是高校所处地区体育水平与传统状况。而高校的自然环境则指的是高校体育场馆所处区域的气候、水、温度等条件。高校的制度环境...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中的健美操教学是学校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课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不但是力量和形体美的相互融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平台,深受很多学生的喜欢.健美...
3研究对象与方法3.1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篮球运动运双球练习多媒体CAI课件。3.2研究方法3.2.1文献资料法本人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BSCO运动科学数据库等网络的检索及在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
为进一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促进残疾人科学健身,增强体质,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2002年2月,上海市残奥会首次组织复旦大学、上海体院的专家共同创编了肢残人健身操,...
1前言1.1选题依据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学校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点;还是所有家长热切期盼的目标;更是为祖国和人民进行服务的大前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不容乐观,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后,教育部公布的...
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中国风健身舞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欣赏的艺术性、健身娱乐性、抒情性特点。4.1.2中国风健身舞是在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中国风健身舞在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始推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举办的...
前言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我们有义务去找到不足之处,努力去改正,从而促进体育事业更好地发展。下面我们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加以分析,然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