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处理探讨
【第一章】南海环境面临的挑战研究绪论
【第二章】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 第四章】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类型与应对分析
【第五章】南海海洋环境突发问题应对优化方案
【第六章】南海环境突发事件的解决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处置南海海洋环境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南海,北起 23°37′N、南至 3°0′N、西自起 99°10′E、东至 122°10′E,也称南中国海。自然海域面积为我国四大海域面积之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使南海周边国家竞相扩大海洋权益,抢占南海海域岛礁。随着南海油气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发现,南海各类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海上船舶和港口污染事件随之也不断频繁发生。此外,陆源排污、放射性污染事件、大规模赤潮等海洋灾害事件频繁出现在南海,给南海海洋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是我国和周边沿海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本文分析了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现状,明确划分突发事件类型,分析总结应对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应对中的难点。针对应对过程中,重应对,轻预防的现状,本文进行了应对流程优化设计。提出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的若干对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2003 年,我国大面积出现"非典"疫情,这掀起了我国对突发事件应对的高度重视,相关理论研究逐步丰富起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预案。但是,我国仍然缺乏专门针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的研究,应急管理预案缺位,应急流程存在重应对轻预防的弊端。本文以此为题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海洋管理理论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2)现实意义。在"蓝色世纪"的今天,南海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全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随着南海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深入,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这对南海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区稳定都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诱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突发事件划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当前应对现状进行调查,总结了取得的新成就,同时也指出应对中存在的难点。针对当前应对管理中"重应对,轻预防"的现象,本论文重新设计了新的应对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这对我国有效应对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具有指导意义,对维护我国南海的海洋权益、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是沿海各个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本研究对其他沿海国处理类似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应急管理是一门刚刚兴起的新学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外开始兴起,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斯蒂文?芬克(Fink)、米特罗夫(Mitroff)为代表的理论派;另一类是以 C.F.赫尔曼(Hermann)、罗伯特·希斯(Health)为代表的实践派。斯蒂文?芬克形象借用医学术语,将危机划分为四个阶段:征兆期,根据迹象判断将要发生的危机事件;爆发期,潜在的危险事情不可控制地发生;延续期,危险持续的过程;痊愈期,通过各种方式消除危险的情况。米特罗夫将突发事件应对划分为五个时期:
即信号检测阶段、预防阶段、控制危害阶段、事后恢复阶段、最后学习阶段[1]."在实践派中,赫尔曼认为,在实践中危机决策时间很有限,决策主体目标很容易受到影响,主体的决策很容易产生出其不意的结果[2].
(2)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Hance D Smith(1995)分析了信息管理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由环境预警系统、信息评价系统两部分组成[3].CHUATHIA-ENG(1999)介绍了在 GEF(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支持下东亚海域海洋污染治理方面的新举措,加强对马六甲海峡地带进行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等[4].Terttu Melvasalo(2000)指出,封闭海域和半封闭海域日益面临着大量垃圾和污染物质排放,地区合作是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措施。尽管各国都有合作的意识,但是能够达成合作协议的地区依旧很少。协议的达成要求各国不仅仅关注本国的利益所在,还要对整个合作项目概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他指出区域合作协议的达成有助于全球合作的实现,全球合作共识的达成有助于推动地区共同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完成[5].Mohd Nizam Basiron(2013)针对南海海洋环境管理提出了合作框架,构建出区域战略行动计划、双边协定、国内行动计划三个层次[6].Oksana Udovyk, MichaelGilek (2013)认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多是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下的综合管理,文章分析了阿拉伯海域面临的化学污染和石油泄漏等不确定因素[7].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在突发事件定义研究方面。依据我国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社会危害,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对的灾害[8].薛澜(2004)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划分,以突发事件危害程度为依据,将突发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别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一般严重。将突发事件的发作机理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四个阶段[9].
在应对体制、机制应对方面。王学军(2004)指出政府应该建立和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准备体系、应急反应系统、恢复重建系统[10].李珠江,朱坚真(2007)指出,应急管理应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应急管理计划应该完备、可行,保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应急管理专门机构能够有效执行[11].孙英浩(2007)从法律、财政、新闻媒介、保险四个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危机应对体系,这些机制能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达到防损和减少损失的作用[12].陈安等(2008)分析了突发事件应对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13].钟开斌(2008)指出中国应急管理主要由九大机制构成[14].
预案研究方面。陶振(2013)将应急预案划分为六大类型,认为预警应该逐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15].唐玮等(2013)指出应该完善预案管理机制,并对预案的衔接、优化、管理进行了分析[16].
