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全民健身视角下广播体操的渗透方式及其回归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9-11 共5643字
论文摘要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2011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之际,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第九套广播体操,让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的大舞台上再度绽放。新中国从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颁布,经过60年峥嵘岁月的不断更新变换,共颁布9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之一,曾彰显时代精神,留下几代人的体育活动倩影。然而,随着大众体育文娱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广播体操不再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唯一途径,更有人对现行广播体操的推广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异议。那么,在新的历史发展面前,广播体操应以怎样的方式显示其生命力的价值?又该如何继续承载全民健身的历史使命?本文展开以下的分析与思考。

  一、广播体操的“变”与“不变”

  广播体操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体育运动。无论群众体育形式或内容怎样变化发展,其增强全民族的体质、促进全民族健康的目的和宗旨是不变的;广播体操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始终代表着群众体育普及性开展的一面旗帜。

  1.与时俱进的“变”。自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至今,我国已先后推出九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也随时代的步伐革新变化。①“变”换的动作形态。九套广播体操均以基本体操形式为主,在动作编排上具有共同特点,根据人体生理结构,自上而下、全身各个部位参与活动。然而,伴随时代发展,广播体操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动作元素的增加及动作形态的变化。如:第九套广播体操,基于现代社会有众多的长期伏案工作者,第一节伸展运动增加了头颈部的左右转动、前屈、后仰的动作,这一变化使得这一节操变得更加全面、丰富;第四节体侧运动遵循全面性原则,增加半蹲动作以缓解身体在大幅度侧屈后的肌肉紧张感,同时膝关节也得到小幅度的活动,为后面做第六节全身运动中的全蹲动作做了预热铺垫,反映了创编工作的细致性、科学性。②“变”换的音乐风格。音乐犹如指挥棒一样,是动作节奏和力度的感召,能够帮助练习者在兴奋、愉快的情绪中投入运动。每套广播体操的伴奏音乐都是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伴奏音乐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第九套广播体操的伴奏音乐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以交响乐为主,同时在传统民乐中加入时尚变声音乐,音乐中的击掌声让广播体操充满力量,而又有趣。音乐的口令声有所突破,由以往的男声口令转为女声口令,语言亲切响亮而有力,激发人们振奋向上的精神。口令声与乐曲旋律融为一体,节奏鲜明带有轻盈之感,使练习者感觉轻松愉快。

  ③“变”换的动作节奏。动作节奏是指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慢等要素。体育美学家胡小明认为节奏是运动美的神经,节奏为运动带来的韵律之美。广播体操动作张力趋于均衡,左右对称;中等速度,幅度适宜。动作节奏由音乐体现,音乐由创编组专门制作,遵循广泛性。广播体操的动作编排在一般情况下是1拍1动,也因而表现为缺少变化。每套操在创编过程都极为注意,并尽可能地考虑选用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音乐、有号召力的音乐。此外,音乐节奏的快慢使得每节操的速率有了变化,增加了广播体操的活力,使人们能感受到广播体操的动作丰富多变以及广播体操的魅力。例如:第九套广播体操第五节体转运动第2拍编排了1拍2次击掌的动作,节奏的变化使得在整体上出现了动作幅度大小方面的韵律变化,表现为:中、小、大,还原。与此同时,音乐旋律赋予助兴,添增乐趣、添增气势,体现“节奏为运动带来的韵律之美”。④“变”化的展示形式。广播体操的动作简单而全面,舒展而优美。集体展示表现宏伟,有振奋、强心、积极的启动作用。许多学校用于校运会的开幕式表演,许多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用于职工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或用于节庆活动的大型群体表演。其表演形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成百上千人同时做操,气势磅礴。;二是采用保持原套基本动作、穿插队形变化的方式。这样的展示必然使原本的广播体操动作出现一些改变,即:动作方向有变化、动作位移有变化,更重要的是表演者(运动者)心态有了变化,观众的欣赏情绪有了变化,共同体验一种经过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广播体操表演经历,体验一种群体表演艺术的升华。

