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运输市场一体化的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区域流动,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90%的世界贸易是通过水上运输完成的,港口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港口物流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外港口城市不断加大对港口的投资力度,积极打造现代化港口,港口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装卸仓储和中转功能,开始与上下游关联产业相结合,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生巨大的经济辐射效应。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港口物流作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反过来,由于港口物流的发展依托于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区域经济能够为港口物流提供充足的货源和资本保障。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协同发展。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规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港口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港城互动,推进港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沿海产业转移持续升温,沿海 IT、航空等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大范围梯度转移,中西部相较于沿海地带,具有原料、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优势,重庆港作为中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庆市也先后提出“港城互动”、“以港兴市”等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港口的建设,并以港口为中心建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增添新砝码的同时,也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空间。
但是,由于内陆港口本身的局限性,与沿海港口物流相比,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港口投资过大、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衡量现阶段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状况,以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港口扩建规划,促进两者进一步协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当今国内外物流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协同学的角度研究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双向互动关系,探讨两者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了港区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此外,本文构建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也为港区互动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沿海产业转移持续升温,沿海 IT、航空等制造业向中西部城市大范围梯度转移,重庆港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重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探索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新突破点,同时为内陆港口物流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港口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往往将其纳入到港口的分析框架下。美国特拉华河港口局 1953 年发表的《每一吨货对地区经济价值》为港口物流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此后,纽约港、旧金山港等相继展开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2].50 年代中期 Hoyle 和 Pinter 指出港口作为域经济文化的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新的区域增长极,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居民就业[3].Pollock 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港口及关联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在港口周边设立临港加工区和贸易区,能够有效提高区域出口率和就业率,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带动港口向区域经济增长极迈进[4].Danuta Kisperska 侧重对波兰过渡时期的物流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港口物流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5].Patton 和 Morgan 认为港口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和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充分重视港口建设[6][7].Gilbert 通过分析港口活动产生的经济效应,提出了有助于港口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8].WilliamSeabrook 分别从港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区域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来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9].Fujita 认为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地方产业会受到排挤,区域经济的增长将主要依靠港口物流创造的利润,但是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不总是正相关的[10].Michel Dooms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港口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认为港口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政府、市民及客户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11].
此外,有不少国外学者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港口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关系。Taaffe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来研究港口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关系,构建了港区发展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因素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12].Bill Hillie 提出可以将拟合方程引入到港口与区域经济相关关系的研究中,计算两者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衡量港口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程度[13].Mahatma N.Adhitama根据假设-论证-假设的思路,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衡量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14].Aschaner 和 Munnell 采用成本收益法计算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产出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然后结合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港城互动关系[15][16].J.I.Castillo 通过构建数量经济学模型,证明了塞维利亚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7].Claudio Ferrari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区域服务产业专业化的正相关性,指出港口物流对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18].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
针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促进作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
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沈秦伟,韩增林(2013)将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函数引入到大连市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港口物流能够有效拉动城市经济增长[19].王耀中,黎谧(2009)通过探究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认为港口物流能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快速增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0].
朱文涛(2010)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研究港口物流对苏州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港口物流能够明显促进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尤其表现在第二、三产业上[21].张树艳(2007)以 5 个沿海城市青岛、深圳、天津、大连和宁波为例,运用线性回归实证分析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物流初期迅速增长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2].张冀,姚秀芳(2007)提出了港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宁波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港口物流能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3].
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上。安萌(2010)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论证了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显着相关,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区域 GDP 相关程度最高,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进出口总额相关程度最高[24].谢京辞(2011)利用 VAR 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进一步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能够有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而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却不明显[25].胡玉莹,赵莎莎(2009)以天津港为例,结合 VAR 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定量探究港口物流与加,但反向影响不显着,验证了区域经济分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指出可尝试建设腹地式国际航运中心以促进港口发展[26].王丹,杨赞(2007)结合我国港口建设现状,提出区域经济是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7].殷文伟,牟敦果(2011)认为腹地经济越发达,根植其上的港口物流产业也就越有发展前途,扩大港口腹地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28].陈航,王跃伟(2009)从定量角度分析大连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认为大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总是随着GDP 的增长而增长,但在不同阶段港口的发展速度有一定的差异[29].李晶,吕靖(2007)通过构建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定量研究东北经济对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指出东北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促进大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30].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刘南(2007)以浙江省为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发现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关系[31].彭滟钧(2013)总结出内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结合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定量分析重庆市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只是相互影响程度有所不同[32].夏恒良(2012)在分析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协整模型证明了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33].汪晓霞(2009)从港口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定性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34].胡云超(2009)在定性分析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协调效度函数、功效函数的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连云港市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35].李电生,宫田辉(2010)运用产业耦合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港口物流与城市产业耦合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出多维产业特征指标,然后借助耦合度分析法研究了不同产业对港口物流的带动效应和港口功能提升对城市产业的拉动作用,为港城关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36].张晓宇(2014)将系统动力学模型引入到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中,运用因果关系流图描述二者间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对大连地区的历史数据进行系统仿真实验,认为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且政府合理调控可以有效增强两者之间的互动[37].
1.2.3 既有研究评述
(1)关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从协同角度探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关系的文献难得一见。
(2)纵观现有关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学者们大多从单方面展开,双向研究较少。从实证分析对象来看,大部分针对沿海港口城市,缺乏针对内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
(3)现阶段关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涉及的定量方法过于单一,主要包括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相关和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模型、VAR 模型、协调度模型等。以上定量分析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相应的评价指标过少,不能全面代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状况;大部分只能说明港口物流某指标与区域经济某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未能从系统角度表征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整体相互作用;协调度模型侧重衡量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总体协调发展状况,而没有综合考虑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状况,得出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因此,本文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区域经济相关理论,探究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重庆市为例,实证分析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在不同时间段的协同发展程度,为重庆市进一步提高两者协同发展水平提供对策建议。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协同学及区域经济相关理论为基础,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重庆市港口物流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具体包含如下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综述,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架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论述系统科学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
第三章结合相关理论,一方面探讨了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探讨了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推动作用,进而总结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
第四章分别从港口物流生产状况、投入状况和效益状况等三个维度来选取港口物流子系统评价指标,并综合改进已有的系统协调度模型,构建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对 2001-2013 年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第六章结合实证结果提出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针对发现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文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1)系统分析法。
港口物流-区域经济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复合系统,从系统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把握和揭示系统运行的规律。
(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首先结合协同学及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定性分析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然后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评价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协同发展程度;最后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重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研究过程中,首先采用相关理论探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引入到本研究中,结合重庆市相关数据实例验证所建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研究过程更加严谨,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