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性医学论文 >

探讨“性病”儿童家长伦理道德缺失与干预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12 共2496字
论文摘要

  性传播性疾病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TD) 也称为性行为传染病,是指以性行为为传染途径的一些疾病,简称性病.1995 年世界卫生组织 (WTO) 宣布对这类疾病均采用性传播性疾病这一名称,归于性病范畴,女性小儿的性传播疾病大多为间接感染.笔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观察到:患儿被传染途径、诊治和随访与成人不同,与家长伦理与道德缺失密切关联.因此探讨“性病”儿童家长伦理道德缺失与干预很有必要.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诊治的 156例性病 (其中沙眼衣原体75 例、解脲支原体 41例、淋病 36 例、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各 2 例),年龄 6 月~12 岁,全部女性.依据患儿病原体情况,追寻检查父母病原体,阴性 11 例,阳性 93例,拒绝检查52例.

  1.2方法

  取患儿会阴部分泌物,采用 PCR 探针法检测病原体确诊.试剂盒由达安生物制剂公司提供.检测患儿父母应用同样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 SPSS 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确诊156例性病患儿家长,104例家长接受检查,其中 93 例病原体阳性且与患儿病原体一致,提示由家长传染,11 例病原体阴性,提示非家长传染.52 例拒绝检查不能确定患儿传染源.病原体阴性组治愈率最高,与病原体阳性组和拒查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拒查组信息准确率最低,与病原体阴性组和阳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 1.

  【表1】

  3、讨论

  “道德”是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和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品德;“伦理”是指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道德与伦理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含义:指道德与伦理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成为道德与伦理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对于社会有利或有害的效用.如果没有社会利害之效用,该规范无所谓道德与伦理.“性病”儿童家长因不洁性行为感染“性病”,作为“传染源”传给配偶及儿童,其行为规范已具有对于社会有害的效用,构成伦理与道德缺失.“性病”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病人群体,应该和其他病人一样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病人特有的一种权利,是公民健康权利的一部分.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对患者的权利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患者权利的措施.以香港圣德肋撒医院为代表的香港各方面医疗机构都将病人的权利保障放在首位.如病人享有被尊重被治疗权.然而,本组资料中,只有 79 例(50.64%) 患儿回院复查,更不容忽视的是只有 47例 (30.19%) 患儿达到治愈标准.未复查未治愈患儿除了忍受疾病的痛苦,更作为“传染源”进入集体公共场所.例如幼儿园,游泳池等,通过毛巾、浴盆、坐便器等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儿童,造成更大危害,可见,“性病”儿童家长因伦理与道德缺失,剥夺了患儿健康权与被治疗权,直接影响患儿治愈率.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儿童患了“性病”后,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 (24 h 内) 向医院疫情室报告疫情,规范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报告卡除患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幼儿园小学等基本信息外,还需填写家长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现住址、户籍住址、职业、联系电话、及是否有“性病”史等极为隐私的个人信息.填卡过程中家长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往往编造、假报以上信息,降低了“报告卡”的真实性、可靠性.干扰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性病的管理和监测.临床研究显示,父母阴性组的信息准确率最高为 100.00%,父母拒查组最低为 44.23%.“性病”儿童的诊治过程应遵循人道主义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患儿为本.体现在医务工作中就是要以患儿为中心.疾病的诊治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尽心尽力,还需要患者承担一定的义务.尊重医务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并尽可能参与医疗过程.医务人员应告知家长应“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行为,避免作为传染源得性病传染给儿童.”,一旦传染给儿童,应配合医生、参与医疗过程对患儿进行正规,足够疗程的治疗.医务人员还应该告知家长积极参与医疗过程,夫妻同时治疗,才能彻底消除“传染源”,切断“性病”传染给儿童的途径.通过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提高家长道德自律能力,有利于儿童“性病”的预防与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坚持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尊重,即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对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因家长担心个人信息、隐私被暴露,承认有“不洁性行为”会损害家庭关系,他们会编造、假报个人信息.此时,医务人员应告知填卡只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的监控和管理,会尊重他们的隐私,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所谓医疗秘密指那些与患者的疾病及治疗相关的、患者不愿意让无关人士知道的信息,如患者身体某部位的畸形、某些不便之患,个人的生活习惯.保护患者隐私除了在医疗服务中树立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外,还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中.例如,禁止医务人员在非诊疗区域谈论患者的疾病信息.防止患者信息疏忽泄漏.填卡时为患者设置单独诊室,以免患者信息在其他病人中散播.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患者信任水平,降低医患矛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家长伦利道德缺失是儿童“性病”预防与诊疗的关键因素,提高家长伦理道德意识和规范行为自律,有利于儿童“性病”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郑伟,郭卫红.现代小儿妇科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06.
  [2] 陈晓阳,曹永福.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
  [3] 陈文贤,张琼,李宁秀.论病人权力及其分解[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5):16.
  [4] 王彩霞,张君,张槊,等.从病人权力的缺失看社会责任伦理的构建[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526-527.
  [5] 梁立智,赵学智,王晓燕,等.医患关系中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问题的伦理探究 [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46-49.
  [7] 刘威,郭永瑾,鲍勇.患者信任:概念、维度及属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25-2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性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