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创建大学化学慕课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09 共337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了 MOOC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MOOC 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和 Coursera、学堂在线两个 MOOC 平台上“大学化学”两门课程案例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论文取得以下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国内外 MOOC 的研究现状,分析了 MOOC 的特点和基本定位;通过两大 MOOC 平台上“大学化学”课程案列的分析,了解了 MOOC 课程建设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设计了“新大学化学”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的课程建设情况,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案例说明。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分析了Coursera、学堂在线两个MOOC平台上“大学化学”两门课程建设的优点和不足,便于 MOOC 课程建设者借鉴利用;同时关于“新大学化学”具体这门课程内容 MOOC 建设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以后的研究者关于具体某门课程建设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也为教师进行“新大学化学”MOOC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便于 MOOC 课程设计者快速设计课程,节约课程开发的成本。
  
  5.2 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了 Coursera、学堂在线两个 MOOC 平台上“大学化学”两门课程案例,设计了“新大学化学”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的课程建设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新大学化学”课程建设有待完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学习知识,网络学习将是未来发展趋势。MOOC 全新的课程组织模式,撬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MOOC 的发展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鼓励教师进行 MOOC 教学尝试,教师需要更好地了解 MOOC 特点。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对具体 MOOC 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未来研究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 MOOC 课程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03):31-36.
  
  [2]李志民。观念转则 MOOC 兴[J].中国教育网络,2013,09:1.
  
  [3]“爱课程”网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8.
  
  [4]黄震。慕课 MOOC--中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16.
  
  [5]郝丹。国内 MOOC 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1.
  
  [6]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57.
  
  [7]JISC(2012)Openeducationalresourcesprogramme[DB/OL].
  
  [8]Kortemeyer,G.(2013)。tenyearslater:Why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ve notnoticeablyafftetedhighereducation,andwhyweshouldcare[DB/OL].
  
  [9]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04:11-15.
  
  [10]王颖,张金幕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69.
  
  [11]Edx[DB/OL].
  
  [12]Udacity[DB/OL]
  
  [13]可汗学院[DB/OL].
  
  [14]Udemy[DB/OL ]
  
  [15]贾义敏,候爽,江丽君。P2PU:开放的网络学习社区[J].现代教育技术,2011(08):9-13.
  
  [16]郝丹。国内 MOOC 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3):46-48.
  
  [17]王文礼。 MOOC 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55-57.
  
  [18] 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 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 远程教育杂志,2013(5):9.
  
  [19] 李青,侯忠霞,王涛。 大规模开放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5):73-75.
  
  [20] 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 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13(8):6.
  
  [21] 潘雪峰,张宇晴,毛敏,崔鹤。 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产品设计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3(8):16.
  
  [22]宫玉玲。上海交大:组建 MOOC 课程推进混合式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4 年第一期[23]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5):223.
  
  [24]复旦大学“慕课”MOOC 悄然来袭[N].北京日报。2014-02-21[25]王富林。中美两门普通化学网络开放课程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6]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09):113-115.
  
  [27]约翰。丹尼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前景--对由相关神话、悖论和可能性所引发困惑的深层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9(3):57.
  
  [28]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29]Downes,S.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Knowlege[EB/OL](2011-01-07)。
  
  [30]360 百科。“联通主义”词条[EB/OL]
  
  [31]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2]张洪杰。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辅导员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33]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05:10-16.
  
  [34]胡安珍,MOOC 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35]清华大学学堂在线 MOOC 平台发布会 .网易科技 . [2015-10-28].
  
  [38]在线教育公司 Coursera:互联网上的免费大学,百度百科“Coursera”词条。
  
  [41]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2]冯雪松,汪琼,李晓明。北京大学首批 MOOCS 建设流程及关键环节--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组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1):3-5.
  
  [43]孙史宇,米俊魁。大学生 MOOC 学习评价策略研究[N].内蒙古师范大学日报(教育科学版),2015(03):1-3.
  
  [44]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新大学化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i.
  
  [45]中国大学 MOOC.
  
  [46]张晓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致 谢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两年的时间太过短暂,我还没来得及回首过往。毕业论文写作的尾声让我回顾和反思了很多。我想的更多的是我要感谢的人,因为在研究生生活这段时间,我的一切成长和收获,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为人处世上,都跟我要感谢的人们密不可分。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松艳老师!刘老师不仅对我学术上悉心指导和帮助,而且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刚来学校,我需要两本跟专业相关的参考书,刘老师知道后,亲自买了书而且还专门开车送给了我,这件事让我很感动。每一次跟刘老师谈心,刘老师都会拿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导我,这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自信独立的生活观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希望我也能像老师那样自信乐观的生活。在此,我想对刘老师说:“谢谢您,真诚的祝愿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其次我要感谢周伟红教授,周老师就如同我的第二个导师一般,在学术研究上,她总是循循善诱,给我指导,让我对研究课题越来越清晰。感谢张龙阁老师、王宝珍老师、徐昕老师、许海老师、丁长江老师等老师。张龙阁老师虽然只是我的一门专业课的老师,但是老师对我如他的亲学生一样,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的自信心的提高,离不开张龙阁老师的鼓励,有课程调研时,张老师不仅带他自己的学生,还把我也带上,让我额外学到很多东西。在张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关于课程方面的知识,张老师善良、平易近人的处事方式,也让我受益匪浅。还要感谢教过我的政治老师和英语老师,虽然叫不上老师的名字,但是老师对我的教育,一直在心存感激。感谢老师们不仅教会了我专业课知识,也给我的生活方面做出了指导。
  
  在此我深表谢意,衷心的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能够给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多年以来,你们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和前进的动力。谢谢我的父母,我永远爱你们。感谢王富林师兄、徐艳萍师姐。师兄师姐虽然离开了校园,但是对我帮助依旧,学习上遇到难题,师兄师姐也会耐心给我解答,真的很谢谢你们。感谢和我一块上课的王美月、洪闯、李爱霞同学,谢谢你们把我融入到你们研究组,和你们在一起学习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感谢我的表妹李英英和李天天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跟鼓励,你们的支持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每当我疑惑心情低落时,是你们的安慰让我得以释怀。感谢我的舍友崔希、王地、刘金荣,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和关心,有你们我才不会孤单。
  
  感谢为我检测和审阅论文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对我论文的指导及提出的宝贵建议!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亲人、朋友和同学,真诚的祝愿你们平安快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