  2.固守宗旨的“不变”。广播体操的推出是科研人员根据人体生理基本特点精心编排而成。其初衷是期望大众通过简易动作的练习,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①“不变”的健身群体。广播体操作为面向广大群众的健身方式,用最基本、最简单的体操动作组合编排而成,是最简易的锻炼形式,与其他健身活动相比,广播体操可以说是让你看着图就能学会,是人人可以参与的练习。从推广实践中发现,它容易被人接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环境下,其普及发展更是激起了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为普及国民体育,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②“不变”的健身目标。作为“国操”,广播体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承载了国家对人民群众身体状况的关切,致力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是广播体操推广的最初目的。因此,广播体操应是一项最简单易学、可有效增进健康的健身方式。同时它易于开展,场地宽松,期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大众每天能抽出几分钟时间参与这项简单的体育项目,达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增进健康的作用。真正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全民健身口号落到实处。

  ③“不变”的健身原则。广播体操受众对象是全体民众,作为“国操”,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研究,遵循“规范性、科学性、普适性、健身性、针对性、时代性”等原则。因此,长期参与广播体操的锻炼者,可以通过每天几分钟(8分钟左右)的锻炼,提高机体平衡、力量和协调能力,保持肌肉弹性和关节运动的灵活性,改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同时成为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

  二、全民健身视角下广播体操的渗透方式

  从第九套广播体操推行以来,通过举办比赛、赛场考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到广播体操渗透在大众中的一些实际情况,经过筛选,总结归纳较为积极的渗透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行政积极倡导,群众响应为主流。通过对参加2012年6月8日广东省(省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的十六支队伍问卷调查了解到,有1个单位在近2年坚持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其余15个单位均是为了比赛而进行广播体操练习;组织职工锻炼的工作均由单位的工会部门负责;在单位行政领导的积极倡导下,职工均能积极响应并乐于参与。如:广州黄埔海关,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10:30机关大楼播放广播体操音乐。据访问(樊先生)得知,在黄埔海关,参与广播体操锻炼的人群比率达到70%以上,大家普遍认为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和劳动之余练习广播体操,可以促使身心得到舒缓,在增进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可促进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集体练习的气氛更加浓烈。因此,大家也乐于参与其中。在黄埔海关,职工自觉“走出办公室、离开办公桌、参与广播体操”的活动已形成了一项传统的职工体育文化活动。由此看到,领导牵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行政倡导的形式是一股力量,推进广播体操渗透基层,促进普及。

  2.扩大渗透普及面,竞赛激励是措施。竞赛促进提高,参赛激励荣誉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提高参赛队员对广播体操动作的认识、体会和理解,不但从身体上得到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也得到舒缓、激励、关爱和满足。2012年6月18日由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办了“广州地区普通高等院校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有10所学校参赛。在此次比赛的激励下,学校职工在学校的体育部或校工会的组织下,能每天1次进行广播体操练习,其中有一所学校还安排每天2次练习。这样积极的表现,反映出参赛的高校重视体育活动。在赛期领队座谈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比赛,能促进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普及渗透,特别是领导参与其中,更能吸引群众的共同参与;集体性的体育锻炼使得学校的工作氛围变得活跃、积极,各项工作也更加顺畅。

  此外,在高校的学生会或体育部门的共同组织下,学生与教师同场练习广播体操,相互交流和学习,这种积极、乐观的导向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因而反映出,设置竞赛平台,不但能引起领导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视,也能激励群众对体育的参与的热情,也是广播体操发展普及渗透到基层的一个有利措施。

  3.营造集体性氛围,唤醒意识是关键。通过集体性练习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带动全体共同参与,唤起群众锻炼身体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广播体操的推广普及。然而,从2012年两次广播体操比赛的参赛队数看(仅10所高校代表队,16支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队),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开展渗透力不足,呈现缓慢态势。另外,通过随机的电话访谈,访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工厂分布较为密集的20间企业单位,仅1家企业偶尔安排职工进行广播体操的锻炼,其他并没有在工间休息时间组织工人进行广播体操锻炼。被访者普遍反映:一线职工忙于生产,无暇顾及身体活动锻炼。这种现象让一度被称为“工间操”的广播体操陷入一种尴尬境遇。再从学校方面看,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走访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番禺中学、香江中学等十所中学了解到的情况是:学生每天做课间操,内容是《舞动青春》或《放飞理想》,而教职员工认为太难,过于复杂,所以没有参与广播体操锻炼活动。这样,形成的状态就是学生做的“广播体操”不适宜教职员工,教师看着学生做“操”的奇怪现象渐成正常。新推行的第九套广播体操,也由于客观原因,暂时没有在中学推广。从以上情况看,推行第九套广播体操还处于缓慢阶段,人们忽略了最为基本的最为适宜的体操锻炼,在缺乏集体组织状况下,社会还未恢复人人重视基本体操的锻炼,参与广播体操活动的氛围不浓,广播体操的推广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三、广播体操回归本质的思考

