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4 共649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防生心理素质提升探究 
【导论】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导论 
【第一章】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特征 
【第二章】国防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国防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4.1】营造“寓教于形”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4.2  4.3】健全“权时制宜”的发展性心理健康训练方式 
【结语/参考文献】国防生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特征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发展演变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源于马斯洛(Maslow,A.H.)的人本主义心理理论和巴尔泰斯(P.B. Barthes)的毕生发展心理学,通过对受教育群体或个体实施健全人格的培养、潜能开发和职业兴趣提升等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增强受教育对象社会适应性、职业适应性的心理辅导。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人们职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心理基础的心理辅导。

  1942 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Rogers,C.R.)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撰写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书中提出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方法,提出应该给予当事人认知自我的机会。由于收到罗杰斯观点的影响,军事职业辅导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都发生了转移,更加注重以情绪辅导、树立正确认知为主的心理辅导。此后,在毕生发展心理学,以及埃里克森(E.Erikson)“自我同一性”观点和生命全程发展观影响下,美国心理学界又开展了对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强调对于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以及帮助受教对象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心理成长。1955 年 W.Little & A.L.Chapman 出版了《中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1967年 Peter & G.Farwell 相继出版了《辅导:一种发展性理念》等。此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逐渐被学界所认可。早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义是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来完成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进行信息的交流。从而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更加积极有效的适应社会、融入到生活环境当中。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D.Blocker)在《发展性咨询》一书中指出:

  “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

  此后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核心观点逐渐被美国各高校所接受,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提出了发展性心理辅导。发展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与发展性心理咨询相比,教育途径更加丰富,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咨询过程,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教育方式的丰富,理论体系的完备最终形成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二、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一)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94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77 年恩格尔(Enge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着名的论文,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1.这立即在医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导致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一致,1989年 WHO 又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WHO 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其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有以下几条: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这种定义既考虑到了人的自然属性,又兼顾了人的社会属性。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同时,我国着名心理学学者许又新、郭念峰等人也相继提出了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介于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健康在不同研究领域的相关定义不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统一以心理学的相关定义来表述心理状态,即将心理状态细化为: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以及心理异常。心理正常也就是变态心理学中认为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也可称之为不包含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异常指的是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显然,正常与不正常是一对范畴,而健康与不健康又是另一对范畴,包含于心理正常范围内。

  心理健康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倘若主体自身或者内外环境发生激烈的变化,那么这种动态平衡可能或被打破,从而远远偏离群体心理的健康常模。这时,心理活动可能变为另一种相对失衡的状态和过程,在这个状态或过程中,如果对于个体的生存发展或稳定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么此时的心理活动便称为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有两种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也分为两种:障碍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障碍性心理健康教育,又称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不能按照社会认可适应方式行动的个体。其教育目的为通过寻求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使教育客体恢复心理平衡。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注重潜能的开发,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特征以及社会适应诸方面都处于持续的良好状态而进行的教育。综合国内现今相关研究成果,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可概括为:高校及驻校选培办,根据国防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帮助其圆满完成心理发展任务,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和适应部队需要,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的教育活动。

  (二)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内容上注重国防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关注国防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主要从生活环境和需求层次两方面研究。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不断有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需求”常被示为一种驱动力,或是引发产生驱动力的内在状态。本文中的心理需求指的是一种动机力量(motivational force)。汤普森(Thompson)将这种动机力量视为由于某种特定的内在缺乏所引起的不平衡或是紧张状态造成的。这种定义启迪了马斯洛,并令其最终完成了关于基本需要最着名的分析理论之一--“人的需要理论”.按照需求的相对必要性,马斯洛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饥渴状态中,满足他对于食物和水的需求就会最为强烈。当他对于食物和水的需求一旦被满足,他的需求也随之“升高”,最终的满足是一种开放性的情感和智慧的动机。但这五种层次需要的必要程度并非绝对,相反这种根据人类生存必要程度划分的需要层次曾屡屡被我军的英勇事迹所颠覆,举个简单的例子: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与外界切断联系、断水缺粮的情况下,艰难生存,凭借惊人的毅力坚守二十四天。在信念的作用下自我实现的意愿远大于生存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的缺陷是:把作为普遍化目标的需要同作为动机和驱动力的需要没有区别研究。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会将马斯洛的五种层次的需要作为相对普适性的理论进行研究, 国防生群体都将在这人一生中最富有期待、希望,饱含激情、充满求知的青春中面对两次环境的转变,以发展性的角度关注国防生群体在这人生最精彩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需求,以及关注国防生群体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心理需求、行为的驱动力和动机的影响关系是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教育对象上注重国防生群体教育受众的全面性。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指的教育受众的全面性体现在教育面对整个国防生群体。以往的障碍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少数个体、特殊群体。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前涉性辅导为主,干预性辅导性为辅,受众针对的是一般常态心里者,因此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国防生群体。由于国防生在选拔、训练和毕业分配过程中都会不定期的接受心理测评,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一直保持比较全面的优良传统,所以绝大多数国防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健康的。

  开展国防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局限于对“个别国防生的辅导和咨询”.大学生群体庞大,国防生作为其中特殊群体,在一所国防生委培院校国防生队伍少则也有上百人。以兰州交通大学国防生共计 280 余人为例,常规心理咨询或辅导一般不能再一次会谈中完成,一个学年大约160个工作日,如果对每一个国防生进行一次心理辅导,一位心理健康教员一天对三个国防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者辅导都需要一年的时间。此外,在选择咨询对象上也存在局限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心理健康的个体。

