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正义的实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07 共555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阶段,城市发展出现了公民社会发育的新阶段,很多新兴社会团体开始涌现。当前,我国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活力”的部署,已经放开了“四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制度,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尤其是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将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对于广场舞的引导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形成,社会资本的物质资源也将发挥更多的作用。城市发展总是内化于工业化契机之中,因而将吸引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本资源进入这一行业,逐渐地聚集,资源在社会生产中实现再次的分配。一旦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社会资源涌入将成为常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行业形成自我的健康运行,广场舞所带来的负效应将大为降低。
  
  第三节 内涵层次的提升。
  
  一、大众文化的边界突破。
  
  大众文化有别于精英文化,它是获得普通大众喜欢的文化形式,而精英文化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少,就接受群体而言,大众文化的接受程度要较精英文化庞大。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向也应当是争取更多的文化认同,其在发展过程中接受群体范围较广,这也是大众文化存在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应当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争取更多人对于大众文化的认同。广场舞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努力争取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争取更多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阻力。
  
  大众文化相较于精英文化,文化内涵和精神层次较低,普通大众的审美层次相对精英层次要低,对于大众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感较强,这也是大众文化能够得到普通大众接受的原因之一,所以大众文化需要的不是迈入高雅精英文化的殿堂,而是实现大众文化更多的社会认同,立足于大众文化的群体基础。广场舞文化文化也是应当立足于大众喜欢的样式进行发展,而不是把广场舞文化进行高雅文化趋势的改革,那样讲脱离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广场舞群体的素质提高。
  
  中产阶级的女性的文化身份在维多利亚时代已经显示出重要性,但在 19 世纪的欧洲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大众文化的因素已经被提及,如公共空间(Publicsphere)、公益导向(Philanthropy orientation)、中产阶级(Middle class)、身份认同(citizenship)等。广场舞大妈们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保持对于文化的欣赏品味,避免广场舞文化流域低俗,保持广场舞的文化水平,争取更多的社会认同。大众文化虽然文化层次相对高雅文化较低,但还是属于人类精神财富的范畴,能够得到普通大众的普遍接受,其文化内涵属于可被欣赏和接收的范围,应当被鼓励和推广。
  
  现代社会有一些打着”大众文化“的旗号,大肆推广低俗文化的行为越来越多,普通大众由于文化欣赏水平不高,很难再纷杂的文化市场中分辨出文化产品的文化层次,这就需要加强对文化生产和传播者的行为进行限制,加强对文化工作和传播者个人素质的培训,提升文化欣赏水平。广场舞大妈们既是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对于保持广场舞文化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广场舞争取更多的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广场舞的文化品味。
  
  广场舞的编曲和领舞者是广场舞文化的生产者,是决定广场舞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广场舞的编排很多都是由业余爱好者进行的,舞蹈的编排水平较低,科学性和欣赏性不足,是限制广场舞发展的因素之一。提升广场舞领舞者和编曲者的水平,吸收更多高水平人才的加入,加强对现有广场舞工作者的培训,努力提升广场舞编曲的科学性和欣赏性,提高广场舞文化的艺术水平,能够为广场舞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
  
  第四节 普及与提高的矛盾调和。
  
  在针对大众文化的诟病中,其实质是文化普及与文化提高的冲突。这一现象在广场舞文化中得到了体现。正如前文所述,针对广场舞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公民身份认同的矛盾体现。作为文化现象,一旦出现制造隔阂、设置障碍和塑造阶级的现象,就值得警惕,因为这会导致同一国家内部公民的平等受到冲击,而上升到对非国家公民进行排斥的制度层次,则是制度供给的失败。因此,在文化艺术水平的层面上,如果说广场舞文化体现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阻碍,那么就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干预,普及与提高是其中的一种路径。
  
  表面上看,广场舞不存在文化普及问题。但是,理论上分析则完全相反。普通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决定了其对大众文化的喜爱,精英阶层对于高雅文化的钟情也可由此推出。就受众面扩大的角度看,我国应当大力推广大众文化,一方面要普及文化知识,全面推进我国的文化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享受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成果,提高总体的文化层次;另一方面,要使大众文化能够对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建设的支撑。就当前的发展态势看,大众文化更多的是支持了我国的文化产业,这是很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但是,根本上是在普及大众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大众文化的认同。
  
  同时,大众文化的推广似乎同”提高“存在悖论,但实质是通过丰富大众文化的结构来获得更多市民的认同。广场舞也是如此。一方面,在普及中”提高“广场舞的品味层次,客观上能够提高国民的文化欣赏水平,丰富群体的文化层次。即使在文化产业角度衡量,”普及“与”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建立在大众所消费的文化层次比现有国民文化层次水平高的基础上,一旦出现这种文化层次的差距,超出了大众可接受的文化层次水平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失去大众对于其认可和接受程度,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大众文化应当在普及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让大众接收到更高层次的文化,这也是文化普及的目的之一,但这种提高应当适度,在普及与提高之间寻找平衡,傅守祥教授认为:”正义“离不开权衡,处境化的人类不能让”正义“停留在抽象的层面,而要努力通过实践智慧,调和善与恶的冲突,避免”正义“的困境,更好的实现”正义“.文化的正义离不开权衡,在实践中寻找文化发展的最好方式,解决大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的困境。广场舞文化同样应遵循着大众文化发展的规律,在普及推广广场舞文化的同时,提升广场舞文化层次,并且在实践中寻普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平衡。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