(2)海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齐平(2006)总结了我国海洋灾害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从多个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海洋灾害管理方案[17].张玉强,孙淑秋(2009)指出海洋危机不同于陆地危机之处,并总结了海洋危机的五大特点[18].王锋(2013)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提高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议。他指出,海洋应急预案应该具有实际操作性,海洋灾害监测要做到准确,要定期展开海洋预警评估,海洋灾害评估,展开海洋灾情调查评估[19].陈洁,胡丽(2013)从全球国际合作的视角出发,提出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集合全球力量,实现共同应对海洋公共危机[20].刘明(2013)借鉴日本、美国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相应的适应措施[21].
(3)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协调机制研究方面。赵蓓,唐伟(2008)针对海洋溢油突发事件,指出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加强溢油核心技术研究,建立并完善溢油纹库,完善应对溢油的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溢油应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22].王琪,赵璟(2009)指出如何实现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中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协调[23].宋宁而(2010)提出要将社会组织纳入我国海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中[24].王刚(2010)研究了海洋突发事件中如何实现政府的协调。按照时间维度,将突发事件中政府协调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预防协调机制、事中化解协调机制、事后处理协调机制[25].
法律制度研究方面。吕建华(2009)指出,我国环境保护应该加强法制化建设,探讨了法制化具有的重要意义[26].刘星宇(2012)从法律角度提出如何有效应对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27].
管理机制研究方面。全永波(2008)分别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披露、预警技术、财务计划、社会保障等先进经验[28]
.于召详(2009)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分解为三个子系统进行研究,他们分别为信息收集系统、评估与推断系统、预警宣布系统[29].杨振姣(2010)指出加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应该建立科学客观的应急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30].梅宏,陈志英(2010)从资金储备角度提出要建立船舶溢油专项资金、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等[31].杨振姣,吕建华1进,并针对以上三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32].
在多国合作研究方面。范晓莉(2003)认为国际合作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尤为必要。依据合作主体的不同,将国际间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分为政府间合作和民间合作[33].
丛冬雨(2011)对美国、澳大利亚区域海洋环境协调机制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区域海洋环境应急管理的协调机制[34].隋军(2013)认为,南海在地理和生态上的互依性决定了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必然性,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促进南海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35].
1.2.3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通过以上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目前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研究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术界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展开了不少研究,成果颇为丰富。针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太多,在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中将海域锁定在有争议的中国南海的研究少之又少,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为开展本研究指明了方向。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在绪论中,首先点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明确相关定义,引进相关理论。对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类型进行了划分。针对当前应对存在的"重应对,轻预防"的弊端,本文重新设计了应对流程,并对如何有效提高应对水平,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询图书馆专著、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出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实证研究法。积极走访,实地考察,了解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相关执法部门在实际应对南海环境突发事件中遇到的问题。
(3)系统分析法。从法制、体制、机制系统全面地分析我国政府对南海环境突发事件危机应对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在了解国际法、海洋法、国内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经验,构建符合我国海洋战略与政策主张的南海问题突发事件应对的预案体系。
(5)时政分析法。本文通过查阅《中国海洋报》等报纸的前沿报道,借用互联网络搜索工具,深入了解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发生现状和南海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局势,分析了各国在南海海洋纵横交错的利益诉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了对策的实用性。
1.3.3 主要创新。
(1)研究领域的新型性。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作为突发事件的一种新型类型,目前研究甚少,多散见于各类海洋管理类书籍的部分章节,缺乏一个系统的研究。本文立足于备受争议的南海海域,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2)动态跟踪研究视角。本文通过报纸、新闻、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诱因和最新统计数据,旨在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应对"的原则下,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新措施。
6完善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对策建议6.1增强全民海洋风险管理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我国历来重视陆域的发展,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自然生态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破坏,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危及到公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环境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在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
江苏省市公立医院从去年10月31日开始正式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与服务价格调整办法,随后由南京社保中心建立的南京市医疗保险网络智能化管理系统也在当年12月份正式开启。江苏省这一改革举动引发了医疗行业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公立医院在医疗改革过程中的自我审...
一、引言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历程是从九年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医疗保险等领域逐步扩展到住房保障、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及服务需求发展的层次性规律。环境...
马克斯韦伯(MaxWeber)是20世纪最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他的学术研究视野非常宽阔,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他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具有丰厚的思想内蕴,在公共行政学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一、理性官僚制:行政组织的权威理论现代国家...
鉴于全球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飞速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缺乏节制,造成全球气候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问题,灾难性气候不断出现,甚至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以及健康安全。所以,全球各国均在积极呼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与政策的...
摘要南海也称南中国海,自然海域面积超过300万km2,位居我国四大海域之首。随着南海油气资源被发现,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掠夺式的开发南海资源,造成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海上船舶污染事件不断发生。此外,港口污染事件、陆源排污、放射性污染事件、大...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时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特征主要包括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及资产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第3章中国梦语境下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状况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国梦是否能够美梦成真.公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当前全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已经逐步从传统人事向人力资源的方向变换,薪酬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灵魂,也应在遵循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而我国现阶段公务员薪酬制度和管理方式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极易造成公务员积极性差、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