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的哲学观念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8-05-23 共333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 乔治·赫伯特·米德关于社会的理论探析
【第一章】 《心理、自我和社会》中的社会哲学研究绪论
【第二章】 米德社会哲学思想渊源
【3.1】 米德对社会基础和功能的认识
【3.2】 社会的发展与控制理论分析
【3.3】 社会与自我的相互作用与共同发展
【第四章】 对米德社会哲学思想的评论
【结语/参考文献】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的哲学观念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五、结语

  
  米德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借鉴之前的黑格尔哲学及当时盛行的实用主义,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上创建了自己的社会哲学理论,可以说,米德的社会哲学是行为主义的,“是行动决定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征,且社会、失误以及有机体与行动的关系也是如此。”7,这就注定了其思想与社会心理学不可分割,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米德思想上的独树一帜,虽有对相关哲学的借鉴,但他不是这些理论的追随者,其理论的独特、内容的细腻以及独特的研究方法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米德的社会哲学,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心灵、自我如何从社会中产生,社会又是如何产生并维持发展,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流互动,等等。这些观点都是围绕社会这一概念及社会与个体的关系展开的,用米德的话来说:“既然存在一个社会行为,就会有一个社会客体,而且我的观点是正是社会控制将个体行为包含在了社会客体的关系之中”‘3.
  
  在仔细研读米德的社会哲学思想之后,我认为,即使存在一些批评声,米德仍然是成功的。“以哲学的角度观之…许多人经常只是从他对社会心理学所取得的成就的角度来肯定他的哲学研究,只注重其哲学的心理学特点”,'4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评价,米德确实成就了他独特的社会哲学理论,而且其与心理学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成功的。米德被尊称为“符号互动论之父”,其符号互动的思想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使得当代所有关于符号互动的理论都未能摆脱其“影子”,我们所知的布鲁默与库恩的互动论学说正是继承并发展了米德的思想。此外,米德的符号互动学说不仅影响了本领域,还衍生出了另外的两种着名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哲学家、心理学家对米德的思想进行了研究,文学界、艺术界等领域都有用米德的互动思想来分析与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米德思想的研究多是基于其学生整理出版的着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由于米德生前没留下一本完整的着作,所以其思想内容稍稍缺乏紧密性。引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一句话总结,虽说内容零散,但却是“一笔混乱的财富”.7“    另外,由于米德的社会哲学是行为主义的,其社会哲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界限问题很难划分清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书给类
  [1]  Aboulafia, Mitchell. The Cosmopolitan Set  George Herbert Mead and  ContinentalPhilosophy[M]. 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1.
  [2] Blumer, H.& Morrione, T. J. George Herbert Mead and Human Conduct[M]. New York:Altamira Press. 2004.
  [3] Carl Ranson Rogers. The self concept: A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ndmeasuring instruments[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74.
  [4] George Herbert Mead. 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M]. edited by Charles W. Morris with John M.Brewster, Albert M. Dunham and David Miller.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8.
  [5]George Herbert Mead. Mind, Self, and Societ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
  [6]George Herbert Mead. 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M].edited by Charles W. Morri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8.
  [7] Hans Joas.George Herbert Mead,A Contemporary Re一~ination of His Thought[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8] Herbert Blumer. Soc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ought of George Herbert Mead}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9.
  [9] Herbert Blumer.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M].California: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 1986.
  [10] Mary Jo Deegan. Self, War, and Society: George Herbert Mead's Macrosociology[M]. New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8.
  [11] Si1va,F.C. G.H. Mead, A Criticallntroduction[M]. Cambridge: Polity Press.2007.
  [12] T. V Smith. The Social Philosophy of George Herbert Mea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31.
  [13]埃米尔·涂尔干。渠东译。《实用主义与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5]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6]丁东红选编。《米德文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7」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化与社会合理化(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8〕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0]侯钧生。《西方社会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1]库利。《人的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王援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2幻刘放桐。《实用主义述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23]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4」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5〕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6]倪梁康。((自识与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7]乔治·H·米德。((}C}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8]乔治·H·米德。《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M].陈虎平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29]乔治·瑞泽尔。《古典社会学理论》[M].王建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0]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1〕斯蒂文。“}J、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叶晓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2]苏国勋。《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社会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3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期刊、论文、报纸类
  [1]George Herbert Mead.The genesis of the self and social control[J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thics 35(3), 1925.
  [2] George Herbert Mead.the Philosop妙ofJohn Dewe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thics.1936.
  [3] George Herbert Mead.The Mechanis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J].Journal of Philosophy,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 Methods 9, 1912.
  [4] George Herbert Mead.The Social Se}J]. Journal of Philosophy.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Methods 10,(1913)。
  [5] John Dewey. the Philosophy of George Herbert Mead [J].University of Chicagojourney(10),1931.
  [6] Tom Burke. The role of abstract reference in Mead's account of humanorigins[J].TCP,2005,Vo1,XLI,N0.3.
  [7]  William James.  Whether  ”Consciousness“ Exists or not ?[刀。Journal of Philosophy,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 Methods .1902
  [8J丁东红。从社会哲学视角看米德符号互动论[J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第1期。
  [9J付宗国,张爱玲。米德的符号互动自我理论初探【J7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lo〕方文。米德的社会心理学思想述评【JJ. ((}}}理科学》。1989年第5期。
  [111李美辉。试论米德哲学中自我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 . 2003.
  [12]林玲,彭小虎。互动与自我-米德的互动主义观【J7.《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13」李美辉。米德的自我理论述评[JJ.《兰州学刊》。 2005年第3期。总第144期。
  [14」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7.《国外社会科学》。2001.
  [15」莫里斯。美国哲学中的实用主义运动〔JJ .《世界哲学》。 2003年第5期。
  [16〕渠改萍。符号互动理论述评【JJ .《太原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17]  R.达瓦尔。米德论人类社会与有意义的交往。《世界哲学》。1998年第3期。
  [18]沃野。评两种符号互动主义的方法论〔J7.《学术研究》。2002.
  [19」王志琳。心灵·自我·社会-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述评【J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0]宇海金。乔治·H·米德的社会历史观评析【。T7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5卷第8期。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西方哲学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