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意义

来源: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作者:唐嵩潇
发布于:2020-03-25 共3318字

积极心理学论文独家整理10篇之第五篇: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意义

  摘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与成效已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将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阐述了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含义,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意义,并对其应用与实践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团体辅导; 大学生;

  Abstract: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orient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discuss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and summarizes its application.

  Keyword:

  positive psychology; group counseling; college students;

积极心理学

  在心理健康教育广泛重视与普及的大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日趋更新。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情感、人际、就业等问题上,传统的心理解决方法是针对已经出现的负性情绪进行探讨。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从另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即以积极视角探索自身心理状态,如提高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素质等等。并且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工作常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1].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始于20世纪中期,在国内发展较晚但愈发获得心理学人与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积极的、正向的心理素质与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正确价值观、良好品德、自我修养等,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而这正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相悖,改变了心理学领域只探讨负性心理的现象。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为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从而解决心理困惑,塑造健康人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实践已有所涉猎,如人本主义的心理教育与辅导,赞美学生等积极的行为传递给学生,逐渐建立学生的积极心态[2].如提升潜能与素质的拓展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到预防作用等等。

  团体心理辅导是根据团体心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良好和谐的团体氛围为载体,具有目的性帮助参与者解决心理困惑的一种心理教育中常用的辅导方法。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最为常见且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预防与解决大学生们的常见心理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针对大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且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入其中,有助于大学生素质提升与自我成长[3].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意义

  (一)倡导积极预防,拓宽教育涉及群体,防患于未然

  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并将其融入团体心理辅导中,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积极预防。从而多渠道的引导大学生探索自身的积极品质、体验自身的积极情感、调节自身的认知模式[4].且根据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主题,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态与方法来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单纯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只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不利于产生预防效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应关注学生自身潜能、挖掘自身力量、塑造能力素质、培养美好品德,以此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扩展与延伸。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观,建设积极校园环境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而以团体心理辅导为媒介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对学生个体发展与学校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继而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为高校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5].

  (三)提高心理辅导工作质量,积极推进管理与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校心理教育方式普遍以个体咨询、教师个体授课与心理辅导为主,在其为有效的策略基础上同样存在耗时长、受众面窄等不足[6].而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们集思广益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针对发展性团体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而非治疗,从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同时,依据积极心理学经典理论,引入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的积极心理健康课程。例如"幸福课"、"生命课"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心理课教师同样可借助积极心理学方向,做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7].

  三、积极心理学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确立正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应融入并体现积极心理学理论与理念,并贯穿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始末。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其目标并不是解决当下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而是更关注于健康的、正向的、具有潜能的部分上[8].根据高校大学生身心特点,有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以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确立有价值感的、和谐的辅导目标。

  (二)采用积极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中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核心特点。积极团体心理辅导聚焦于通过参与者的体验提升其自我价值感,整个过程是体验性的,包括活动、分享、落实练习等。通过这种由内而外的体验觉察,参与的学生能丰富的认知自身的内部状态,从而达到觉察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身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感。

  (三)培养身心和谐的辅导教师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如何,与心理教师本人的心理素养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积极心态,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心理教师本人的和谐向上既是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方式,它会最大限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身心积极和谐的教师,同样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会起到示范的作用,提供给学生无形的力量[9].

  四、结语

  在高校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我们可以有效的使学生从自身角度主观的感受到自身的幸福感,解决学生在大学阶段可能出现的常见心理困惑,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认识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江玉。积极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9):84.
  [2]吴继锋。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学理论,2013(33):323.
  [3]张锋,祝婷。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5):311-327.
  [4]俞国良,董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调研证据[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30(2):80-90.
  [5]俞芳珍。积极心理学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影响及运用[J].考试周刊,2017(70):196.
  [6]龚建云。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7(10):40-42.
  [7]邓剑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78-80.
  [8]胡梦弟。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自信水平的干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5):41-44.
  [9]李洋。积极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0]詹丽玉,练勤,韩布新。国内外积极心理学领域近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2):208-213.

点击查看>>积极心理学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学生工作部
原文出处:唐嵩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与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02):61-6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