  1.国家、社会的促动效应。不论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还是广播体操的推陈出新,都表明了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对国民健康的关心。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广伊始,每天广播电台定时播放广播体操音乐,那时广播体操以其最基本、最简单的体育动作组合,激起了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情,一度掀起了全民共同参与的热潮,为当时经济落后的环境下普及国民体育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国家、社会的促动对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活动的实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可选择的健身项目增加,人们对广播体操的关注度与参与率也在日益减少,组织群众进行广播体操锻炼的工作也越来越流于形式。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广播体操是一种身体的集团仪式———作为权力、动作和误区的广播体操,应该废除,还人们一个自由锻炼的天空”。另外,北京广播频道曾停播广播体操节目有20年之久。

  直至人民体育报一篇“你现在还做广播操吗?”调研报告的发表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决定从2010年8月9日起开始恢复广播体操节目。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于2011年8月8日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这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力量的揉合的表现,这将自上而下引导全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参加广播体操活动成为一项常规健身项目,无论在机关单位,还是在工厂、企业,若能每天按时播放广播体操音乐,就能形成一天生活程序中的一个固定的环节内容,形成人人会做、人人受益的群众锻炼趋势,营造良好锻炼氛围。这是一种认识的回归,一种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国民意识的回归,一种集体锻炼身体积极向上的阳光精神的回归!

  2.充分发挥学校的联动效应。学校是传承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阵地,曾经广播体操在学校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一举措也使得广播体操普及度大大提升。但是,自从一些针对学生群体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出现后,师生共同舒展身姿,锻炼体魄的和谐景象便消失在校园中。近年,有不少学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做出了调整。如:广州医药职业学校已要求师生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集体做第九套广播体操,师生共同在一个场所、一个时间段、做一样的体操,那是一道多么壮观的群体风景线!体操,尤其是群众性的广播体操,虽也用于表演,但它却不是专门的表演性的技能:虽也获得力量和灵巧性,但却不用于实战。其唯一的功用就是健身。

  通过广播体操在学校的推广普及对社会、对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家长做同样的广播体操,以体育的形式互相感染促进彼此间交流。学生可以在家庭中带动亲朋好友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指导示范作用,在社会中带动周围人群的参与,逐步形成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参与,领略“我做操、我健康、我锻炼、我快乐”的阳光体育之乐趣。让广播体操真正渗透到全民健身的每个社区、每个操场、每个花园、每间办公室、每条走廊!回归到广播体操广而告之、普及大众的初衷。

  四、结语

  广播体操在“变”与“不变”的发展普及中形成中国特色,被誉为“国操”;作为“国操”的广播体操具有适合人群最广的渗透性。广播体操是贯彻全民健身的启动形象,是一种健康自豪的精神力量,理应继续在全民健身中发挥它的效能,即使在健身项目丰富多彩,健身方法日益更新的今天,也要注意发挥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的有效组织是将广播体操回归到社会个体的有利保证;广播体操应回归校园,与社会氛围相融合,在“阳光体育”的氛围下充分发挥效应;广播体操应坚持国有特色,使全民健身行径回归广而告之、普及大众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5号[EB/OL].[2011-02-24].
  [2]第九套广播体操昨发布“.国操”勾起怀旧情绪[EB/OL].
  [3]路云亭.身体的集团仪式———作为权力、动作和误区的广播体操[J].体育与科学,2011,(1):24-30.
  [4]第九套广播体操今亮相.熟悉音乐勾14年青春回忆[EB/OL].[2011-08-08].
  [5]冯瑞,张磊.论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创新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09,1(3).
  [6]广播体操[EB/OL].
  [7]北京恢复广播体操.全民健身再掀高潮[J].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