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外国哲学论文 >

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意义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5-26 共465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解读
  【导言  第一章】晚期希腊哲学的发展
  【2.1  2.2】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与快乐主义内涵
  【2.3  2.4】快乐主义的原则与局限性
  【第三章  参考文献】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意义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意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观关注人的发展,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对于自由、友谊、正义的珍视。同时他将个人的幸福作为人类最高的追求,尽管其观点仍有其固有的缺陷和认识上的偏差,但是其所开创的快乐主义的伦理观却影响着西方伦理学的发展。今天,我们对伊壁鸠鲁幸福观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正确的审视前人的思想,并能从中汲取精华,立足当下、有所创新,正确树立人生的目标和幸福观。

  第一节 快乐主义的哲学启示

  一、懂得满足,注重精神追求

  人们对于欲望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人们心理和物质的双重需求。但这种需求既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快乐是因为欲望得到了满足所带来的成就感,而痛苦时因为欲望得不到所带来的失落感。伊壁鸠鲁所追求的快乐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二者是和谐统一的。与之相应,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也是以欲望的满足为出发点的。但是伊壁鸠鲁又要求人们在追寻快乐的过程中要审慎选择,远离骄奢淫逸,注重精神的追求,才能免除不必要的痛苦。

  他认为,通过理性的判别能使人们对于欲望有所甄别,从而消除痛苦,获得快乐。与此同时,伊壁鸠鲁对于古希腊的传统美德做了评价。因为,在希腊人的美德认识中,智慧是放在首位的,只有智慧的人才会懂得如何快乐的生活。伊壁鸠鲁指出:"如果不是过一个美德、友谊和正义的生活,就无法过上愉快的生活;如果不是过一个愉快的生活,也不可能过一个美德、友谊和正义的生活。德性与快乐的生活一道生长,两者不可分离。"因此,伊壁鸠鲁认为真正的快乐是离不开德性的。人们以只有通过智慧的辨别加以德性的修行,理性的面对生活中各种欲望,才能够趋乐避苦,获得最高的善。

  二、与人为善,遵守正义

  伊壁鸠鲁很注重人的自由、友谊和正义。他认为,自由是快乐的核心。人们要获得自由,应不断的完善自我,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他把友谊看做是一件"头等大事",看做人们获得快乐的坚强后盾。对于友谊的保证,伊壁鸠鲁提出了正义的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协作的产物,只有遵守共同的承诺,才可能使这个社会和谐的发展下去。人们只有平等有序的共同生活,才能利人利己。因此,伊壁鸠鲁最早提出了"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的认识。他将正义的遵守作为避免人类彼此伤害的约束,是人们获得安全感和内心安宁的保障。这也是人们生活自由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热爱生活,不惧死亡

  伊壁鸠鲁以原子论为出发点,鼓励人们要认清自然,避免因为无知而带来的恐惧。他从快乐是最高的"善"这一原则出发,指出人们面对神灵和死亡时,应理性对待,泰然处之。

  死不可怕,神不足惧。他一方面鼓励人们消除死亡带来的恐惧,不用把死亡看做灾难;另一方面要求人们要积极生活,不要为了摆脱痛苦而盼望着死亡。他还认为,快乐的获得与神灵无关,神灵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它根本不管人间的事,所以,人们不要向神灵祈求保佑,能改善我们生活的只有自己。伊壁鸠鲁主张"世界必然摆脱欺骗,摆脱对神的恐惧".为此,他要求人们要了解万事万物产生与消除的原因。如果这样的话就对能认清这个宇宙的面目,因为无知所产生的恐惧也就消失了。所以,从伊壁鸠鲁对于神灵和死亡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所主张人们的快乐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来的,而非通过向人乞求,盲目等待施舍得来。

  第二节 快乐主义的当代意义

  当代社会,在经济大潮中,人们重物质轻精神,对于权力和金钱的追求永不知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取舍,懂得知足,在获得物质欲望的同时要加强在精神上的追求,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们应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不良诱惑,破除封建迷信,不盲目跟风。这些年来,虽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了,但人们对于物质欲望的追求却仍有增无减,对于各种利益的诱惑仍不能自拔,有的人甚至为了"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铤而走险,不惜以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为代价,破坏人类的公平正义。它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快乐,却难以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反而是徒增烦恼,最终与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相去甚远。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人开始呼吁这是一个需要信仰的时代。对于这样的困顿,伊壁鸠鲁幸福观的可贵之处也就显现出来了,它有助于人们增强对生活的自信心,防止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物质欲望的漩涡中。使人们明白盲目的物质追求是短暂且无终点的,它会使人经常处于到处奔波的状态,很难保持无纷无扰的快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带给我们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贫富差距拉大,各种矛盾凸显,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的时代,一些唯利是图者甚至产生了"向钱看齐"的错误观点,不断的放大个人的物质贪欲,丧失了做人的基本目标。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认真研究和反思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取其思想精华,对于人们解除物质欲望的枷锁,寻求更大的精神追求有着实际意义。伊壁鸠鲁认为,精神的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宁静。因此面对物质的诱惑,应懂得满足,掌握好度,适可而止,才能真正消除心灵的痛苦。

