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控对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7 共3708字
4 病毒污染
病毒污染特点是极为隐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到[21].受病毒污染的细胞液通常清亮无变化。污染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19,22],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细胞系,常见于杂交瘤细胞[4].大多数受病毒污染的细胞不会产生形态变化及细胞病理现象[19],少部分病毒会造成细胞变圆、肿胀,脱落[21].
疑病毒污染后,可用血细胞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法及电子显微镜法有效检出病毒[19].通常病毒物污染的清除是十分困难的,可以重新引入高质量的细胞株。
5 黑胶虫污染
黑蛟虫是一种生物还是非生物,学术界还有争论。其污染特点为开始对细胞无影响,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细胞产生影响[23].受黑蛟虫污染的细胞液通常清亮无变化。污染主要来源于血清,400倍显微镜下可见点状或片状游动小体。
黑蛟虫早期污染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用0. 25%的胰酶消化,当有少量细胞变圆或脱壁时,用血清终止消化,轻轻用培养基或D-Hanks液清洗3遍( 缓慢流过细胞表面) ,不要吹打,然后吹散细胞,换培养瓶培养,隔天换液。2 d后重复一次,以后每24 ~ 36 h换1次液,1周后,黑点可基本消失。也可用麦诺霉素10 mg /L处理,连续1周,但麦诺霉素对细胞有毒性[23].
6 细胞的交叉污染
细胞的交叉污染一般来自细胞建株和细胞传代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之间的污染[19].镜下可发现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与正常该细胞株的形态不同。
关于细胞系的种系来源可以通过各种免疫学试验、同功酶分析及细胞遗传学方法来确定。其中以荧光抗体染色法和同功酶谱系分析法应用较广泛。同功酶分析法不仅可以鉴别细胞种属,而且可以鉴别种内细胞的交叉污染[19].若发生细胞的交叉污染,通常不能挽回,只能放弃细胞。为避免细胞的交叉污染,在进行多种细胞培养操作时,所用器具要严格区分,最好做上标记便于辨别。并按顺序进行操作,避免一起进行时发生混乱。在进行换液或传代操作时,注射器和滴管不要触及细胞培养瓶瓶口,以免把细胞带到培养液中污染其他细胞[23].
7 结 语
细胞一旦发生污染,任何一种挽救细胞的处理可能都会对细胞产生不良或未知的影响,因此如果不是不易获得的细胞,实验者都应该抱着严谨平和的态度重新开始。细胞培养中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细胞组织本身带有污染;2) 实验室内空气不洁净;3) 实验操作者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 生物安全柜不洁净或使用不正确;5) 实验中所用的器具和培养基消毒不彻底。因此实验者应从以上几方面尽量避免细胞污染,才能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志国。体外细胞培养的污染和控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2) :44-45.
[2] 张秀敏,郭风,王净,等。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控措施[J].医学信息: 上旬刊,2011,24(12) :348-349.
[3] 尚雪颖。细胞培养中污染的预防与清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2) :84.
[4] 曾今诚。细胞培养及常见污染防治技术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 :2522-2524.
[5] 姜彬。细胞培养技术简介及避免污染的策略[J].生物学通报,2008,43(3) :54-55.
[6] 韩学波,于欣,王妮,等。某细胞培养室污染调查及污染源鉴定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0) :108.
[7] 江千里,王健民,江汕,等。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消除细胞培养中细菌污染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 :114-115.
[8] 田启超,张涛,田丽芳,等。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霉菌污染的预防[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8) :115-116.
[9] 杨卫兵,刁庆春,叶庆佾。低速离心法去除细胞培养中霉菌污染[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21(8) :549-553.
[10] 董荣春,吕发度,卢建,等。培养细胞支原体污染后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5,6(1) :37-39.
[11] 武昱孜,张旭,华利忠,等。支原体对细胞培养污染的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9) :112-117.
[12] 赖小敏,方国源,李彩霞,等。 PCR和分离培养检测细胞培养支原体污染的比较[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2) :75-78.
[13] 刘谋渊,刘岚,赵娇,等。动物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 :682-683.
[14] 吴尚辉,彭聪,顾焕华,等。体外细胞培养支原体的检测与清除[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2) :111-113.
[15] 张敏,买霞,陈小义,等。简便快速检测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3) :226-226.
[16] 桂馨,钱洁,许洁,等。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及预防[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34(3) :24-27.
[17] 王辉,周小勇,孔繁荣,等。用滚环扩增技术检测污染细胞的5种支原体[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0,30(10) :949-952.
[18] 梁少东,黄小乐,严媛,等。一种快速判定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方法-瓜氨酸测定法[J].生物技术通讯,2008,19(6) :892-894.
[19] 辛颜彬。细胞培养污染的发生、预防及清除[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9,13(6) :468-470.
[20] 刘玉琴。体外培养细胞工作中支原体污染及对策[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 :79-80.
[21] 陈峥,赖月辉,陈振荣。浅谈细胞培养中微生物污染与防控措施[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0,35(4) :49-51.
[22] 董关木。细胞培养用牛血清现状与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9) :697-700.
[23] 吴文亮,杨新河,章蕾,等。细胞培养中污染的防控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 :64-65.
相关内容推荐
-
细胞三维培养与传统细胞培养的应用研究
细胞技术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1,2], 已成为当今医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 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 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日趋增多...
-
-
论细胞培养无菌技术及污染控制措施
简要地介绍细胞培养时常见的污染物,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着重讨论污染途径及对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为细胞培养操作者提供参考。...
-
细胞培养论文(专业范文8篇)
细胞培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本文总结了8篇专业“细胞培养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
原代肝细胞常见的分离与培养方法综述
肝脏是体内功能最多且最复杂的实质脏器,主要功能包括参与物质代谢、胆汁的生成和排泄、生物转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凝血物质的生成与消除,并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1].肝脏作为人体物质代谢的中心,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 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 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
成熟的BMMSCs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相较于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其伦理学限制较少,有利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范围开展,且BMMSCs自体移植免疫原性更低,可作为良好的供体与...
-
无血清培养基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和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等生物制品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其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CHO细胞是生产蛋白类生物制品最重要的表达系统...
-
-
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与诱导钙化研究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是动脉发生钙化的主要细胞,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类似于骨的形成,它是由细胞介导的主动调节过程,同时存在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并与多个成骨相关类因子相关[1].以往体外研究动脉病变的平滑肌细胞...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