  面对的都是心理健康的个体,在咨询过程中谁先谁后呢?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国防生优先吗?那最终结果还是相对普遍的障碍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国防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需要具备更热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过硬的自制力和纪律性。同时作为掌握高新技术的未来部队指挥官,他们还应具备创新意识:遵循传统,但却不因循守旧;讲究规范,但却不恪守常规;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不断适应部队建设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所以,通常针对个体进行的障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满足国防生群体对于新时期军官心理素质的“苛刻”要求。他们需要的是促进每一个国防生个体能力和品质全面的提升,以及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三,教育预期上注重国防生群体心理品质的“可持续发展”.十多年前,被人们称作“一分钟经理人”的美国医学博士和心理学家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小册子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变化以及适应变化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迷宫里,主角分别是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最爱吃的食物是奶酪,在迷宫中发现奶酪仓库也成为他们生命中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分别在其周围构筑起了安逸的生活。然而某一天,奶酪全不见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将作何种选择呢?嗅嗅和匆匆迅速出发去寻找新的奶酪,哼哼和唧唧烦恼丛生、抱怨连连。最终唧唧行动起来,重新出发探索未知的迷宫,而哼哼却因为否认变化而止步于自己的幻想和固执中。这个简单的故事为什么能够风靡全球,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它代表着我们努力追寻的人生目标。它可能是工作、爱情,也可能是健康、自由,还可能是社会认可等。然而,国防生群体必须面对从高中到大学再到部队,从依赖父母到远离父母再到自力更生,从学生到准军人再到军官的生活环境、身份等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人生中最精彩的五六年中,他们中几乎每个人都要遭遇“奶酪”变化的危机,他们的生活往往是从安逸变得富有挑战。当变化突然来临时,他们将如何应对?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速度”、“变化”、“危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国防生群体如何能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在自己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变换中立于不败之地?塞利格曼认为:了解、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的多。“奶酪”的故事给我们的答案是:积极的面对改变,培养出过硬的能够自我调节的心理品质和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拜托安逸、超越恐惧,去寻找自己新的奶酪。

  针对国防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当前状态。而且还应着眼于国防生个体心理状况的自我调节、个人潜能的自我开发以及心理品质的自我发展,最终可以积极的融入和适应新的生活、主动去面对新的挑战。国防生心理品质和潜能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国防生个体通过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以顺应各种变化、发挥自身潜能,最终达到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状态。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国防生群体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将以 90 后独生子女为主的国防生群体通过教育培养成故事中的小矮人“唧唧”.在一切抱怨和怀旧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勇敢地抛弃幻想、适时地转变观念,反省过去、牢记教训、总结心得,借鉴他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行动方式和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成功经验。

  第四,教育创新上注重教育对象潜能的开发潜能是潜在的能力。大多数我国学者认为,能力是与活动联系起来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李孝忠认为:“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当潜能外化,并于活动联系起来最终影响活动效果的时候,潜能也就变成了能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催化剂,通过教育过程促进教育客体潜能外化,参与活动。

  美国人类潜能研究专家 H·A·奥托在其发表的《人类潜在能力的新启示》一文中指出:“据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 4%.我们估计的数字之所以越来越低,是因为人所具备潜能及其源泉之强大。根据现在的发现,远远超过我们 10 年前,乃至 5 年前的估测。”同时,美军在针对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非常注重对于潜能的开发。美国陆军新兵招募的口号是:“实现你的全部潜能。”在西点军校,从入学、在校学习和训练一直到考核和毕业都注重激发学员的潜能。西点军校的招生口号是:“我们将不断磨练你,令你挑战自己的极限,激发自身的潜能,促使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领袖型人物。”

  为了拓展学员的潜能,能在西点军校顺利毕业也颇为不易,四年艰苦的专业军事课程学习、体能训练对于每个人的智力、体能、毅力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学员总保持着一种危机感,力求做的更好,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如此,每年也有超过 20%的学员被淘汰不能顺利毕业。也许这就是西点军校致力于让所有学员发挥潜能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吧。

  国防生群体作为我军未来军事人才的生力军,其潜能开发是推进我军战略工程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我军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国防生学员相较于军校学员有着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他们的潜能进行开发,不但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以及竞争力,同时也是将地方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国防建设当中的良好途径。

  2014 年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院校国防生赴基层部队见习锻炼时,负责国防生集训工作的国防生集训连指导员曾表示:“可能是由于国防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到知识、社会阅历更加丰富,国防生群体的潜力普遍还是高于军校学员的。但由于国防生普遍没有长时间接受军校生的军事化管理,所以国防生的适应性较差,但一旦其适应部队生活后,国防生的能力也会不断显化出来。所以在部队发展越久,相比起军校生,国防生的能力、素质才越能显现出来,其综合水平也越高。”当前,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及我军新时期部队建设的需要,针对国防生进行潜能开发,有助于强化“科技强军”的效果,提高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

  第五,教育理论上注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自我的纯正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的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具有适应与发展并重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于国防生群体内在的心理世界了解,针对国防生情趣、生活需要、及个性等差异,达到激发起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返回:心理学论文