  对此,他要求人们生活中要学会克制,遵守戒律,以使人们能够脱离欲望的侵扰。

  伊壁鸠鲁回到雅典后,在他的花园里就过着这样有节制的自足生活,以水和面包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在遇到节庆的时候才会喝酒。显然,这样的生活与当时人们及时行乐的态度是相反的,也与今天一些人所奉行的享乐主义是不同的。所以,他提出德性是幸福的根源,有好的德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对于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理性的生活,正确处理好物质快乐与精神快乐之间的关系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作为青年一代,应该富有理想和激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主力。但作为青年人又该如何处理好个人幸福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呢?对于这一矛盾的处理,伊壁鸠鲁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遵循理性的认识,做一个智慧的人,在追寻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对此,伊壁鸠鲁提出,我们首先要理性的面对神灵和死亡,只有正确而理性认识他们,那么生活中也就无所畏惧和担忧,大胆向前。再次,要懂得争取,通过对自己的不断完善,达到内心所追寻的目标,实现个人的快乐和幸福。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安于命运的安排,也不能为了达到"既非自然也非必要"的目的,而损害友谊和正义,这反而会使自己陷于无尽的痛苦中,也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要把个人快乐和幸福的实现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努力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我们要珍视友谊,也就是与人为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是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长久形成的彼此相依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人类共同利益的联盟。因此,只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才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实现人人幸福的理想社会。

  总之,研究和反思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指导青年成长是一块重要的思想宝库。今天,我们反观伊壁鸠鲁的思想,对于青年一代,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并积极创造,才能营造一个友善、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才能促进整个个人乃至社会的良性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精美和合意".


  参考文献:
  
  1.Martin Ferguson Smith:The Epicurean Inscription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Bibliopoli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Paradosis and Survival:Thre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Epicurean Philosophy,Dettoi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8.
  3.R.W.Sharples,Stoics:Epicurus and Sceptics,Routle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4.Terence Irwin:Classic Though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5.Tarn,W.Hellenistic Civilization,London,3rd ed,2005.
  6.Warren,James,Epicurus and Democritean Ethics:an Archaeology of Ataraxia,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阿兰·德波顿著,资中筠译:《哲学的慰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
  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9.北京大学哲学系著:《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年。
  10.柏拉图著:谢文郁译,《蒂迈欧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1.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徐开来、溥林著:《名哲言行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2.G·希尔贝克,N·伊耶著,童世俊等译:《西方哲学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13.黄颂杰,章雪富著:《古希腊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4.刘小枫主编:《菜园哲人伊壁鸠鲁》,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年。
  15.林志清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6.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年。
  17.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8.宋希仁主编:《西方伦理学思想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9.汪子嵩等、陈村富等著:《希腊哲学史》(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
  20.伊壁鸠鲁、卢克来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1.杨适著:《古希腊哲学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
  22.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3.张志伟著:《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4.程艳:试析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之实现途径,《社科纵横》,2008 年第 2 期。
  25.包利民:伊壁鸠鲁哲学意义的现代解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2 期。
  26.包利民:伊壁鸠鲁对于古典政治哲学的摇撼,《社会科学战线》,2005 年第 1 期。包利民,徐建芬:时代巨变之际的希腊幸福论之争,《伦理学研究》,2014 年第 6 期。
  27.陈惠雄:"快乐"的概念演绎与度量理论,《哲学研究》,2005 年第 9 期。
  28.崔延强:通向宁静之路--晚期希腊的哲人理想,《哲学研究》,2000 年第 7 期。
  29.冯书生,张英秀: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伦理学研究》,2010 年第 2 期。
  30.甘绍平:新人文主义及其启示,《哲学研究》,2011 年第 6 期。
  31.黄大军:伊壁鸠鲁哲学沉迷心灵的拷问与反思,《北京社会科学》,2013 年第 5 期。
  32.黄克剑:"社会契约论"辩证,《哲学研究》,1997 年第 3 期。
  33.郝忆春:快乐的本性及其在好生活中的位置--从德性伦理学的视域看,《现代哲学》,2012 年第 5 期。
  34.李昌娟:浅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学理论》,2013 年第 25 期。
  35.梁豪,张绍翼: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派对"自我"的探求--晚期希腊人论初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5 期。
  36.赖辉亮:德与福的争论--晚期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学特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
  37.刘小枫:伊壁鸠鲁与启蒙文学--卢克来修《物性论》对伊壁鸠鲁的颂扬,《国外文学》,2011 年第 3 期。
  38.罗晓颖:伊壁鸠鲁"偏斜学说"的文本互证,《求是学刊》,2008 年第 3 期。
  39.亓学太:道德自然主义的摩尔困境及其重塑,《哲学动态》,2013 年第 2 期。
  40.孙磊: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问题,《现代哲学》,2014 年第 3 期。
  41.周国平:幸福的哲学,《图书馆杂志》,2013 年第 2 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