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问题的提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6 共370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内隐理论下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探究
    【引言  第一章】民族认同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新疆高校学生内隐民族认同的研究设计
    【第四章】维吾尔族民族认同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内隐民族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高校维吾尔族学生民族认同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问题的提出

  社会认同的发展引出了民族认同的问题。回顾以往已有的研究发现,关于民族认同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的结构和定义,研究结果也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剖析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案。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1.1 民族认同的概念界定不统一

  在民族认同的概念界定上,以往的研究中也是众说纷纭,不能统一。各学者也是根据自己研究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不同对民族认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有的侧重于文化,有的侧重于政治,有的界定则两者皆有,还有的研究者从民族的认知和情感意志方面进行界定。

  2.1.2 民族认同维度的确定混乱

  认知,情感和行为这几个方面,是研究者们普遍赞许的民族认同的维度。研究人员使用最广泛的民族认同的维度是行为这一部分(在本民族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参与)[22].研究者 Phinney 认为,吃本民族特有的食物、传承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以及说本民族语言,是民族认同最重要的三个指标;但是较高的民族认同,不一定经常展示民族的活动,如个体对另一种文化具有很高的民族偏好,但表现出本民族的典型民族特征,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发生[23].伯曼认为,适应新文化的个人,语言行为是工具性的适应,认同是立场的适应。因此,认同必须的成分不是外显的活动表现,而是在态度上的体现。因此,行为表现不包含于民族认同,虽然个体的活动表现也比较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个体的态度(包括认知和情感)。

  2.1.3 民族认同的量表使用不规范

  关于民族认同的研究,在量表使用问题上极不规范,没有统一的量表,各个研究者也都是自己编制所需要的问卷。所编的问卷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信效度不同,衡量信效度的标准也没有统一起来,况且这些量表所侧重的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导致了不同结论的产生。

  2.1.4 缺乏国家和民族双重认同的研究

  在开展民族认同的问题中,大多数研究者只关注了,个体对于本民族的认同,却忽视了对于国家的认同,没有客观辩证的看待两种认同,由于将二者割裂的看待,这就导致了研究结果较片面,缺乏解释性。

  2.1.5 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

  由于在研究中没有关注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不同,有的学者提出了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的认同呈正相关的观点。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其实不总是正相关的,放眼国外的研究可以发现,依据 phinney 提出的的发展形式来看,这种正相关的出现有赖于最高水平的本民族认同的情况,只有个体对本民族有较高认同的情况下,二者才可能出现正相关的关系。

  2.1.6 没有探究少数民族认同的发展模式

  关于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少数民族认同的状态和影响因素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探究,但其发展的模式却无人问津。

  2.1.7 研究方法、对象上的局限性

  在被试的选择上,大多数研究的被试选取较单一,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都采用问卷调查法,这会使多数研究趋同,缺乏创新性。

  2.2 问题的提出

  2.2.1 我国国情

  我国不是单一民族的国家,而是有着 5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多个民族一方面给国家带来的丰富的、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民族问题。各民族之间的小摩擦小冲突会打破国家的稳定状态,因此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国家的安定和谐有赖于各个民族的融洽团结。尤其是少数民族个体的民族认同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更是影响着少数民族成员自身的生理、心理。因此,在我国这样的国情下,研究民族认同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2.2.2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社会变迁下的维吾尔族发展前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汉族成员涌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一方面,给新疆维吾尔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增加了新疆维吾尔族人与内地人的沟通,使新疆的少数民族了解到了先进的开放的文化,并且使新疆的文化趋于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却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大量汉族成员的涌入,给维吾尔族人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面对强势的主流文化,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文化适应问题。这种文化适应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合宜的处理,就会发展成小矛盾甚至民族冲突。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与国家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只有整个国家的团结一致,才有各个民族的发展,当然,民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民族分裂,甚至国家解体等。因此,对于社会发生变迁后,少数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和民族认同情况的研究至关重要。

  2.2.3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多元文化凸显的必然要求

  维吾尔族拥有着丰富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并且这些文化的形态各异,加上以汉族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的介入,这就面临一个重要问题:这些文化彼此的存在方式和认同问题。

  在中国这个以汉族成员为主的多民族国家中,除汉族以外,其他各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属于相对弱势民族,这就容易导致各少数民族成员出现心理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成员意识到了自己本民族所处的这种弱势状态,他们深受这种弱势地位影响,产生了自卑心理,从而对文化变迁的事实和主流文化持一种消极态度。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同样也意识到了这种弱势状态,同时为了减少这种差距和提升自己的实力,他们选择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积极地去学习主流文化的知识,来改变这种弱势地位。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凸显,迫使学者们对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2.2.4 解决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的形势紧迫社会文化的变迁不仅给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使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文化适应和民族认同问题。在面对社会变迁、改革开放的冲击下,维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是促进维吾尔族前进发展的中流砥柱,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研究他们的民族认同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的民族认同的状态更是与维吾尔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开展对维族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民族认同)的研究迫在眉睫。

  2.3 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维吾尔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本文中提到的民族认同的两个方面,文化认同包括对维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主流文化(即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认可两个方面[24].民族认同,主要是反映在对民族的认识了解和情感上取向等方面。民族成员整体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水平体现了民族认同的差异。一个民族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取向和情感的喜怒哀惧的强度与表现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民族情感的差异。不同的思维形式又反映了民族认知的差异。民族认同主要是指个体接受和认可某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情感依附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是一种广义的身份,它不仅是民族身份的个人,包括个体对国家认同。这项研究将族群认同分为以下两个层次:民族成员作为一个单一的种族身份和个体作为国家公民的身份。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不同之处:

  国家认同是个体认同自己的国家身份的想法,即个体的公民意识。国家认同会促使个体去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对破坏国家利益的行为坚决抵制和打击,为作为国家的公民而感到自豪。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家认同主要指面对他国时,本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有共同的民族意志和归属感,强调维护国家主权,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努力;而民族认同则是指各族成员个体团结互助,共同去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这种利益是来自于政治上和经济上,即在国家范围内希望争取本民族的利益最大化。

  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不同之处: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一个民族的认知和情感状态都赋予在了其民族文化之上。一个民族的个性也体现在民族文化上,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征,也就是说,相对于民族认同来说,文化认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25].

  2.4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和中华民族的内隐态度的内容。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目前国外有关于民族认同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的做国民身份认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但仅有的研究也是对民族认同简单的整体描述,大多数研究都是使用外显式的问卷研究的方式,社会期望和国外的研究结果将会影响这些调查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在注重文化本土性的基础上采用内隐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来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上的差异。

  以下为本研究的主要假设:

  维吾尔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和对维族文化的内隐认同状况差异显著,其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内隐态度更积极。

  性别和年级对维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情况的影响不显著,父母教育水平的不同和所拥有的汉族朋友多少的不同对其民族认同情况有显著影响。有越多的汉族朋友,其对主流文化越认同;父母教育水平越高,其对主流文化越认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